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深受升学率这支指挥棒的左右,致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而轻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所以导致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时有怯场心理,甚至不敢说、发挥失常,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信心,更谈不上创新能力。而音乐艺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成为学生创造意识的一种动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自信心;创新能力
音乐艺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成为学生创造意识的一种动力。下面是笔者对“音乐教学跟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的一些认识:
一、音乐教学跟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通过音乐的陶冶,将使学生成为有自信心的人。”确实如此,如果自卑占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将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迷失人生的目标,更谈不上成为栋梁之才了;而自信的人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成长当中不断成为强者。好的音乐形式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昂扬的精神和情操,好的音乐形式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昂扬的精神和情操。有人说过,一个精神萎靡、颓废的人在听了《国际歌》或者唱了《国歌》之后,也会为之精神焕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创立也与音乐分不开,他曾经说过:“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一事无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是和何等的重要。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深受“升学教育”的束缚,导致了学校的教学“重读写”而“轻听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张口说话的训练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不敢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说话,即使敢说,也会产生怯场心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更不用说放声高唱了。长此以往,学生心里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也难怪我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培养出来的众多学生,敢在众人面前谈吐自如的却是凤毛麟角。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他们都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们都极其渴望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与认可,但迫于考试升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又往往把这种渴望深藏在内心深处,再加上自卑心理的束缚,对自己没有信心。其次,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这群孩子,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才能。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唱好听的歌曲,欣赏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正式的场合,学生大多也希望自己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特长得到尽情展现,可当机会来临时,不少人要么因为胆怯而不敢“推销自己”,要么因为怯场发挥失常而懊恼不已。音乐课上,敢大方的走上讲台唱歌的学生为数不多;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比赛活动中(如乐器演奏、舞蹈表演、小品表演等等)都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已准备几个星期了,但并未见成效,总是你推我,我推你,扭扭捏捏,都说不能胜任。即使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下鼓起勇气上台,也往往因紧张而发挥不出真实水平。如果学生总是在这种自卑心理中成长,小而言之,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而言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如何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为了通过音乐课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
每次音乐课,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因学习压力产生的紧张感逐渐得到放松。接着我面带微笑,把期待的眼神投向全班,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把上节课所学的歌曲唱给同学们听。当上台唱歌的同学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和老师由衷的赞赏后,许多学生也纷纷要求登台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拥有巨大的潜能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一些音乐素质不大好、羞涩的学生终于迈着轻盈的脚步上台放声唱歌了。这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使学生抛开重重顾虑,找回了自信,特别是那些文化课学不好又调皮的学生,当自己被老师和同学认可时,他们脸上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自豪感,上课时也不违反纪律了。以后再让学生单独起来表演时,他们个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唱歌时,歌声嘹亮了,表情丰富了,因为他们相信“我能行”。
2、通过学校组织的文艺比赛,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人只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能触发内在的灵感,做出非凡的创举来。音乐是给人带来灵感的艺术,它能够触发人各种思维的自由联想,参与到人的创造活动中。在非音乐的状态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了各种指令信号的制约,纵然我们努力的思考要解决的问题,但思维总是受到压抑,拓展不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灵感,而当人处在轻音乐的环境中时,就会对生活的认知有了独特的感受。音乐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活跃虽然不能导致直接的意识和行为,但可以为人的思维提供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高度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放出独特的光彩。学校组织的艺术比赛内容有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指挥技能、舞蹈技能、表演小品技能等。这些节目旨在让学生把握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都由各班学生自己先去组织,接着确定比赛节目,然后让学生自己排练、自己制作道具等等,总之,让学生成为艺术比赛的主体者,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施展自己的才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们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尽情创造,久而久之,学生的表演经验、比赛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了,学习艺术特长的兴趣浓了。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广大师生与家长的肯定时,在他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无比幸福的成就感,从而肯定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更为可喜的是在音乐课上和表演舞台上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已经完全突破了音乐的范畴。通过活动,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对取得的成绩,他们把它看成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尤其是双差生。而存在的不足之处,他们会暗中下定决心勤学苦练,在今后的比赛中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更精彩的节目。为了不使自己的艺术才能夭折,许多学生就认识到努力学习文化课,这样文化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的氛围更浓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还是人的创造意识的动力。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每当爱因斯坦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因为音乐使他的情感从理性的中释放出来,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有健康的心理,人生才得以完美;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发挥创造能力。
愿我们的学生在歌声中学会自信,乘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郁文武;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
[2] 王伟任;王顺通;编著《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关键词]音乐教育;自信心;创新能力
音乐艺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成为学生创造意识的一种动力。下面是笔者对“音乐教学跟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的一些认识:
一、音乐教学跟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通过音乐的陶冶,将使学生成为有自信心的人。”确实如此,如果自卑占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将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迷失人生的目标,更谈不上成为栋梁之才了;而自信的人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成长当中不断成为强者。好的音乐形式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昂扬的精神和情操,好的音乐形式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昂扬的精神和情操。有人说过,一个精神萎靡、颓废的人在听了《国际歌》或者唱了《国歌》之后,也会为之精神焕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创立也与音乐分不开,他曾经说过:“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一事无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是和何等的重要。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深受“升学教育”的束缚,导致了学校的教学“重读写”而“轻听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张口说话的训练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不敢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说话,即使敢说,也会产生怯场心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更不用说放声高唱了。长此以往,学生心里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也难怪我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培养出来的众多学生,敢在众人面前谈吐自如的却是凤毛麟角。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他们都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们都极其渴望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与认可,但迫于考试升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又往往把这种渴望深藏在内心深处,再加上自卑心理的束缚,对自己没有信心。其次,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这群孩子,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才能。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唱好听的歌曲,欣赏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正式的场合,学生大多也希望自己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特长得到尽情展现,可当机会来临时,不少人要么因为胆怯而不敢“推销自己”,要么因为怯场发挥失常而懊恼不已。音乐课上,敢大方的走上讲台唱歌的学生为数不多;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比赛活动中(如乐器演奏、舞蹈表演、小品表演等等)都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已准备几个星期了,但并未见成效,总是你推我,我推你,扭扭捏捏,都说不能胜任。即使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下鼓起勇气上台,也往往因紧张而发挥不出真实水平。如果学生总是在这种自卑心理中成长,小而言之,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而言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如何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为了通过音乐课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
每次音乐课,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因学习压力产生的紧张感逐渐得到放松。接着我面带微笑,把期待的眼神投向全班,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把上节课所学的歌曲唱给同学们听。当上台唱歌的同学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和老师由衷的赞赏后,许多学生也纷纷要求登台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拥有巨大的潜能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一些音乐素质不大好、羞涩的学生终于迈着轻盈的脚步上台放声唱歌了。这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使学生抛开重重顾虑,找回了自信,特别是那些文化课学不好又调皮的学生,当自己被老师和同学认可时,他们脸上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自豪感,上课时也不违反纪律了。以后再让学生单独起来表演时,他们个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唱歌时,歌声嘹亮了,表情丰富了,因为他们相信“我能行”。
2、通过学校组织的文艺比赛,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人只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能触发内在的灵感,做出非凡的创举来。音乐是给人带来灵感的艺术,它能够触发人各种思维的自由联想,参与到人的创造活动中。在非音乐的状态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了各种指令信号的制约,纵然我们努力的思考要解决的问题,但思维总是受到压抑,拓展不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灵感,而当人处在轻音乐的环境中时,就会对生活的认知有了独特的感受。音乐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活跃虽然不能导致直接的意识和行为,但可以为人的思维提供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高度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放出独特的光彩。学校组织的艺术比赛内容有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指挥技能、舞蹈技能、表演小品技能等。这些节目旨在让学生把握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都由各班学生自己先去组织,接着确定比赛节目,然后让学生自己排练、自己制作道具等等,总之,让学生成为艺术比赛的主体者,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施展自己的才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们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尽情创造,久而久之,学生的表演经验、比赛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了,学习艺术特长的兴趣浓了。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广大师生与家长的肯定时,在他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无比幸福的成就感,从而肯定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更为可喜的是在音乐课上和表演舞台上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已经完全突破了音乐的范畴。通过活动,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对取得的成绩,他们把它看成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尤其是双差生。而存在的不足之处,他们会暗中下定决心勤学苦练,在今后的比赛中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更精彩的节目。为了不使自己的艺术才能夭折,许多学生就认识到努力学习文化课,这样文化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的氛围更浓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还是人的创造意识的动力。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每当爱因斯坦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因为音乐使他的情感从理性的中释放出来,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有健康的心理,人生才得以完美;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发挥创造能力。
愿我们的学生在歌声中学会自信,乘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郁文武;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
[2] 王伟任;王顺通;编著《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