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就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增强
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喜欢表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很多是不规范的。因此经常见到有学生在课堂上高举双手,但老师点名后,他们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抓抓头,涨红了脸也说不清,但他们确实有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课上也不再是一个老师和几名学生唱一台戏,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
二、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增强
以往的口语交际特别像说话训练课,大家围绕一个话题讨论该怎样表达,教师大多是采用老师为优等生做示范,优等生为差生做示范的教学程序,学生犹如“鹦鹉学舌”一般。其结果往往是这题会了,换一种情况又束手无策了。他们获得的是“鱼”而非“渔”。如今的口语交际逐渐呈现出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
三、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增强
“口语交际”不仅仅包含口语的训练,还包括交际的训练。因此,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训练,它具体指的是学生的“交际行为”。包括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思维品质等。因此,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增强。这是一种在与人交往的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接受和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际能力,力求达到口语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能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又能品出味儿。因此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口语交际教学要加强教材解读。作为教学随机性、开放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必须准确地了解教学的重难点,领会教材的价值取向,体会编者意图,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对于初中三年“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最好能了然于胸,并能结合训练的内容有步骤地加以贯彻实施。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要准确把握时机。口语交际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在动态的、自然的、实用的状态下进行的口语交际效果更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及时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把握,那么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口语交际实践的锻炼。
第三,口语交际教学要灵活运用教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都是根据阶段目标和教学要求编排的,但有的内容安排的时间并不是这个班级最佳的训练时机。比如八年级下册的一则口语交际题: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能力。其实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出现上网成瘾的苗头,若根据教材要等到初二下学期才来讨论,其时效性就不是很明显了。因此,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在初一就带领学生讨论了这一话题,只是将训练的要求改为“劝告”。其实,我们只要掌握好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合理地调整教学时间,更改训练内容往往可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口语交际教学关注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指口头表达的能力,它还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和讲礼貌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此外,还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际最初几分钟内迅速打动对方?面对尴尬局面如何处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给学生示范交际中的态势语言,培养具备能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第五,口语交际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当有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时,我们就应当在课堂上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或者让学生介入生活,先在生活中体验,再进行交际活动。实践表明:交际情境能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六,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弱势群体。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习惯了做听众,在听讲中慢慢丢失了说的欲望和能力。听个别优等生发言和老师繁琐的讲解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制胜法宝”。要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我们就要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个别后进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在班级内杜绝因同学言语不当,举止失措而嗤笑别人的现象,避免给那些学生造成心灵阴影。采用少批评,多表扬的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
“口齿伶俐”是我们原先对班上个别学生的评价,如今我们不仅要大多数学生“口齿伶俐”,更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举止文明,言谈得体的新一代少年,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精彩,让每一个生命都鲜活起来。
一、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增强
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喜欢表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很多是不规范的。因此经常见到有学生在课堂上高举双手,但老师点名后,他们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抓抓头,涨红了脸也说不清,但他们确实有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课上也不再是一个老师和几名学生唱一台戏,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
二、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增强
以往的口语交际特别像说话训练课,大家围绕一个话题讨论该怎样表达,教师大多是采用老师为优等生做示范,优等生为差生做示范的教学程序,学生犹如“鹦鹉学舌”一般。其结果往往是这题会了,换一种情况又束手无策了。他们获得的是“鱼”而非“渔”。如今的口语交际逐渐呈现出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
三、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增强
“口语交际”不仅仅包含口语的训练,还包括交际的训练。因此,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训练,它具体指的是学生的“交际行为”。包括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思维品质等。因此,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增强。这是一种在与人交往的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接受和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际能力,力求达到口语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能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又能品出味儿。因此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口语交际教学要加强教材解读。作为教学随机性、开放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必须准确地了解教学的重难点,领会教材的价值取向,体会编者意图,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对于初中三年“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最好能了然于胸,并能结合训练的内容有步骤地加以贯彻实施。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要准确把握时机。口语交际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在动态的、自然的、实用的状态下进行的口语交际效果更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及时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把握,那么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口语交际实践的锻炼。
第三,口语交际教学要灵活运用教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都是根据阶段目标和教学要求编排的,但有的内容安排的时间并不是这个班级最佳的训练时机。比如八年级下册的一则口语交际题: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能力。其实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出现上网成瘾的苗头,若根据教材要等到初二下学期才来讨论,其时效性就不是很明显了。因此,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在初一就带领学生讨论了这一话题,只是将训练的要求改为“劝告”。其实,我们只要掌握好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合理地调整教学时间,更改训练内容往往可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口语交际教学关注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指口头表达的能力,它还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和讲礼貌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此外,还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际最初几分钟内迅速打动对方?面对尴尬局面如何处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给学生示范交际中的态势语言,培养具备能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第五,口语交际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当有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时,我们就应当在课堂上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或者让学生介入生活,先在生活中体验,再进行交际活动。实践表明:交际情境能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六,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弱势群体。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习惯了做听众,在听讲中慢慢丢失了说的欲望和能力。听个别优等生发言和老师繁琐的讲解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制胜法宝”。要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我们就要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个别后进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在班级内杜绝因同学言语不当,举止失措而嗤笑别人的现象,避免给那些学生造成心灵阴影。采用少批评,多表扬的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
“口齿伶俐”是我们原先对班上个别学生的评价,如今我们不仅要大多数学生“口齿伶俐”,更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举止文明,言谈得体的新一代少年,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精彩,让每一个生命都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