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的秋收时节,重庆合川市却爆发大面积的稻瘟病,近5000亩水稻绝收,损失程度明显重于往年。记者近日到合川市采访发现,在这场稻瘟灾害的背后,暴露出种子市场混乱、种粮农民组织程度低和政府的农业指导手段软化等问题,这也是制约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发展的障碍。
种子市场混乱
合川市今年水稻稻瘟病灾害面积达1.8万多亩。品种不抗病是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合川市涞滩镇农技干部石中权说:“今年涞滩镇卖稻种的经营户达20多家,有杀猪匠、打铁匠,什么人都可以卖种子,其中就有原食品站屠宰工人李国卫。”记者来到李国卫家,看到他代销的成都种子公司的蓉优188稻种,其宣传光碟上称“高产:亩产985公斤;高抗:抗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但农民们却反映,今年就是这个稻种发病率最高,几乎百分之百都患了稻瘟病。
涞滩镇48岁的农民杨常秀家的五亩地今年全都种了蓉优188稻种。记者在她家田头看到,微微摆动的稻叶布满瘟病疤痕,干瘪的稻穗已经枯黄,显得轻飘飘的。
据调查,由于种子销售市场放开,只凭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代销种子。绝大多数种子代销商不懂农业技术,种子说明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宣传,而且比说明上宣传的更夸大。农业技术干部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水稻新品种,经营户在售种时应该对其生育特点、所需土质、水源等予以说明和指导,可这些种子代销商自己都不懂。而农民普遍认为,既然是国家允许卖的稻种,肯定应该相信。合川市农业局局长傅幼翔则说:“从农业技术鉴定的角度看,蓉优188稻种虽然在产品宣传时自称‘高抗稻瘟病’,存在夸大的成分,但还不是假种子,农业部门只是从质量监测角度检查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管不了种子广告和宣传的事。”
石中权说:“种子经销市场放开后,首先是价格上涨,水稻不存在新品种比老品种制种成本高的问题,可是农民以为价格高的种子好,反而买得多。其次,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程序简化,风险转嫁到农民头上。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上市前应经过试验、中试等环节。但现在有的供种商将未进行种试的、还是供制种选择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就拿到市场上卖,不明情况的农民使用后,农业灾害就来了。”
谁来做农业技术指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方农技宣传不到位、技术人员指导不力,也是此次稻瘟灾害发生的因素之一。自从国家将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一级后,合川市农技推广人员只能拿到60%的工资,其余的需要自筹。合川市高龙镇镇领导王永平说:“在现行体制下,农技人员肯定有情绪,在工作的努力程度上势必会打折扣。”据了解,太和镇每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都得给农民几块钱,农民才愿意来听听。张华琼说:“让农技人员在农村筹得40%的工资实在是太难了!”
石中权坦言:“这次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确实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不到位的因素,他们未能及时督促农民施药防治。”52岁的石中权从事农业一线工作30多年,目前每月收入1220元,其中近400元需涞滩镇农技中心自筹。前几年,农技中心每年转让农资经营权可获5000元至1万元的收入。去年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谁都可以经营,今年的农资经营权就变得贬值了。
由于农技中心自筹资金的能力下降,政府又无钱养人,去年开始,涞滩镇政府陆续借调六名农技人员到其他政府部门,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现在,整个涞滩镇负责农技推广的就只剩下52岁的石中权和50岁的屈伦两人了。炎炎夏日,每个月的近一半时间,他俩都要徒步奔波在涞滩镇4.1万多亩的耕地上,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有时一天要走20多公里的路。
农民“轻粮”
说起种田,太和镇58岁的农民郭从虎说:“那个容易得很!”但今年前期多雨、后期高温伏旱的天气诱发了稻瘟病。发病后,太和镇有几户农民辨别症状不准,把稻瘟病当成了水稻螟虫,打了几次治螟虫的药均无效,错过了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机。
石中权说,稻瘟病随风传播可至几百米远,但预防稻瘟病的难度并不大,提前给水稻打上三环唑或稻瘟灵,每亩地投入不到3元的农药就能确保不发生稻瘟病,但前提是必须统一防治。现在每家每户种的品种都不同,无法统一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另外,据介绍,涞滩镇水稻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按今年的现行价卖750元,而农业税、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就达600元,每亩纯收益约150元。在当前种粮投入大、产出小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时大多有侥幸心理,认为能省则省,也许不会出现什么疫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普遍存在一种“轻粮”思想。太和镇农民郭良仲家的稻田今年已经绝收90%左右,但是他对此并不在意:“那两亩田,一年才收个二三百块钱。我的儿女打工每年能带回来一万多块钱呢!”
记者了解到,合川市农村有各种经济合作组织300多个,但参加者种的都是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合川市农业局副局长邓元良说:“由于粮食效益偏低,种粮的农民是最缺乏组织的。”
种子市场混乱
合川市今年水稻稻瘟病灾害面积达1.8万多亩。品种不抗病是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合川市涞滩镇农技干部石中权说:“今年涞滩镇卖稻种的经营户达20多家,有杀猪匠、打铁匠,什么人都可以卖种子,其中就有原食品站屠宰工人李国卫。”记者来到李国卫家,看到他代销的成都种子公司的蓉优188稻种,其宣传光碟上称“高产:亩产985公斤;高抗:抗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但农民们却反映,今年就是这个稻种发病率最高,几乎百分之百都患了稻瘟病。
涞滩镇48岁的农民杨常秀家的五亩地今年全都种了蓉优188稻种。记者在她家田头看到,微微摆动的稻叶布满瘟病疤痕,干瘪的稻穗已经枯黄,显得轻飘飘的。
据调查,由于种子销售市场放开,只凭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代销种子。绝大多数种子代销商不懂农业技术,种子说明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宣传,而且比说明上宣传的更夸大。农业技术干部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水稻新品种,经营户在售种时应该对其生育特点、所需土质、水源等予以说明和指导,可这些种子代销商自己都不懂。而农民普遍认为,既然是国家允许卖的稻种,肯定应该相信。合川市农业局局长傅幼翔则说:“从农业技术鉴定的角度看,蓉优188稻种虽然在产品宣传时自称‘高抗稻瘟病’,存在夸大的成分,但还不是假种子,农业部门只是从质量监测角度检查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管不了种子广告和宣传的事。”
石中权说:“种子经销市场放开后,首先是价格上涨,水稻不存在新品种比老品种制种成本高的问题,可是农民以为价格高的种子好,反而买得多。其次,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程序简化,风险转嫁到农民头上。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上市前应经过试验、中试等环节。但现在有的供种商将未进行种试的、还是供制种选择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就拿到市场上卖,不明情况的农民使用后,农业灾害就来了。”
谁来做农业技术指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方农技宣传不到位、技术人员指导不力,也是此次稻瘟灾害发生的因素之一。自从国家将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一级后,合川市农技推广人员只能拿到60%的工资,其余的需要自筹。合川市高龙镇镇领导王永平说:“在现行体制下,农技人员肯定有情绪,在工作的努力程度上势必会打折扣。”据了解,太和镇每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都得给农民几块钱,农民才愿意来听听。张华琼说:“让农技人员在农村筹得40%的工资实在是太难了!”
石中权坦言:“这次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确实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不到位的因素,他们未能及时督促农民施药防治。”52岁的石中权从事农业一线工作30多年,目前每月收入1220元,其中近400元需涞滩镇农技中心自筹。前几年,农技中心每年转让农资经营权可获5000元至1万元的收入。去年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谁都可以经营,今年的农资经营权就变得贬值了。
由于农技中心自筹资金的能力下降,政府又无钱养人,去年开始,涞滩镇政府陆续借调六名农技人员到其他政府部门,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现在,整个涞滩镇负责农技推广的就只剩下52岁的石中权和50岁的屈伦两人了。炎炎夏日,每个月的近一半时间,他俩都要徒步奔波在涞滩镇4.1万多亩的耕地上,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有时一天要走20多公里的路。
农民“轻粮”
说起种田,太和镇58岁的农民郭从虎说:“那个容易得很!”但今年前期多雨、后期高温伏旱的天气诱发了稻瘟病。发病后,太和镇有几户农民辨别症状不准,把稻瘟病当成了水稻螟虫,打了几次治螟虫的药均无效,错过了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机。
石中权说,稻瘟病随风传播可至几百米远,但预防稻瘟病的难度并不大,提前给水稻打上三环唑或稻瘟灵,每亩地投入不到3元的农药就能确保不发生稻瘟病,但前提是必须统一防治。现在每家每户种的品种都不同,无法统一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另外,据介绍,涞滩镇水稻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按今年的现行价卖750元,而农业税、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就达600元,每亩纯收益约150元。在当前种粮投入大、产出小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时大多有侥幸心理,认为能省则省,也许不会出现什么疫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普遍存在一种“轻粮”思想。太和镇农民郭良仲家的稻田今年已经绝收90%左右,但是他对此并不在意:“那两亩田,一年才收个二三百块钱。我的儿女打工每年能带回来一万多块钱呢!”
记者了解到,合川市农村有各种经济合作组织300多个,但参加者种的都是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合川市农业局副局长邓元良说:“由于粮食效益偏低,种粮的农民是最缺乏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