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

来源 :基础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是血管中血栓形成,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危险因素有基因、环境和生活行为(如吸烟)。动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黏附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扳机”作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淤血和高凝。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降血脂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则抗凝和采取措施减轻淤血。动脉血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溶血栓和/或经皮冠脉介入术(PC I),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抗凝。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微血管血栓的形成机制和防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共病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十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者81名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执行功能生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47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亲,130名
目的:研究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在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中的适用性和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
目的:检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山东农村居民603例、天津城市居民548例、重庆大学学生627例(均≥1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偏向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的正性、中性及负性标准化情绪图片,诱导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及30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情
目的:考察超重和体质量正常的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方法:从重庆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中筛选出超重(含肥胖)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按相应班级、年龄、性别选出匹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婚姻倦怠状况及其与婚姻压力、离婚意向的关系。方法:在7个城市选取已婚居民640人,采用婚姻倦怠问卷(CBM)[≥3分为有婚姻倦怠,其中3~4分(不含4分)轻度倦怠,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探讨完全睡眠剥夺(totalsleep deprivation,TSD)对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被试内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14
本文首次在大陆选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北京市普通小学1994名学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此量表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为0.47-0.73,分半信度0.68~0.77,同质信度0.44-0.63,P<0.01)。量表结构效度及因子分析所得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