钥匙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父亲弄了个红头绳,把黄铜和白铝的钥匙系好,挂在我的脖子上。父亲说:“再丢,你要是再丢,我就弄死你!”
  那是我家大门与里屋的钥匙。之前,父母下地干活后把钥匙交给我,可我总是弄丢。弄丢后我极度恐慌,于是躲在一个草堆前睡着了。父母从田里回来后,天已黑了,母亲到处叫我的乳名,未果。父亲在草堆前发现了我,他提起我,扇了一巴掌,不疼。问我:钥匙呢?我带着哭腔说,丢了。父亲抡起手重重地奖赏了我一巴掌。父亲,简单粗暴,在赐予我无比疼痛的瞬间,我更明白了钥匙的重要性。从那之后,我每时每刻都看着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没了钥匙,就进不了家。
  有了无比疼痛的经历后,我开始喜欢上了钥匙。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方的、圆的……奇形怪状的钥匙我都喜欢收集,没事的时候,我会把这些钥匙放在床上摆成各种图形,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可父亲禁止我弄那些他认为乱七八糟的钥匙,并把那些钥匙扔了。
  我认为,我不是他的儿子。我需要一把钥匙,自己把自己关在里面,自己给自己开门,自己成立一个家。这个愿望成为了我生存的唯一信念支柱!
  还记得2004年我一个人身上带着200元钱去西安,然后租了80元钱一个月的房子,民房。房东是个老太太,她说:“我天天在家,哪儿都不去,安全安静。”我在那儿住了一年多后,老太太得病死了。我搬走了。走的一瞬间,心想,这个老太太要是活着就好了。
  后来在西安的住宿还算顺利,毕竟我韩某人的要求并不多,只要能住舒适就行。2007年,在朋友的多次劝说下,我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另一轮租房的生活。
  在北京是与一个男的合租,两室一厅,我一间,男的一间。男的搞IT,姓范,我叫他范IT。范IT的妻子回重庆生孩子了,所以他有时候有点变态。每周末早晨5点钟他都会准时到客厅看体育新闻。久了,我找范IT说:“声音小点吧,周末我想睡懒觉。”范IT会把声音调小,但没多会儿,他会一点点加大,直至比之前的声音更大为止。久而久之,我只得采用“老鼠战术”,趁他不在的时候,我把有线给剪断,造成被老鼠咬的模样,而他发现电视没信号也就不看了。后来,范IT经常出差,于是,我只得自己天天带着钥匙。可最终我还是有几次把钥匙忘在了房间里。幸好,每次钱包、手机都带着,也不至于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搬家是由于换工作,巧合的是,紧接着跟我合租的男的也搞IT,姓汤。汤IT也一直出差,我一年到头难得见他几回。
  于是,房子里电卡、钥匙、房卡、煤气卡我全得自己拿着。这些琐碎的东西一度让我疯狂。我说不明白,我只想问,难道上帝要灭我韩某人吗?
  事情缘于前段时间,我先是忘记拿钥匙了,于是打电话给出差的汤IT,一番折腾后算是开了门进了家。紧接着,煤气没了,我大清早请假拿着卡去北京银行排队充卡。末了,却不能用。我找了邻居,邻居是一位老太太。见我就叫“张生”。我说,我不是张生。后来老太太的女儿出现了,她说:“老太太年纪大了有点迷糊,过去这个房子住着一个叫张生的小伙子,那小伙子热情,总跟她打招呼,所以现在见谁她都叫张生。”这是后话,关键的是,她告诉我必须还得去排队,得激活才能用。
  房间里垃圾满了,我提着垃圾袋就准备出去扔了,然后再去排队激活。当门“砰”地一声巨响关上时,我才想起手机、钱包、钥匙全都锁在房子里了。我很痛心,又很后悔,这一刻,我终于明白父亲当初为什么扇我耳光。
  汤IT出差,没人再可以打开房门了。偌大的北京,我该怎么办呢?最后,我老实去上班了,我边走边想,总得想办法度过这一天啊!
  在进入地铁前,我向报刊亭老板借了5元钱。我说:“我的钱包锁在屋里了,你借我5块钱,我脱一件毛衣当抵押。”11月,北京的天挺冷,报刊亭的老板笑着给了5元钱,他什么也没要,说:“没事,别说5元了……”有了这5元钱,我买了一个烧饼,然后坐地铁上班了。中午,同事请我吃了一顿饭。
  临近下班时,我本想找别人借更多的钱,万一晚上进不了家总得有地儿住啊。但内心很凄凉,就不想借钱了。于是,下班后我坐地铁返回了。一路上,肚子越来越饿,身上却分文没有,连个馒头的钱都没有了。上午,我已经把自己所有的自尊用在了那5元钱上。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不知不觉中,我靠近了那家成都小吃店。
  坐在板凳上,我犹豫了很久,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要……羊……肉汤……”服务员说:“你要馒头吗?”我又犹豫了一番说:“要。”服务员又说:“你要一个还是两个?”
  羊肉汤很好,喝得很饱,馒头也不错。只可惜,当汤一点点喝完的时候,我该怎么结账?我可不想被老板痛骂一顿,引来无数人的嘘声。可是,我真的没钱了,我真的没办法,没有了钥匙,我进不了门。这里是北京,不是农村老家,在老家,没钱了谁家都可以吃睡。
  犹豫了很久,一只苍蝇在我头上飞。我高兴极了,苍蝇,我的上帝—— 你是我的爱人、我的心肝。可惜的是,它是活的,我总不能光明正大地弄死一只苍蝇!我一点点绝望了,这时候连苍蝇都不愿意眷顾我。
  我吃得很慢,几乎嘴巴都不动了。
  我左右看看,这时候血液突然沸腾了。天哪,我看到一根头发丝!虽然它被羊肉汤弄得没了脾气,但它仍然鲜活地躺在碗里睡懒觉呢!我顿了顿,然后吼着说:“服务员,过来一下!”服务员以为我要付账,面带微笑。我指了指碗,什么也没说。服务员靠近了碗,然后把碗拿走了。几分钟后,服务员跑过来说:“是根头发丝。你说怎么办?”
  我说:“是你们的碗里有头发丝,我怎么知道怎么办呢?”
  服务员说:“再给你重新做一份吧!”
  我不再说话了,最终服务员倒贴给了我15元钱。也就是说,我没花一分钱喝了一份羊肉汤,还吃了馒头,最后还净得15元钱。更重要的是,拿着这15元钱,我还了报刊亭老板的5元钱,然后剩下的10元钱找开锁工帮我打开了房门。
  当我打开房门看到钥匙老实地躺在那儿时,我把钥匙放在胸口。钥匙很乖,它静静地躺在我瘦小的胸膛上,伴随着心跳似乎一遍又一遍地对我说:“真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摘自《百花园》 编辑/纳新
  
  
其他文献
提起北京菜,好像不能不说的就是烤鸭了。  烤鸭的历史并不长,出身也不显赫。就连这“烤鸭”的名字,也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叫起来的。在这之前,它的大号叫烧鸭子。  最原始的烧鸭子用的是叉烧法,就跟做叉烧肉差不多,这种烧鸭子不是用现在通常的那种挂炉,而是用的焖炉,讲究的是“鸭子不见明火”。烤炙的时候是把秫秸放入三尺见方、用青砖砌成的地炉里点燃了,等到炉膛的内壁被烤热后就把火熄掉。然后,把鸭子排放在炉里
期刊
1983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国会荣誉勋章协会上发表演说。他说,他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此前他已经讲过很多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架B-17轰炸机受到了地面防空炮火的重创。它下面的炮塔已经被击中,里面的炮兵受伤了,炮塔的门也被卡死了,无法打开。当飞机拖着浓烟返回机场时,它甚至已经不能安全降落。这时,指挥官命令所有人跳伞,但炮兵很绝望地发现,他没办法跳伞,只能跟着飞
期刊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心理学上有一个案例,名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人质对绑匪产生情感与依赖,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范围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争俘虏、娼妓、受虐妇女到乱伦的受害者。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这种心理症状,因此,具有普遍性。  人质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
期刊
阿拉尔是中东某国一个偏远小城的名人。在这个盗匪多如牛毛的地方,几十年来他都安然无恙。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奇怪。阿拉尔是一个三流的小说家,更是一个慈善家。他那为数不多的稿酬,全部捐给了苦难的人们。在这个战争不断、极度贫苦的地方,像阿拉尔这样的人实在不多,人们拥戴还来不及,谁还忍心对他下手?  但是,几乎是一夜之间,阿拉尔成了盗匪关注的目标。原来阿拉尔喜欢买体育彩票,每次他都渴望中个大奖,以便救助更多的穷
期刊
假 鞋  某天逛夜市,看见一地摊上卖布鞋。我蹲在地上开始翻着看,突然找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而且鞋面上还印着“Kappa”,老板说一口价200元,我觉得做工还行,其实我更看中了那个Kappa商标。成交!   到了家再仔细欣赏鞋子时,我发现在Kappa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开始以为是制造商或者出厂地点一类的标注。但越看越觉得不对,旁边写着bushi。原来它是想告诉我:不是Kappa……    我的不要蛋壳
期刊
德国人特爱自然,也喜欢展示自己爱自然。  比如,头几年吧,满世界都是描述海边贝壳的书和图片,德国人出门旅行人手一册,对着书上的图案,一路走一路拾。很多人家里都摆放着玻璃罐子,里面装满了拾来的大大小小的贝壳,成为朋友小聚的谈资。  最近几年,他们又流行捡石头子儿啦。  有一些专门教人识别石头的书,还配有照片,告诉你珍贵石头的形状、具体所在的位置,以及颜色和辨认办法等等。这确实为在海边散步的人增加了一
期刊
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    那是在我10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壳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它们,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去把它搬过来!”  我奉命前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
期刊
布迪兹是西班牙的一位富翁,1986年被摩洛哥王室授予“哈桑国王勋章”,因为他曾连续10年捐款给他的故乡居民—— 摩洛哥北部的索里曼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对这样一项来自家乡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据说布迪兹没有接受,其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对王室不满;有的说,他认为自己不配接受那枚勋章。直到后来,摩洛哥《先知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布迪兹,人们才从布迪兹口中得知真正的原因。  他是这么说的:有一次,
期刊
01  “老罗!你还管不管你儿子?你瞧瞧他作文都写了些什么!”妈妈扔给爸爸一个作文本。  老罗打开作文本,读道:“我最爱的人是我的同桌孔萌萌,她有一个红扑扑的脸蛋,像苹果一样,脸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葡萄一样。她是我最爱的人,每天看见她,我都会觉得很开心,像吃了奶糖一样。我希望能天天看见她,于是我跟她说,长大后你嫁给我吧?孔萌萌就答应了……罗小苗!跑步过来,带一把笤帚!”老罗吼道。  “说!你
期刊
“有没有人?”旅者轻问,  一边轻叩月下的门;  他的马无声地拽着草叶咀嚼,  站在林边那片长满蕨草的地上。  鸟儿从屋顶的塔尖飞下,  掠过旅者的头顶。  他再次敲门,这次更为有力,  “有没有人?”  然而没人下楼来应门,  树叶覆盖的窗台上也无人  伸头看一眼他灰暗的眼睛,  他静立着,不知该留还是该走。  此时只有一屋子的幽灵听众,  居住在这孤寂的宅第,  立在一片静悄悄的月色中聆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