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认真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生成式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即时性、动态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在那些精彩的一瞬,课堂教学所产生鲜活的片段,不仅使学生探求科学的愿望得到实现,也使课堂充满“科学味”。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心探究,并关注和运用好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论述。
一 抓住“意料之外”,重视课堂生成
在学生们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有时他们会突发异想地提出某一问题,并急于知道答案。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常常会向教师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也可能并不知道答案,在上课的时间也无法给出答案,需要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才能解决。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是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深入的钻研学习的,可以说是课堂的重要的生成资源,显示了课堂生成资源的即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认真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课后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行认真探究。通过对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的解决,培养起学生用心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时,课堂上,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让学生想办法让自己课桌上的物体(比如铅笔盒、水杯等等)发出声音(不是单纯的物体发出声音)。接着来提问学生:“在桌子上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笔者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是各有各的“独到之处”。比如:“我往矿泉水的瓶子里吹气,瓶子就会发出声音”,“我用力拉一下我的橡皮筋,它就会发出声音”……学生的这些回答,除了“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之外,其余完全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到纸条上交给笔者,这节课重点讲述了“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的问题,探求到声音产生的秘密,对于那些写入纸条上的问题,笔者在课后,进行的分类整理,并安排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探究,使这一课堂生成的有利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二 重视“疑问探究”,促进课堂生成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谈学习方法的至理名言。重视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质疑,引导对学生疑问进行用心的探究,很好地解决疑问,找到答案,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和把握好学生的疑问,不要被教学设计所制约,应将生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创设充满活力和“科学味”的教学课堂,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究。通过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强烈愿望。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不断提出的问题,因为往往这些问题是引导教学的良好机会。这些疑问的解决,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课堂的生成。
比如,笔者在教学《神奇的水》这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叫学生来进行实验:水会沿着哪些物体上升?会沿着哪些物体下降?能上升的物体其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实验完成后,有学生提出了“水为什么会往上升”的疑问。笔者就此鼓励学生们来一起分析,探究其原因,接下来就有学生提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继而分析探究。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一次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笔者还让学生提出另外的一些和水有关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就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结束后,又迈入新的探索的起点上来。
三 关注“突发事件”,把握课堂生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在实验中玻璃杯破了,平面镜碎了,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突发事件恰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教学资源的生成,我们如果能处理和把握好这些突发性的事件,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反而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加情趣,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把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驾驭好,为我所用。所以,教师要关注这种教学资源的生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知识的门窗,让“科学味”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中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和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小学科学课堂凸显出生成的动态之活力,增添更加诱人的“科学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钟 石
一 抓住“意料之外”,重视课堂生成
在学生们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有时他们会突发异想地提出某一问题,并急于知道答案。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常常会向教师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也可能并不知道答案,在上课的时间也无法给出答案,需要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才能解决。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是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深入的钻研学习的,可以说是课堂的重要的生成资源,显示了课堂生成资源的即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认真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课后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行认真探究。通过对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的解决,培养起学生用心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时,课堂上,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让学生想办法让自己课桌上的物体(比如铅笔盒、水杯等等)发出声音(不是单纯的物体发出声音)。接着来提问学生:“在桌子上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笔者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是各有各的“独到之处”。比如:“我往矿泉水的瓶子里吹气,瓶子就会发出声音”,“我用力拉一下我的橡皮筋,它就会发出声音”……学生的这些回答,除了“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之外,其余完全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到纸条上交给笔者,这节课重点讲述了“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的问题,探求到声音产生的秘密,对于那些写入纸条上的问题,笔者在课后,进行的分类整理,并安排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探究,使这一课堂生成的有利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二 重视“疑问探究”,促进课堂生成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谈学习方法的至理名言。重视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质疑,引导对学生疑问进行用心的探究,很好地解决疑问,找到答案,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和把握好学生的疑问,不要被教学设计所制约,应将生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创设充满活力和“科学味”的教学课堂,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究。通过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强烈愿望。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不断提出的问题,因为往往这些问题是引导教学的良好机会。这些疑问的解决,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课堂的生成。
比如,笔者在教学《神奇的水》这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叫学生来进行实验:水会沿着哪些物体上升?会沿着哪些物体下降?能上升的物体其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实验完成后,有学生提出了“水为什么会往上升”的疑问。笔者就此鼓励学生们来一起分析,探究其原因,接下来就有学生提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继而分析探究。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一次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笔者还让学生提出另外的一些和水有关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就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结束后,又迈入新的探索的起点上来。
三 关注“突发事件”,把握课堂生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在实验中玻璃杯破了,平面镜碎了,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突发事件恰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教学资源的生成,我们如果能处理和把握好这些突发性的事件,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反而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加情趣,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把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驾驭好,为我所用。所以,教师要关注这种教学资源的生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知识的门窗,让“科学味”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中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和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小学科学课堂凸显出生成的动态之活力,增添更加诱人的“科学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钟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