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好混,文艺圈难混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元和年间,政治相对平稳,诗人才子你方吟罢我来和,整日热热闹闹,然而当刘叉出现在唐朝诗歌论坛上时,几乎秒杀了所有人。
  首先是名字,一个“叉”字就带着一股杀气,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果不其然,年轻时的刘叉爱喝点儿小酒,那时,他还在江湖上混,一次,他酒后闹事伤人性命,被抓起来蹲了大牢。本该是死刑,但刘叉命好,那年皇帝大赦天下,刘叉瞬间自由了。出狱后的刘叉更加懂得了自由的重要性,于是洗心革面,把之前混江湖用的那些小片刀、短剑换钱买书,开始发愤读书,向文艺圈迈进。
  其次,刘叉不按常理出牌,无论走到哪里、出席何种重要场合,他一律不谈自己的过去,人生履历就像一张白纸。也许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能红,写的诗能火,所以对过往只字不提,谁愿意揭伤疤给人看呀!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此后也没人知晓他的生卒年以及出生地。如果他能把过去讲出来,没准就是一部励志大剧。
  还有,别人写诗都是用词华美,既取悦读者,也愉悦自己,刘叉写诗却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也正是因为他的诗直白且用词奇特,所以他的诗作迅速得到追捧。
  刘叉曾为耕地的牛代言,写了一首《代牛言》诗:“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这首诗写出了所有牛的心声,据说牛听了这首诗,泪流满面,集体给跪了。牛都能听懂的诗,何况人呢?于是,人人争诵刘叉的诗,各大文艺团体也纷纷发表评论。
  刘叉火了,他如果借此机会出几本诗集,应该能赚得盆满钵溢。刘叉却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写诗就是为了自娱自乐,别人爱读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更不能当成挣钱的工具。
  不出诗集也就罢了,刘叉也没有一点儿火了的架子,还公开坦言,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并拿着自己新写的诗作,投到文坛大佬韩愈门下请求指点。
  韩愈写诗著文也不喜欢辞藻华美,他读到刘叉的诗歌时,不禁拍案叫好:“真是高手在民间!”最终,刘叉很顺利地加入到韩愈的文艺圈里。只是圈子里的才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背景,而无根无派、狂傲散漫的刘叉不仅口无遮拦评东论西,而且路见不平一声吼,就是一个愤青,与文艺圈格格不入。
  如此任性的后果是,刘叉没有交到一个朋友。而且很快,他连一直欣赏他的韩愈也得罪了。
  众所周知,韩愈既能写诗著文,还会写墓志铭,并以此赚了不少稿费。这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没有人对此诟病,刘叉却公开指责韩愈:“你身为博学大儒,却搞歪风邪气,靠给死人写墓志铭挣钱,极尽吹捧之意,有失名师大家的身份,也给年轻人灌输了拜金思想,实在为人所不齿。”
  韩愈心里很生气,但也不好公开驳斥,毕竟是自己把刘叉带进圈子的,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接下来,刘叉做得更过分了,直接将韩愈刚刚到手的稿费顺走,并美其名曰:“这是阿谀奉承死人的钱,不如送给我当养老费吧。”也许他自知不容于圈子,之后便一走了之,从此“归齐鲁,不知所终”。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辽宁省盘山县人张海天本是绿林土匪。1930年,国民党东北特派员在盘山县内召集人马组织抗日游击队,张海天趁机拉起三千多人的队伍归降。随后他被任命为抗日联军司令,活动在辽河两岸,采取“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战术同日军周旋,还打出了“老北风”的旗号,令日军闻风丧胆。  不过因枪支不够、子弹不足,老北风颇为苦恼。1932年夏天,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来到营口市郊,发现有两个外国人,一男一女,穿戴像是贵族,遂决定
在古代,天花曾长期肆虐欧亚大陆,并于16世纪被西方殖民者带进美洲,夺走了数千万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的生命。1721年,爆發在波士顿的天花夺走了约3/4居民的生命。恰在这时,天花疫苗接种技术传人了新大陆。一位牧师和一名医生在波士顿率先使用“人痘接种法”分别给自己的儿子接种了疫苗,这种行为遭到了波士顿人的强烈指责。因为在基督教信仰中,包括天花在内的疾病都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手段,如果人类有意识地预防天花,不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记得我小时候,阳光明媚的清晨,小镇像穿着一层薄纱,我拎着小书包,走在小石板路上。路上坑坑洼洼的,若不小心踢开了石板,蚯蚓们便可怜地暴露在日光下,它们慌乱地扭动身子,一眨眼就不见了。沿途有狗尾巴草、小野花……淡淡的花草芳香弥漫在空中。往前走是集市,我常在德园包子铺买一笼包子,或者在陈阿姨的粉摊吃一碗粉,然后精神满满地走向学校。  那时的学校多美啊,简直像是天堂——不,应
真不是日本  清朝时,日斯巴尼亚(西班牙)遣使来华,要和清廷缔结条约。国书送到军机处,却惹得外务部会办大臣王文韶大怒:“好你个日本,竟又欺负到大清头上了!”外务部官员哭笑不得地解释,说“日斯巴尼亚”不是日本,而是西班牙。但不知王大人哪根筋搭错了,硬认定这国家就是日本,是巧立名目过来敲诈的,竟还要抖擞精神,向日本大使馆抗议,幸亏被外务部官员拼命拦下。几年后清廷垮台,袁世凯就任总统,当昔日外务部官员聊
辨识度这个词应该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但这个概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在16世纪意大利的天才画家卡拉瓦乔的画里,你总能看到一片黑色的背景和一块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红布,这块红布相当于他的“注册商标”,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的作品。  所以说,辨识度一直是画家们最头疼的问题。即使到了印象派时期,也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直到有一天,凡·高诞生了。他不需要做特别的标记,就足以让大家一眼记住他。因为他的画
即使以最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蔡元培也堪称“君子”。他是老革命党人,历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等高官显职,却丝毫没有官僚架子,他为官廉洁,到老了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以致七十大寿时,学生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凑钱为他买一处房子,他不好女色,在那个官员三妻四妾的时代,他却坚守一夫一妻的底线,一生没有任何绯闻……其中他的仁心颇为世人称道。  1917年,北京大学有个出身官僚家庭的学生行为不端,引起很多同
鲁肃出生在淮南,家里非常有钱,而且他身材高大,热衷于击剑骑射、招揽宾客练兵习武。不过,鲁肃可不是一般的土豪,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土豪。  他清楚地认识到东汉王朝已经腐朽得无可救药,于是天下大乱时,鲁肃带着全家和部属避祸江东。过江以后,因为孙权也是土豪出身,鲁肃跟孙权很谈得来。一见到他,鲁肃就豪迈地说:汉朝迟早要完,你不如打下长江以南,将来自己称帝。鲁肃说出了孙权敢想而不敢说的话,从此被孙权引为知己。
宋乾道二年(1166年),年仅27岁的赵汝愚被朝廷任命为信州(今属江西上饶)市长(知州)。到任后,为了了解民情和当地生产建设情况,赵市长每天都要抽时间出去走一走。  这天,赵市长信步走到信江浮桥。当看到眼前的一切时,皱起了眉头。信江浮桥是信江上唯一的一条交通枢纽,每天行人车辆川流不息。然而,这样一条重要的桥梁现在却破败不堪:桥板大部分腐烂,桥身摇摇晃晃。行人走在桥上,无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如果不
电视剧《伪装者》里,大哥明楼集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中共地下党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实际上,明楼有其历史原型——中共特工袁殊。  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仅有袁殊——他除了是共产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日伪军官以及青洪帮五重身份。  袁殊原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八岁时随母亲来到上海投
一  “放学后你就马上回家,别在外面逗留,你知道现在外面有多危险吗?还有,回家后抓紧时间写作业,别磨磨蹭蹭,老让我催,学习是你自个儿的事……”每天吃饭时,妈妈都要这样絮絮叨叨个不停,让人烦不胜烦。  我埋头吃饭,再香再可口的飯菜吃到嘴里也没了滋味,实在忍无可忍,便应一句:“真啰嗦,几句话你每天重复来重复去,不累吗?”这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妈妈满脸怒容,指着我吼:“你翅膀硬啦?我说两句就嫌我烦,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