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护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要掌握其特有的规律和运行程序,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才能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
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建养并重),养护维修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也越来越被运营者所重视,但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在我国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学科,从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至今也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在养护成本控制方面的技术资料还不十分完善。如何有效地控制养护工程的成本达到养护投资使用最佳,是值得大家认真深思的一个问题。
长久以来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资金一直依赖财政投资,拨多少用多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单位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此情况下,积极实施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养护成本管理,并把养护成本管理的好坏同职工的收入挂钩,带动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1建立科学有效的养护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基础工作 养护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是全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要遵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养护成本降低责任制,在指标体系上形成相互约束、相互协调的养护成本管理体系,以便实现预定的养护成本,使养护成本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要从定额管理、计量管理、原始记录、内部价格和验收管理工作抓起,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规范的图表、帐薄和文档资料,实行项目成本档案管理,不断积累资料,提高管理水平,把养护工程成本管理好。 2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养护成本管理 养护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遵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搞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行成本预测管理即事前管理。在项目成本发生之前,根据项目的结构类型、工期等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法、分解估算法、定额估算法等进行成本指标的测算,编制养护成本计划,在直接费、管理费上要确定适当的成本降低率,作为项目成本的行动纲领和日常控制成本开支的依据。其次要进行养护成本的控制和核算。根据成本计划和成本降低率,通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总结经验,制定下步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寻找最佳途径。
3制订科学的路面养护方案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形式通常分预防性养护、应急性养护、功能恢复性养护。而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路面结构形式、交通量)下、用什么养护技术方案对路面养护而言就显得犹为重要。
3.1定期评价路面使用状况
路面的使用功能随时间的积累、交通量的增加、天气的变化以及路面自身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会逐渐降低。以上几个方面因素只有天气变化是以年周期性规律变化的,因此,评价路面状况的最佳周期为一年。当然评价的结果只代表路面当前的使用状况,但评价的前期工作则是经常性的,即养护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应经常检查路面有关病害,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并适时对路面的平整度、横向力系数、弯沉等指标进行检测。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统,评价出路面当前使用状况,为下一年度的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科学方法。
3.2及时修复路面早期病害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重交通和水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如裂缝、拥抱、唧浆、坑槽等早期病害。这些早期病害一般只是局部的,但如不及时处治,则将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状况。因此,路面出现早期病害应对不同病害采用不同工艺及时修复。
3.3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累计标准车辆轴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路面使用功能相关指标呈线性递减,特别是受超限超载车辆作用,其轴载临界值提前放量,且路面指标更是呈几何级数递减。因此,要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大修成本,就必须在路面使用即将达到累计标准车辆轴载的某一临界值之前强制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要把握准确,过早或过迟实施都是对养护成本的一种浪费。
4科学比选路面中修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经预防性养护并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其路面性能指标将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结构性破坏。此时采用预防性养护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且效果不佳。较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功能恢复性养护方案进行中修。路面中修的实施应注重实效性,其方案应提早制订,并在当年的雨季前实施。当然,路面方案的制订更应注重方案的比选。中修前期应通过比选各种维修方式的针对性、优缺点、经济性等指标,确定符合路面状况实际的最优方案。
5严格控制过程管理
5.1严格控制病害处治范围
无论是采用微表处、热再生、冷再生还是加铺罩面等施工工艺,施工前的路面病害(裂缝、唧浆、沉陷等)挖补处治是必需的,而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涉及到上、中、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路面病害的多样性、路面层次的复杂性、中下面层的隐蔽性,决定了路面病害处治是控制路面专项成本的关键因素。在施工现场既要严格控制路面中修处理的平面范围,又要严格控制路面病害的纵向处理深度。
5.2严格验证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验证过程是决定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设计配合比并不能作为施工现场的实际值来应用,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是动态的,且路面材料的实际状况与理论上的性能及级配均有一定差距。为此,必须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配合比进行严格验证,不断地调整沥青、水及骨料的用量以达到最佳施工配合比。入场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沥青砼拌和过程中,如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而且拌和费用随之增加,增加拌和成本。此过程虽是保证路面质量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控制路面建设成本的关键过程。
5.3严格现场签证
现场签证是对路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特殊情况实施的书面依据,由此发生的价款也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由于路面工程规模和投资都较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快,工程合同不可能对未来整个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出预见和约定,工程预算也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发生的费用作详尽的预测,而且在实际施工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又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项目实施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现场签证而最终以价款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中。加强对现场签证价款的控制,是降低现场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防止既得效益的流失。
6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在大力推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针对性,同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产商和企业,唯利是图,变相或夸大产品和技术的使用效果。因此,在路面养护中,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该针对路段实际,充分调查和比选,尽量参考已应用的成功案例,科学合理应用。过份追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反而会增加养护成本,不利于运营成本的控制,降低企业和社会效益。
7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含量 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是离不开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能够节约支出,减少人财物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社会实践所证实的。因此,要努力宣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对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经常掌握行业科技信息,对适用于本单位的要不断吸取创新,进一步提高专业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搞好养护工程成本管理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
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建养并重),养护维修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也越来越被运营者所重视,但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在我国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学科,从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至今也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在养护成本控制方面的技术资料还不十分完善。如何有效地控制养护工程的成本达到养护投资使用最佳,是值得大家认真深思的一个问题。
长久以来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资金一直依赖财政投资,拨多少用多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单位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此情况下,积极实施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养护成本管理,并把养护成本管理的好坏同职工的收入挂钩,带动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1建立科学有效的养护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基础工作 养护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是全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要遵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养护成本降低责任制,在指标体系上形成相互约束、相互协调的养护成本管理体系,以便实现预定的养护成本,使养护成本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要从定额管理、计量管理、原始记录、内部价格和验收管理工作抓起,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规范的图表、帐薄和文档资料,实行项目成本档案管理,不断积累资料,提高管理水平,把养护工程成本管理好。 2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养护成本管理 养护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遵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搞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行成本预测管理即事前管理。在项目成本发生之前,根据项目的结构类型、工期等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法、分解估算法、定额估算法等进行成本指标的测算,编制养护成本计划,在直接费、管理费上要确定适当的成本降低率,作为项目成本的行动纲领和日常控制成本开支的依据。其次要进行养护成本的控制和核算。根据成本计划和成本降低率,通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总结经验,制定下步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寻找最佳途径。
3制订科学的路面养护方案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形式通常分预防性养护、应急性养护、功能恢复性养护。而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路面结构形式、交通量)下、用什么养护技术方案对路面养护而言就显得犹为重要。
3.1定期评价路面使用状况
路面的使用功能随时间的积累、交通量的增加、天气的变化以及路面自身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会逐渐降低。以上几个方面因素只有天气变化是以年周期性规律变化的,因此,评价路面状况的最佳周期为一年。当然评价的结果只代表路面当前的使用状况,但评价的前期工作则是经常性的,即养护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应经常检查路面有关病害,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并适时对路面的平整度、横向力系数、弯沉等指标进行检测。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统,评价出路面当前使用状况,为下一年度的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科学方法。
3.2及时修复路面早期病害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重交通和水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如裂缝、拥抱、唧浆、坑槽等早期病害。这些早期病害一般只是局部的,但如不及时处治,则将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状况。因此,路面出现早期病害应对不同病害采用不同工艺及时修复。
3.3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累计标准车辆轴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路面使用功能相关指标呈线性递减,特别是受超限超载车辆作用,其轴载临界值提前放量,且路面指标更是呈几何级数递减。因此,要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大修成本,就必须在路面使用即将达到累计标准车辆轴载的某一临界值之前强制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要把握准确,过早或过迟实施都是对养护成本的一种浪费。
4科学比选路面中修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经预防性养护并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其路面性能指标将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结构性破坏。此时采用预防性养护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且效果不佳。较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功能恢复性养护方案进行中修。路面中修的实施应注重实效性,其方案应提早制订,并在当年的雨季前实施。当然,路面方案的制订更应注重方案的比选。中修前期应通过比选各种维修方式的针对性、优缺点、经济性等指标,确定符合路面状况实际的最优方案。
5严格控制过程管理
5.1严格控制病害处治范围
无论是采用微表处、热再生、冷再生还是加铺罩面等施工工艺,施工前的路面病害(裂缝、唧浆、沉陷等)挖补处治是必需的,而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涉及到上、中、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路面病害的多样性、路面层次的复杂性、中下面层的隐蔽性,决定了路面病害处治是控制路面专项成本的关键因素。在施工现场既要严格控制路面中修处理的平面范围,又要严格控制路面病害的纵向处理深度。
5.2严格验证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验证过程是决定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设计配合比并不能作为施工现场的实际值来应用,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是动态的,且路面材料的实际状况与理论上的性能及级配均有一定差距。为此,必须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配合比进行严格验证,不断地调整沥青、水及骨料的用量以达到最佳施工配合比。入场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沥青砼拌和过程中,如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而且拌和费用随之增加,增加拌和成本。此过程虽是保证路面质量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控制路面建设成本的关键过程。
5.3严格现场签证
现场签证是对路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特殊情况实施的书面依据,由此发生的价款也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由于路面工程规模和投资都较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快,工程合同不可能对未来整个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出预见和约定,工程预算也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发生的费用作详尽的预测,而且在实际施工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又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项目实施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现场签证而最终以价款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中。加强对现场签证价款的控制,是降低现场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防止既得效益的流失。
6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在大力推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针对性,同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产商和企业,唯利是图,变相或夸大产品和技术的使用效果。因此,在路面养护中,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该针对路段实际,充分调查和比选,尽量参考已应用的成功案例,科学合理应用。过份追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反而会增加养护成本,不利于运营成本的控制,降低企业和社会效益。
7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含量 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是离不开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能够节约支出,减少人财物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社会实践所证实的。因此,要努力宣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对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经常掌握行业科技信息,对适用于本单位的要不断吸取创新,进一步提高专业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搞好养护工程成本管理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