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三峡库区名校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ixi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秭归县,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教师的回信中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对秭归来说,最根本的扶贫,是“扶智”,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秭归实验中学作为县义务教育阶段窗口学校,它肩负的使命责无旁贷,不仅要立足全县教育未来发展,更要与时俱进,与各兄弟学校携手发展,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实验中学掌门人的刘劲松,上任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实中要从正在奋进的市级示范学校变成一所高质量的现代化名校,一所让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改革是关键之招。要革故鼎新,浚通教育水脉,建三峡库区名校,必须在美好教育理想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推动全体教师一起行动,坚定教育改革信念,要不断往前走,坚持创新式发展。
  打造一所让师生浸润其中的现代化校园,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体现教育和文化的意义
  实验中学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由于三峡工程兴建,学校于1998年从归州镇搬迁到茅坪镇。2008年8月,37岁的刘劲松被教育局选拔到实验中学担任校长。
  他发现,学校搬迁后发展缓慢,发展面临几大难题:校园整体设备需要更新,文化建设需要内化和提升,教师队伍老化、活力下降,课堂模式陈旧,留守贫困学生增多……刘劲松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对着校园里一颗生机勃勃的柏树,他在心里默默立志,一定要把学校建成一座有活力的现代化家园,让孩子们快乐幸福地成长。
  刘劲松开始调研,走访原先的校级领导班子,有时间就和教师、学生聊天,了解学校情况。正踌躇满志之时,县教育局派他到苏州十中去挂职锻炼一个月。他为难地对时任教育局局长说:“我刚来,还要熟悉情况,要不另外派一个校长去吧!”局长坚定地说:“你要在苏州十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然后融入到实中!你没来时,实中不会垮;你走开一个月,实中也不会垮。”
  抛开顾虑,刘劲松来到苏州十中,一下子被这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百年老校彻底征服。十中的校园真美,无论从哪个点上望都是一幅画,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够触动人思考。这种意境是教育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师生生长于斯,内心都充满诗意和感恩情怀。
  这次学习直接促动了他开启实中教育改革发展之门。从2008年到2013年,围绕校园硬件建设、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刘劲松密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在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刘劲松和团队确定了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将发展总目标定为:坚持改革创新,着重内涵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办成有特色、成为秭归县一流、宜昌市知名、省内有影响的开放性、现代化学校。在此理念指导下,确定了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内涵,设计了校徽、校旗、校歌。
  学校邀请全国知名园林专家,“三峡濒危植物保护者”冀学刚为校园绿化进行规划设计:注重以绿色为主题,突出花园式、层次感、季节性的特点。
  校园文化布局,以传承屈原文化、地方传统文化为主题,设有屈原文化墙、传统文化回廊、家乡文化宣传栏、校园文化展示厅,四大文化板块交相辉映,形成了以环境熏陶人、以思想引领人、以文化教化人为内涵的人文校园。
  2010年,学校实现了天网、地网和校园网的无缝对接,班班通进教室,配有电子白板。学校为所有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建立了网络工作平台、学校网站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
  历经五年打造,一座现代化“城中花园”初具规模。校园里,雪松参天,树木成林,绿草成荫,鸟语花香,各种景物相得益彰。美丽的校园成了无声的课堂,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学校被授予宜昌市花园式学校、宜昌市绿色学校。
  “当时的想法很现实,计划在三到五年内,首先改变校园整体环境,大力改善教学条件,为下一步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回顾这段摸索前行的改革旅程,刘劲松欣喜地对记者说,“改革最初的步伐是缓慢但稳健的,是由内到外促进的,又是由外至内来革新的。我们集体协商,层层推进。”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这是刘劲松的宗旨。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使教育突破空间、时间、教材、教师等僵化的边界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教育系统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推动课程改革。
  这是时代趋势。实中要发展,唯有紧跟时代步伐,迎难而上,切实抓好课程改革。刘劲松打出的第一记改革“重拳”就直指课堂教学模式。“破茧,很痛苦。但没有痛苦,哪来卓越?”
  在客观冷静分析实中学生数量多、生源复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和教师工作量大、教学压力偏大的实际情况后,刘劲松和团队提出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和管理模式来应对当前困难。
  但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对学校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他们顾虑重重。
  对此,刘劲松在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主持制订《高效课堂研究实施方案》,将高效课堂研究由校本教研课题提升为学校追求改革创新发展的全局性中心工作。学校成立高效课堂研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周推门听课至少四节,并实现一课一评。分管校长每学期搞两次经验交流和质量分析会,把课堂练兵纳入过程管理,设立教师“教学过程优秀”奖、“教学创新”奖等。教务处每月编辑一期教学简报,刊发优秀教案、课堂设计和教学反思,促使老师们加强研究……
  刘劲松还在会上分享了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的话,“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他诚恳提醒教师们,在改革中要成为聪明的裁缝,心中装着学生,用心丈量学生的诉求和聆听教育未来的呼唤。   在副校长谭志平的带领下,语文组率先举行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语文教师万玉莲针对自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与全组语文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谭志平校长也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细心指导,并希望教师们能大胆实践,确实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
  教务主任李作翠本来就是语文学科带头人,她看到万玉莲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这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带领语文组积极实践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没想到,学生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就这样,对新模式的探究活动马上从语文学科辐射到全校所有学科。
  历经五年探索,实中整个课堂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洋洋洒洒发言,面红耳赤地质疑;教师走下讲台,俯身与学生一起讨论……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在课改中共同成长。教师梅敏、周仕海、汪妮等在“课内比教学”中获得省级一等奖,邓贵环、杨德玉在全国电子白板课件制作课堂示范课上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家长纷纷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点赞。其中一个家长说,感谢老师给女儿安排了“学习伙伴”,在组长的带领下,女儿学习自主性增强,并在期中考试中跃居班级前列。
  学校被评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等。
  刘劲松对记者说:“课程改革绝不止步于课堂,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上,将进一步超越学科边界,超越课程边界,超越课堂边界……构建更加开放的教与学的模式。”
  在此目标引领下,学校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把具有乡土特色的资源纳入课程内容,改变学科知识本位的状况,为学生打造一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富有三峡特色的学习蓝本;学校开展《走进家乡的名人》《保护水土资源我在行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学校邀请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李元成来校讲课,请宜昌市优秀志愿者余海燕来校做国旗下讲话,组织学生到企业、景区、福利院开展社区服务及实践活动,从中开阔眼界,提升素养,感受快乐。
  点燃实中人生命激情之火,引领师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边是海,一边是山
  一边是春天,一边是秋天
  我站在边界上
  这是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写的一首诗《边界上的人》的开头。柳袁照说,只有站在边界上,视野才会更开阔。刘劲松虽然在十中进修学习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却一直密切关注这所百年老校以及全国优秀学校的发展动向,为实中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寻找灵感和依据。
  刘劲松对“边界”的思考,更多是渗透着书香。他认为构建一所现代化校园,不仅要外观美,课程美,更重要的是精神美,这是师生和谐自然成长的根,也是人终身学习发展的底子。
  因此,学校首要就是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刘劲松先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享受着阅读的幸福。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学海无涯”字匾,办公桌子上放着《知之深 爱之切》《冯友兰谈哲学》《陶行知教育名篇》《大数据时代》《道德经》《易经》等,14本厚厚的手写读书笔记常常令来访者惊叹。广泛阅读、勤奋摘抄和随手记下读后感,然后分享给教师们,这是刘劲松一直以来生活、工作养成的习惯。
  在刘劲松的推动下,学校制订了教师读书五年行动计划。学校花费十多万元购买了新课程理念同步的书籍,要求班子成员每年读八本,普通教师每年读五本。每年年初,年级组下发书籍的同时,向每位教师发放五张阅读记载卡;年底,以年级组为单位收齐本组教师的阅读记载卡。学校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沙龙,要求领导到各年级组参与读书交流。
  同时,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也能有条件读书:开放学校图书室,全天向学生开架借书;创建“读书吧”,供学生开展读书交流及休闲活动;每班建立图书角,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取书阅读;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师生读书经验交流展评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学校定期表彰读书明星。几年来,有百余名教师和学生被评为读书明星,有18位教师的读书心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师通过读书心态变阳光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气质变好了,学校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品尝到读书甜头的实中老师们纷纷感叹,校长引领全校师生投入到书香学校的建设中绝对是高明之举。
  副校长谭志平发表过数篇读书心得,其中一篇《书香校长引领书香校园——读<教师要有书卷气>有感》颇有见地。她说,校长的阅读情怀有多深,素质就有多高,责任担当就有多强。
  教务处副主任、市级学科带头人梅俊芳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咱们校长经常在全校大会上分享好文章,好观点,启发了我们对教育人生价值的思考。现在,学生们爱读书,教师们也爱琢磨书……”她兴奋地跟记者分享她最近正在读的书——魏书生的《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
  除了构建书香校园,刘劲松觉得,把学校建成有家庭特色的快乐园地,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是他的责任。于是,他积极推行创建“五声校园”,即充满笑声、歌声、掌声、读书声、跑步声的校园。
  学校安排专人在校内用镜头捕捉惬意笑脸,定格老师、学生在运动会、班会活动、晚会中的快乐瞬间,制成笑脸专辑,适时适地展示这些快乐的画面。学校组建“思美人”合唱团,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前每个班必须唱歌,全校二十四个班的歌声在校园里快乐飘荡。学校让师生在“跑步声”中强身健体、健康生活。师生齐迈脚步,千人异口同声,已成为学校独特的风景……
  在这堂漫长的改革课中,对刘劲松触动最大的是,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6岁,却大部分承担着双班(每个班级72人)语数外教学的工作量,他们乐观向上的工作状态和顽强的科研毅力令他很是佩服。八年来,实中年年中考位居全县第一,2015年中考一次上线228人,再创新高。改革激发了教师们的青春活力,催生了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当教师的心灵被阳光照亮,生命被书籍点燃,学校就成了那片最广阔的天空,在这片天空里,每个教育者都能找到激情飞翔的高贵姿态。
  如今,在美丽的西陵峡畔,学校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学园、乐园、家园。刘劲松说,教育改革是长远福报,虽然他们做的事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能点燃一个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星星之火,他都愿以毕生之力去努力。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的观察和体验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国外研究者将学生在学习之前形成的概念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学生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或“不同的概念框架”。“相异构想”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表现在当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相异构想”不同时,可能会被学生排斥、异化,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很多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探究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密码”,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一、紧扣课后练习设计探究问题  课后练习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其中蕴含着编者的智慧。这些练习或为正确解读文本指明了方向,或为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思路,或为教学过程预设了方案,等等。设计探究问题时,教
平板教学是一种依托平板电脑开展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被神龙小学的广大师生所接受、推崇,正普遍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一、现代化学校,教育方式的整合升级  2016年,神龙小学很多骨干教师率先在不同学科尝试了平板教学。同年3月,在学校的硬件与技术支持下,全校教师刮起了一股基于平板电脑教学的实践研修之风,于是我们“学科平板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的课例资源开发”的项目创意由此萌发。项目开展的初期,我们
一、现实情境中抽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吴老师首先用聊天的方式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赵楠、张华、李辉、王立四位好朋友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他们相约吃了一顿饭。赵楠付了100元,找回3元,他们想AA制分摊费用。吴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个情境里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有的学生不会记录信息;有的学生像记日记一样写一段文字;有的只摘录简单的数字信息。吴老师引导学生对比记录,然后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每人应付款多少元?  
回民小学针对小班个性化教育特点,围绕“雅真教育”主题,确立了“适性课程发展每一个人”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并开发出雅真民族教育课程、学科素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伴飞”项目课程。  一、以纸艺为切入口,开发民族教育课程  为了让校本课程真正适应每一个学生,学校在雅真《民族教育》课程(一年级《民族歌曲》、二年级《民族绘画》、三年级《民族舞蹈》、四年级《民族工艺制作》)的基础上,结合市级“十二五”课题(
对于什么是有效,西方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美国学者默赛尔(Mursell)认为,有效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 教学结果持久,学生能自由、自信、有伸缩性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教学效果(因变量)受教学行为(自变量)的影响,而教学行为又受到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中介变量的影
《除暴》影片宣传海报影片内容概要  1990年,钟诚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赴任常普省公安厅刑侦支队长的第一天就碰上一起持枪抢劫案。钟诚到达常普车站后,省厅派来接站的屈光华开着车找到了他。他们在途中听到一辆赃车被发现的消息,直接赶往现场。  当车辆行驶到出售贵金属和珠宝的友谊商店时,钟诚发现本来在搞店庆活动的商店却关着卷闸门。觉得不对劲的他就让屈光华先去现场,自己留下来查看,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劫匪布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常常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带着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既突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又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数学的奥秘。笔者在《观察物
面对急剧变革的21世纪,学校教育在要求学生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更看重培养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让学生养成真实性学力。  OECD(经合组织)倡导的“关键能力”,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更是运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的资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对复杂问题的一种能力。  美国“21世纪型能力”的界定则涵盖了:思维的方法——创新性,批判性,问题解决与决策和元认知;活动的方法
主题教学是一种跨学科、超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科综合化、学习多样化,真正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程改革这一浪潮中,应将目光投向主题教学,以主题式的知识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蓝精灵”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改革视野下如何以主题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综合的课程突出知识主题  毋庸置疑,学科分类的精细化有利于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