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给金融科技的兴起提供了便利,传统纸币正在逐渐的退出人们的视野。在这种形势下,数字货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发展迅猛。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和流通不再受央行控制。因此,这种数字货币的诞生肯定会对现行的央行货币政策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和制约因素,并通过研究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央行在此背景下的影响及对策。
就当前经济而言,金融是核心,而对于金融来说,货币是其核心。数字货币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影响,换言之,数字货币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产物。数字货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人们而言,数字货币的优势更为重要,其能够为客观条件不便利的地区人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另外,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便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所有货币信息更加透明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记录的货币信息,更好的掌握和监控经济,准确预测经济走势,进而更科学的来调节经济。此外,中央银行还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最后,数字货币的出现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存在一定弊端,尤其是监管问题更为严峻。基于此,央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货币监管体系。为此,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央行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
(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
数字货币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基于区块链与去中心化技术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进行支付和结算,本质上是由整个分布式网络维护的数字总账,且公开可查,称之为“区块链”。
(2)在发行与生产方面
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在相互验证的公共会计系统上记账。 在某种算法模式下,找到一串符合条件的随机代码,然后将这串代码和其他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区块,记录在这个账本中,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数字货币。
(3)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数字货币的区别
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支撑是国家信用,也就是说其有价值锚定,就这一点,便是非法定数字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法定数字货币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当前非法定数字货币的劣势明显,最大的缺陷是由于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只能作为交易性数字资产,这是无法获得全部参与者的信任的,发展十分受挫。
(二)数字货币的制约因素
数字货币价格收到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供需因素,这个因素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了,投资者对于数字货币的需求实际上也受多方消息因素影响,但是,去年的价格大涨来看,在无明显政策等消息的情况下,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入场,一样会推动价格的增长。
第二,政策因素 ,这也是影响数字红包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段时间中,韩国,日本,美国,中国的政策实施及制定均影响了比特币价格的走势。
第三,现实金融因素 ,现实金融世界的不稳定性,让数字资产的需求时而上升,例如中国政府政策调整、英国脱欧、2018年初全球股市受挫等等事件的发生,都让数字货币的避险的特性发挥出来。
第四,技术因素 ,虽然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推崇,但是,在其发展历史中,仍然发生了几次技术危机,例如,最大的比特币美元交易所Bitfinex被黑客攻击并盗取12万比特币,比特币在随后的六个交易日跌了25%。
第五,利好、利空消息都会影响币值的起伏。
第六,也和这一领域的独角企业、平台、占有市场大份额的数字货币、市场有很大影响力的领袖等等的一些举动都会影响市场的走势。
在此之外,选择一个好的项目,可以一定程度规避风险。例如,基于下一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经济体——HNB,就是一个可靠的项目,它有实体经济做依靠,同时利用价值交换持续创造内生价值,运用区块链构建一个经济体,使每个人都参与,通过劳动在其中获得回报,不再是依赖炒币获取收益。
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一是币值波动较大。近些年,数字货币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的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以太币、莱特币、比特币等几种。二是交易平台众多。 目前,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投资,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机构提供担保,其价值波动幅度较大。且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易平台众多,很多交易者认为从这些交易平台中选出最优质的合作伙伴存在一定难度。三是规模受供需影响。当前数字货币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就供给因素而言,第一,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网络的质量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导致其最终的结果完成受到阻碍。第二,由于数字货币是非实名交易,这无疑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也许有心之人会用其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随着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已经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注意,尤其是关系紧密的中央银行,更应该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掌握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进而便于其有的放矢的采取应对之法。就中央银行而言,必须重视央行在支付结算中的作用、央行对该货币体系的监管责任、以及数字货币对央行调控经济运行的影响。若数字货币能够被广泛使用,那么势必会对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体系產生深远影响。
(一)货币政策职能受到削弱
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的影响,二是数字货币用户与主权货币用户之间的经济相关性。如果它们可以相互替代且相关性较小,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减弱。此外,数字货币的扩张也会对货币当局界定货币总量的问题产生诸多影响。 数字货币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会挑战央行的作用和职能。虽然中央银行没有被其他发行人取代,然而这项技术仍然会降低中央银行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央银行的枢纽作用,使得中央银行的作用可有可无。例如,如果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可被允许不使用中央银行的公共簿记账户,并同意每个银行持有一个分布式账本,那么中央银行的作用将大大减弱,其账户可能不再用于交易和结算。面对这种形势,中央银行应居安思危,尽快采取应对之策。央行应该怎么做?首先,央行可以顺应时势,利用这项技术发行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并大力的推广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措施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连锁反应,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交易隐私无法保障、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商业银行生存艰难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我国的中央银行,都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二)为支付体系带来一定风险
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的监管者,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数字货币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对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威胁。基于此,中央银行必须有的放矢的做好风险防控。
数字货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风险都存在一定共性,由于其对实名制的要求不高,客观上为欺诈行为的出现有了可乘之机,交易风险难以避免,甚至会导致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在传统的支付系统中,交易风险是由金融机构承担的,但数字货币不同,由于其用户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个人自身直接承担交易风险。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央银行应在正视这一风险,具备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面临的底层技术问题
数字货币的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科技与金融创新结合的体现。数字货币的交易和安全均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货币之所以能够实现今天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功不可没,同时这也说明了区块链技术的美好未来。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呈势不可挡之势,各国纷纷开始基于该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也都在尝试着发行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与此同时,我国中央银行是否也会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金融创新,进而发行本国的数字货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2016年初,周小川行长对媒体表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替代方案,但由于目前技术条件有限,区块链可能会占用过多资源,无法满足今天的交易量。因此,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针对区块链技术中的资源占用问题,我国应多借鉴各国机构优秀经验,将区块链技术进行创新,不能仅将其停留在底层设计层面,应使其向应用层面转变。为此,我国央行推行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有一段任重而道远的路程。
四、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由于数字货币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一旦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势必会对整个经济体系,包括央行业务产生一系列影响。特别是在支付体系、金融稳定、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执行方面,数字货币的影响更为显着。数字货币由于其自身特点,可能存在诸多风险,比如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为应对相应的风险,央行必须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把握住金融创新的步伐。只有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才能保证数字货币发展的更快更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数字货币监管体制
数字货币监管应着眼于其风险,但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创新也是必要的。监管策略要灵活多样,监管方式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央行等监管机构也需要完善对数字货币中介机构的监管框架,因为这些机构的运作出现问题会影响支付系统的稳定性。监管者应依据实际情况,在合法依规的前提下,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发生。同时,要求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各司其职,把握住自身行为的底线,使市场保持良性运转。
(二)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
由于数字货币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管,相关监管措施十分不健全,使得数字货币用户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可能面临风险。用户可能无法识别某些机构的合法性,也不知道相关的信息是否是准确无误的,由此产生的虚拟交易带来的可信度问题就更大了。因此,央行等监管机构应从法律层面考虑,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说明,以增强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立法机关也应就此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业内人士也应积极配合相关机构进行监管,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
(三)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数字货币的流通性较之传统货币更强,且可以不实名。这一特性导致数字货币的风险难以避免,且屡禁不止。由于数字货币的资金来源较容易被隐藏,使得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弊端从事违法活动,比如洗钱等。因此,对于数字货币,需要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时评估各个部门和环节是否存在漏洞及风险,同时分类风险,并考虑各种风险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策略,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增强监管机构防范和适应数字货币风险的能力。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可随时监管和分析海量数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金融风险,并根据数据实时、深入分析市场,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解决方案。针对资本流动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收集市场信息,整合市场的各种特征,并根据预定的特征词进行過滤分析,整合各个维度构建各种指标模型,然后让计算机使用自学习能力,对获得的数据不断进行模拟实验,跟踪各项数据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及时采取应对之法。同时,要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实时共享信息,形成完善的监管网络。
(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河北堃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就当前经济而言,金融是核心,而对于金融来说,货币是其核心。数字货币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影响,换言之,数字货币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产物。数字货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人们而言,数字货币的优势更为重要,其能够为客观条件不便利的地区人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另外,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便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所有货币信息更加透明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记录的货币信息,更好的掌握和监控经济,准确预测经济走势,进而更科学的来调节经济。此外,中央银行还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最后,数字货币的出现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存在一定弊端,尤其是监管问题更为严峻。基于此,央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货币监管体系。为此,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央行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
(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
数字货币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基于区块链与去中心化技术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进行支付和结算,本质上是由整个分布式网络维护的数字总账,且公开可查,称之为“区块链”。
(2)在发行与生产方面
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在相互验证的公共会计系统上记账。 在某种算法模式下,找到一串符合条件的随机代码,然后将这串代码和其他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区块,记录在这个账本中,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数字货币。
(3)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数字货币的区别
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支撑是国家信用,也就是说其有价值锚定,就这一点,便是非法定数字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法定数字货币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当前非法定数字货币的劣势明显,最大的缺陷是由于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只能作为交易性数字资产,这是无法获得全部参与者的信任的,发展十分受挫。
(二)数字货币的制约因素
数字货币价格收到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供需因素,这个因素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了,投资者对于数字货币的需求实际上也受多方消息因素影响,但是,去年的价格大涨来看,在无明显政策等消息的情况下,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入场,一样会推动价格的增长。
第二,政策因素 ,这也是影响数字红包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段时间中,韩国,日本,美国,中国的政策实施及制定均影响了比特币价格的走势。
第三,现实金融因素 ,现实金融世界的不稳定性,让数字资产的需求时而上升,例如中国政府政策调整、英国脱欧、2018年初全球股市受挫等等事件的发生,都让数字货币的避险的特性发挥出来。
第四,技术因素 ,虽然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推崇,但是,在其发展历史中,仍然发生了几次技术危机,例如,最大的比特币美元交易所Bitfinex被黑客攻击并盗取12万比特币,比特币在随后的六个交易日跌了25%。
第五,利好、利空消息都会影响币值的起伏。
第六,也和这一领域的独角企业、平台、占有市场大份额的数字货币、市场有很大影响力的领袖等等的一些举动都会影响市场的走势。
在此之外,选择一个好的项目,可以一定程度规避风险。例如,基于下一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经济体——HNB,就是一个可靠的项目,它有实体经济做依靠,同时利用价值交换持续创造内生价值,运用区块链构建一个经济体,使每个人都参与,通过劳动在其中获得回报,不再是依赖炒币获取收益。
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一是币值波动较大。近些年,数字货币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的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以太币、莱特币、比特币等几种。二是交易平台众多。 目前,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投资,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机构提供担保,其价值波动幅度较大。且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易平台众多,很多交易者认为从这些交易平台中选出最优质的合作伙伴存在一定难度。三是规模受供需影响。当前数字货币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就供给因素而言,第一,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网络的质量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导致其最终的结果完成受到阻碍。第二,由于数字货币是非实名交易,这无疑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也许有心之人会用其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随着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已经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注意,尤其是关系紧密的中央银行,更应该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掌握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进而便于其有的放矢的采取应对之法。就中央银行而言,必须重视央行在支付结算中的作用、央行对该货币体系的监管责任、以及数字货币对央行调控经济运行的影响。若数字货币能够被广泛使用,那么势必会对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体系產生深远影响。
(一)货币政策职能受到削弱
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的影响,二是数字货币用户与主权货币用户之间的经济相关性。如果它们可以相互替代且相关性较小,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减弱。此外,数字货币的扩张也会对货币当局界定货币总量的问题产生诸多影响。 数字货币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会挑战央行的作用和职能。虽然中央银行没有被其他发行人取代,然而这项技术仍然会降低中央银行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央银行的枢纽作用,使得中央银行的作用可有可无。例如,如果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可被允许不使用中央银行的公共簿记账户,并同意每个银行持有一个分布式账本,那么中央银行的作用将大大减弱,其账户可能不再用于交易和结算。面对这种形势,中央银行应居安思危,尽快采取应对之策。央行应该怎么做?首先,央行可以顺应时势,利用这项技术发行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并大力的推广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措施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连锁反应,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交易隐私无法保障、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商业银行生存艰难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我国的中央银行,都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二)为支付体系带来一定风险
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的监管者,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数字货币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对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威胁。基于此,中央银行必须有的放矢的做好风险防控。
数字货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风险都存在一定共性,由于其对实名制的要求不高,客观上为欺诈行为的出现有了可乘之机,交易风险难以避免,甚至会导致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在传统的支付系统中,交易风险是由金融机构承担的,但数字货币不同,由于其用户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个人自身直接承担交易风险。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央银行应在正视这一风险,具备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面临的底层技术问题
数字货币的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科技与金融创新结合的体现。数字货币的交易和安全均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货币之所以能够实现今天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功不可没,同时这也说明了区块链技术的美好未来。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呈势不可挡之势,各国纷纷开始基于该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也都在尝试着发行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与此同时,我国中央银行是否也会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金融创新,进而发行本国的数字货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2016年初,周小川行长对媒体表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替代方案,但由于目前技术条件有限,区块链可能会占用过多资源,无法满足今天的交易量。因此,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针对区块链技术中的资源占用问题,我国应多借鉴各国机构优秀经验,将区块链技术进行创新,不能仅将其停留在底层设计层面,应使其向应用层面转变。为此,我国央行推行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有一段任重而道远的路程。
四、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由于数字货币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一旦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势必会对整个经济体系,包括央行业务产生一系列影响。特别是在支付体系、金融稳定、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执行方面,数字货币的影响更为显着。数字货币由于其自身特点,可能存在诸多风险,比如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为应对相应的风险,央行必须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把握住金融创新的步伐。只有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才能保证数字货币发展的更快更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数字货币监管体制
数字货币监管应着眼于其风险,但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创新也是必要的。监管策略要灵活多样,监管方式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央行等监管机构也需要完善对数字货币中介机构的监管框架,因为这些机构的运作出现问题会影响支付系统的稳定性。监管者应依据实际情况,在合法依规的前提下,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发生。同时,要求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各司其职,把握住自身行为的底线,使市场保持良性运转。
(二)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
由于数字货币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管,相关监管措施十分不健全,使得数字货币用户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可能面临风险。用户可能无法识别某些机构的合法性,也不知道相关的信息是否是准确无误的,由此产生的虚拟交易带来的可信度问题就更大了。因此,央行等监管机构应从法律层面考虑,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说明,以增强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立法机关也应就此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业内人士也应积极配合相关机构进行监管,保障数字货币用户权益。
(三)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数字货币的流通性较之传统货币更强,且可以不实名。这一特性导致数字货币的风险难以避免,且屡禁不止。由于数字货币的资金来源较容易被隐藏,使得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弊端从事违法活动,比如洗钱等。因此,对于数字货币,需要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时评估各个部门和环节是否存在漏洞及风险,同时分类风险,并考虑各种风险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策略,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增强监管机构防范和适应数字货币风险的能力。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可随时监管和分析海量数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金融风险,并根据数据实时、深入分析市场,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解决方案。针对资本流动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收集市场信息,整合市场的各种特征,并根据预定的特征词进行過滤分析,整合各个维度构建各种指标模型,然后让计算机使用自学习能力,对获得的数据不断进行模拟实验,跟踪各项数据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及时采取应对之法。同时,要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实时共享信息,形成完善的监管网络。
(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河北堃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