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情感 学习兴趣 问题情景 实践活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活跃、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教师教起来就省心省力,而且效果明显。
一、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能穿越时空,真情是一首最美的诗,它能渗入灵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当一个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时,他就一定会津津有味,乐不知疲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倾注真诚的情感和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1 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之情。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充满爱心的教学是轻松的、欢乐的、积极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照顾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辅导、谈话、家访等形式使学生从内心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由怕学、厌学转化为爱学、愿学、乐学。
2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尊法,教师的思维和解法不一定全都正确,教师没有想到的反而学生想到了。尊重学生差异,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心里和情感各有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己。
3 对学生的宽严有度之情。教师对学生的过失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原则性,要一视同仁地严加处理,“公开”和“私了”结合起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还要表扬好的方面。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时,有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把他叫起来回答(-3)+(+4)的计算结果,这个同学回答错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说:“你昨天课堂上听的很认真,作业做的也很好,今天你是怎么呢?请你到讲台上来,以讲台为数轴原点(0),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从原点开始,向左走三步(3个单位),再反向走四步(4个单位),你现在距离讲桌有几步?”通过这样的表演,既是对本节课的小结,又使这位学生学会了计算(-3)+(+4)。这位学生既高兴又惭愧,这就体现了教师的宽容大度。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也是如此。巧妙的导入、生动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使之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这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听说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吗?狠心的王母拆散了他们幸福美满的家庭,把他们俩化作天上的两颗星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他们只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有谁知道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有多远吗(16光年)?如果我们乘坐速度为10000千米/时的飞机,从牛郎星飞到织女星大约需要多少年?大家想一想,这么远天天能相会吗?这么大的数字读、写都不方便,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记数法就能解决这个难题。果然学生渴望要把科学记数法这一节学好。数学课的教学要增加趣味性,精心设计课堂情景,把课堂教学打造成一个情趣色彩的意向活动,使学生由境入情,情景交融,致使学习欲望达到鼎盛状态。
三、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勃勃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板式课堂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现在学生更渴望走出“教室教学”,从课内、校内转向课外、校外,采取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亲自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兴趣会螺旋上升。如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时,组织学生在养殖厂进行实际活动,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老板前年给这个池塘投放了1OOOO尾鱼苗,现在已整整三年了,如今老板想知道鱼塘里共有多少千克鱼?今天老板把大家请来,给他做个参谋,要求大家估计鱼塘里究竟有多少千克鱼?”同学们一听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种估计方案:一是捞出一条称其重量,然后乘以总数:二是撒下一网,求捕到的平均数可估计总产值;三是撒下一网,给捕到的鱼标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等完全混合后,再撒一网,根据标记的百分比求其产值,最后经过实践得到第三种方案比较准确。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宽松、愉快,又效果明显。又如,学习“平均数”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可计算校内的旗杆高度等等。
总之,学习兴趣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也绝非一招一式,方法也很多,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并注意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就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情感 学习兴趣 问题情景 实践活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活跃、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教师教起来就省心省力,而且效果明显。
一、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能穿越时空,真情是一首最美的诗,它能渗入灵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当一个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时,他就一定会津津有味,乐不知疲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倾注真诚的情感和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1 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之情。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充满爱心的教学是轻松的、欢乐的、积极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照顾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辅导、谈话、家访等形式使学生从内心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由怕学、厌学转化为爱学、愿学、乐学。
2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尊法,教师的思维和解法不一定全都正确,教师没有想到的反而学生想到了。尊重学生差异,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心里和情感各有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己。
3 对学生的宽严有度之情。教师对学生的过失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原则性,要一视同仁地严加处理,“公开”和“私了”结合起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还要表扬好的方面。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时,有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把他叫起来回答(-3)+(+4)的计算结果,这个同学回答错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说:“你昨天课堂上听的很认真,作业做的也很好,今天你是怎么呢?请你到讲台上来,以讲台为数轴原点(0),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从原点开始,向左走三步(3个单位),再反向走四步(4个单位),你现在距离讲桌有几步?”通过这样的表演,既是对本节课的小结,又使这位学生学会了计算(-3)+(+4)。这位学生既高兴又惭愧,这就体现了教师的宽容大度。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也是如此。巧妙的导入、生动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使之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这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听说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吗?狠心的王母拆散了他们幸福美满的家庭,把他们俩化作天上的两颗星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他们只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有谁知道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有多远吗(16光年)?如果我们乘坐速度为10000千米/时的飞机,从牛郎星飞到织女星大约需要多少年?大家想一想,这么远天天能相会吗?这么大的数字读、写都不方便,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记数法就能解决这个难题。果然学生渴望要把科学记数法这一节学好。数学课的教学要增加趣味性,精心设计课堂情景,把课堂教学打造成一个情趣色彩的意向活动,使学生由境入情,情景交融,致使学习欲望达到鼎盛状态。
三、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勃勃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板式课堂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现在学生更渴望走出“教室教学”,从课内、校内转向课外、校外,采取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亲自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兴趣会螺旋上升。如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时,组织学生在养殖厂进行实际活动,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老板前年给这个池塘投放了1OOOO尾鱼苗,现在已整整三年了,如今老板想知道鱼塘里共有多少千克鱼?今天老板把大家请来,给他做个参谋,要求大家估计鱼塘里究竟有多少千克鱼?”同学们一听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种估计方案:一是捞出一条称其重量,然后乘以总数:二是撒下一网,求捕到的平均数可估计总产值;三是撒下一网,给捕到的鱼标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等完全混合后,再撒一网,根据标记的百分比求其产值,最后经过实践得到第三种方案比较准确。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宽松、愉快,又效果明显。又如,学习“平均数”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可计算校内的旗杆高度等等。
总之,学习兴趣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也绝非一招一式,方法也很多,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并注意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就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