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井冈山某处滑坡隐患山体,进行变形监测及数据分析,总结变化规律,为滑坡隐患山体工程治理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益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井冈山某处滑坡隐患山体,进行变形监测及数据分析,总结变化规律,为滑坡隐患山体工程治理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煤壁片帮是阻碍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以马脊梁矿811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该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及片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8113工作面煤壁主要以剪切破坏方式为主,过大的顶板压力是导致煤壁产生剪切破坏的主要原因。现场生产中通过改善支护质量,保证综放支架初撑力,改用整体结构顶梁,并在特殊地质构造下配合采用注浆加固的措施防治煤壁片帮。工作面煤壁片帮次数较前期降低了75%,推进速度相较于前期提高了20%,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为掌握西冯街煤业3408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对该综放面液压支架及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进行现场监测;通过矿压观测分析得出以下数据:3408综放面回采期间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8.8 m,工作面综放支架动载表现为工作面端头区域大、中部区域小,工作面正常开采期间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50~60 m,煤壁前方约13 m左右位置为支承压力峰值区,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为2.1~2.2。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了南关煤业1207材料巷支护锚杆长度、直径、间排距以及锚索长度、直径、间排距,设计了锚网索支护技术方案,于南关煤业1207材料巷现场试验。巷道移近量监测结果显示,采用设计的支护技术方案,实现了南关煤业1207材料巷围岩的稳定控制,表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针对挖金湾煤业8115工作面4号煤层开采中的涌水量进行计算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防突水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对比测算法和动力学计算法计算了矿区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3.77 m3/h,最大约为5.11 m3/h。结合矿区实际,分析了断层结构、含水层、采空区积水以及奥灰水对涌水量的影响机理和程度。
以21031工作面过F4断层为工程实例,探讨实现工作面快速高效过断层技术;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选用调斜破底过断层方案;该方案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及增加过断层回采煤量;过断层期间,采用超前预注浆、锚索托顶、撞楔挺顶等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对破碎顶板的有效管控;方案实施为沙坪煤矿节约成本1200余万元,多回采煤量0.038 Mt,确保了工作面正常生产;可为其他煤矿工作面过断层提供经验借鉴。
近距离煤层开采时,易造成下煤层回采巷道出现顶板冒落、大变形、矿压显现严重等问题。为此,根据近距离采空区下综采巷道顶板岩层采动程度进行了划分,针对性提出了不同区域巷道支护技术方案,现场监测了综采面回采期间巷道变形破坏状况,实测结果表明了设计的分区域支护技术和参数的合理性。
针对煤峪口矿顶煤回收率低的问题,根据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提出放顶煤采煤工艺技术,通过对割煤、移架、推移前部输送机、放顶煤、移后输送机、顶板管理关键工序的研究,实际应用后结果表明:回采工效由3.5 t/工提升到12 t/工,降低巷道掘进量,顶煤回采率达到80%。
以新元煤矿9108综采工作面为实例,对该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等进行现场监测及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40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2 m,工作面来压在工作面布置方向及推进方向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区特点;生产过程中支架普遍初撑力不够,需加强现场管理;支架工作阻力属于正态分布,整体工作状态较好。
为了提高2号煤的采出率,腾晖矿在2-105工作面进行窄煤柱护巷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确定了煤柱的宽度为7 m.以巷道表面位移为评价指标,以锚索长度等作为关键参数,
同忻煤矿三盘区开采山2号煤层,顶板坚硬,采用无煤柱连续开采,在首采8301综采工作面对切顶预裂爆破卸压、补强支护、挡矸支护、开采工艺等综合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8306接替工作面采用该综合技术进行了无煤柱开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确定采用双向聚能爆破技术超前预裂顶板卸压;对沿空留巷顶板在切顶前采用10.3 m长锚索加固支护;采用29U型钢和单体液压支柱并排布置挡矸;沿空留巷顶板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支设长度不少于200 m,之后随采随回撤单体,沿走向支设5列单体液压支柱,有效地控制了沿空留巷巷道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