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式下,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职位要求。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位需求出发,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企业职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位需求;应用型人才;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企业对这类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校对于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模式能否与企业的职位需求相匹配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高校应如何将企业的职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完善,培养出符合企业职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急需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了解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对于企业职位需求、高校培养模式现状的评价。调查对象是重庆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并且毕业后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这部分群体,同时限定毕业后工作时间为三年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90.67%。
2.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的职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度现状分析
2.1 学校的能力培养与企业的职位能力需求之间有较大偏差
调查显示,从企业员工角度调查了解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54.74%),信息管理知识(38.84%),组织协调能力(35.89%)。而这些能力或知识恰好在学校学习期间较为欠缺,78.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对其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职位能力需求之间有较大偏差,在学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太能够满足其所担任职位的需要。
2.2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只有24.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平台较少,实践教学的设备不够先进,实践教学软件没有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同时,由于高校深入企业调研程度不够,导致对企业职位需求的了解较少,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较为传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3实践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有讲授式、案例讨论式、项目实践式、校企合作式等,其中,最为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为讲授式(89.3%),其次是案例讨论式(73.5%)。学校在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调查结果来看,67.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提升空间还很大。学校虽然有投入使用的实训室,并且也组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但综合来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2.4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可进一步丰富化
在校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专业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据调查结果显示,较受本专业大学生青睐的活动形式有社会实践(63%),学科竞赛(59.33%),实习(55.35%)选择,听学术报告(37.61%)等。这些活动中,社会实践和实习通常是针对高年级安排的,低年级在校生可参与的活动较少,能获取的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不够丰富。
3.高校如何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了解企业职位需求,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培养特色
高校要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原有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实践”方式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企业的职位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及辅导,组织模拟招聘、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2深入校企合作,丰富教学方式
高校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并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職位需求,共同搭建平台,调整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使得校企培养目标一致。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开展实训训练,共同承办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技能竞赛等,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3.3构建“教师、专家、企业家”知识共享平台
高校在组建优秀的实践型教师队伍方面需要狠下功夫,可以创建“云课堂”,使教师、专家、企业家能够在一个平台进行知识共享,也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新理念和新资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铺建道路,加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打开学生的眼界。
3.4形成人员互动互聘机制
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之间的人员互动互聘,既有利于解决学校实训科研基地紧张的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利于解决企业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的现状,对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婧.试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20-04-09
[2]王晓.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3-01
[3]宋晓晴、李刚.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N].教育教学论坛,2019-07-26
[4]袁鹏、颜静.基于CDIO理念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9-04-05
[5]王春梅.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01-15
关键词:职位需求;应用型人才;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企业对这类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校对于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模式能否与企业的职位需求相匹配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高校应如何将企业的职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完善,培养出符合企业职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急需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了解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对于企业职位需求、高校培养模式现状的评价。调查对象是重庆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并且毕业后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这部分群体,同时限定毕业后工作时间为三年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90.67%。
2.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的职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度现状分析
2.1 学校的能力培养与企业的职位能力需求之间有较大偏差
调查显示,从企业员工角度调查了解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54.74%),信息管理知识(38.84%),组织协调能力(35.89%)。而这些能力或知识恰好在学校学习期间较为欠缺,78.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对其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职位能力需求之间有较大偏差,在学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太能够满足其所担任职位的需要。
2.2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只有24.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平台较少,实践教学的设备不够先进,实践教学软件没有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同时,由于高校深入企业调研程度不够,导致对企业职位需求的了解较少,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较为传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3实践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有讲授式、案例讨论式、项目实践式、校企合作式等,其中,最为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为讲授式(89.3%),其次是案例讨论式(73.5%)。学校在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调查结果来看,67.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提升空间还很大。学校虽然有投入使用的实训室,并且也组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但综合来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2.4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可进一步丰富化
在校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专业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据调查结果显示,较受本专业大学生青睐的活动形式有社会实践(63%),学科竞赛(59.33%),实习(55.35%)选择,听学术报告(37.61%)等。这些活动中,社会实践和实习通常是针对高年级安排的,低年级在校生可参与的活动较少,能获取的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不够丰富。
3.高校如何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了解企业职位需求,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培养特色
高校要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原有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实践”方式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企业的职位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及辅导,组织模拟招聘、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2深入校企合作,丰富教学方式
高校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并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職位需求,共同搭建平台,调整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使得校企培养目标一致。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开展实训训练,共同承办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技能竞赛等,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3.3构建“教师、专家、企业家”知识共享平台
高校在组建优秀的实践型教师队伍方面需要狠下功夫,可以创建“云课堂”,使教师、专家、企业家能够在一个平台进行知识共享,也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新理念和新资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铺建道路,加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打开学生的眼界。
3.4形成人员互动互聘机制
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之间的人员互动互聘,既有利于解决学校实训科研基地紧张的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利于解决企业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的现状,对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婧.试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20-04-09
[2]王晓.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3-01
[3]宋晓晴、李刚.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N].教育教学论坛,2019-07-26
[4]袁鹏、颜静.基于CDIO理念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9-04-05
[5]王春梅.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