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尔库塞在他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阶段,把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一种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论。本文主要从马尔库塞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以及对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构想进行了一些剖析和评论。
关键词: 马尔库塞 非压抑性文明 爱欲解放 乌托邦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代表人物,这位充满理想精神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在他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里,思想发生了新的转折:主要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结合,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论”联系到一起,从而提出他的“非压抑性文明论”来发展和“修正”弗洛伊德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武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未来文明的蓝图。
一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他从广义理解的“文明” 概念出发,围绕着性与文明的关系,对文明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性本能的压抑与升华创造了文明,人类文明史就是性本能压抑史,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
弗洛伊德指出:“人类文明,我的意思是指人类生命将自己提升到其动物状态之上的有别于野兽生命的所有那些方面——我不屑于在文化和文明之间做出区分——如我们所知,向观察者展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包括人类为了控制自然力量并攫取其财富以满足人类需要而获得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包括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尤其是调节可用财富的分配所必需的规章制度。”“‘文明’一词是指所有使我们的生活区别于我们动物祖先的生活的成就和规则的总和,有两个目标,即保护人类抵御自然和调节人际关系。因此,‘文明’只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
弗洛伊德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生,总的来说都是产生于性本能的压抑,或者说性本能的压抑、转移和升华创造了文明。在他看来,人的性本能可以分为两类:生存本能如爱的本能和死亡本能如攻击性本能。现代文明表现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爱的本能与攻击性本能之间的斗争。而文明的最大障碍就是人类相互攻击的本能,如战争。所以文明必须首先压抑人的攻击性本能,从而产生集体秩序;同时,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伴随着牺牲自由的性爱。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个体追求快乐的本能相对立,人类文明史就是性本能压抑史,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
马尔库塞继承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基本观点,但他并没有单单停留于此,而是把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力图发掘弗洛伊德文明论的哲学意义及社会学意义。他认为弗洛伊德只提示了文明产生的生物学根源,而没有发现文明还是社会学的产物。因此,他用马克思对文明社会历史根源的揭示来改造弗洛伊德文明论,否定压抑文明永恒性的观点;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尤其是异化理论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最终使人获得自由解放。
二
马尔库塞究竟是如何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结合到一起的呢?
首先,他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一种“爱欲解放论”。弗洛伊德认为:在现代文明中,人受到压抑,就是因为他本质的爱欲受到压抑。马尔库塞指出,当马克思说人的解放时,实际上就是爱欲的解放。当然,马尔库塞所指的爱欲的解放并不等同于性欲的解放,虽然弗洛伊德并没有区分爱欲与性欲的区别。马尔库塞是将性欲看做爱欲向温柔和爱慕的自我升华,所以他并不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性欲的毫无限制的满足。
马尔库塞认为,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劳动毕竟是最基本的。很明显,解放爱欲的关键是要解放劳动,也就是说,要使爱欲进入劳动领域,使人摆脱异化劳动的痛苦,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中并没有区分异化的工作与非异化的工作。马尔库塞认为,能满足爱欲的只是非异化的工作,是人的各种器官和机能的自由消遣。这种消遣,不像异化劳动那样,只是为了人的自我保存而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相反,它的本性就是满足爱欲,而且除了提供这样的满足,别无他骛。马尔库塞认为,这个思想不仅符合而且补充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从而认为人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然而只有把劳动与爱欲相联系,认识到劳动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才能说明人何以能在劳动中实现自己而获得快乐。
其次,他把弗洛伊德关于在现代文明中爱欲受压抑的观点与马克思关于劳动被异化的观点相结合,发起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人的本质要求解放,可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却受到压抑。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在早期根据异化劳动理论所作的批判十分认可,而对于马克思晚期以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武器所作的批判持否定态度。因此,他把批判的重点放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上。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地、具体地指出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所以马尔库塞选择用弗洛伊德的爱欲理论来补充。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压抑爱欲的社会。这种压抑表现为劳动的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人们在劳动中从事越来越单调乏味的操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而且,马尔库塞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压抑着作为人的本质的爱欲,而且还把不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纳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使人们陷入深深的异化状态而麻木不仁。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达到的顶点,但是,同时也是爱欲受到压抑的顶点。
最后,他把弗洛伊德对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分析与马克思对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结合,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爱欲与文明是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所以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马尔库塞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对建立一个爱欲解放的文明社会充满了信心。并发掘了爱欲受到压抑的社会历史根源,以证明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是完全可能实现的。马尔库塞把文明社会对爱欲冲动的压抑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基本压抑”,另一种是“额外压抑”。 前者主要出于生活资料匮乏以及种族繁衍的需要。后者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而对本能进行的过多压抑。文明发展到今天,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文明已经没有必要压抑人的本能,相反,为本能的满足提供最有力的条件。因此,基本压抑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爱欲所受的压抑不仅没有减轻或消失,相反日趋严重,这正是额外压抑造成的。既然如此,消除这种压抑,彻底解放爱欲,就不会颠覆文明本身,而只会推翻现行社会的统治秩序。就此,一种非压抑的文明就可能诞生了。
三
在《爱欲与文明》的1966年政治序言中,马尔库塞写道:“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显然,他强调,解放爱欲实际上不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问题,它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才是人的本质,爱欲的解放才是人类解放的必要环节。只有实现了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文明是爱欲本能释放的产物,是建立在爱欲基础之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它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成果。而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显然颠倒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错误地认为是精神文明孕育了物质文明。在劳动问题上,虽然马尔库塞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但在他眼里,劳动只是达到爱欲解放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解放仅仅是爱欲解放的一个方面。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与对客观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密不可分,劳动在此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人类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爱欲解放仅仅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
马尔库塞的理论明显有许多错误之处,它把人的解放归结为爱欲的解放失之片面、把爱欲的解放与劳动的解放扯在一起牵强附会、对建立爱欲解放的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现实性的论证缺乏科学根据。但必须指出,这一理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是偶然的。它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人寻求新的存在,即本质上是快乐的存在的正当性的说明,对人追求爱欲满足合理性的探讨,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感召力和征服力。
马尔库塞说:“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可能性: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从科学到乌托邦,而不是从乌托邦到科学。”他的非压抑性文明论在原则上是一种乌托邦,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是来自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而是用乌托邦的、抽象的人道主义精神来构想。这种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论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虚构的理想型社会,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尔库塞主张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道路,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论文明[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北京:三联书店,1980.
[5]薛民.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述评.上海:复旦学报,1988.
关键词: 马尔库塞 非压抑性文明 爱欲解放 乌托邦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代表人物,这位充满理想精神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在他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里,思想发生了新的转折:主要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结合,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论”联系到一起,从而提出他的“非压抑性文明论”来发展和“修正”弗洛伊德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武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未来文明的蓝图。
一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他从广义理解的“文明” 概念出发,围绕着性与文明的关系,对文明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性本能的压抑与升华创造了文明,人类文明史就是性本能压抑史,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
弗洛伊德指出:“人类文明,我的意思是指人类生命将自己提升到其动物状态之上的有别于野兽生命的所有那些方面——我不屑于在文化和文明之间做出区分——如我们所知,向观察者展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包括人类为了控制自然力量并攫取其财富以满足人类需要而获得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包括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尤其是调节可用财富的分配所必需的规章制度。”“‘文明’一词是指所有使我们的生活区别于我们动物祖先的生活的成就和规则的总和,有两个目标,即保护人类抵御自然和调节人际关系。因此,‘文明’只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
弗洛伊德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生,总的来说都是产生于性本能的压抑,或者说性本能的压抑、转移和升华创造了文明。在他看来,人的性本能可以分为两类:生存本能如爱的本能和死亡本能如攻击性本能。现代文明表现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爱的本能与攻击性本能之间的斗争。而文明的最大障碍就是人类相互攻击的本能,如战争。所以文明必须首先压抑人的攻击性本能,从而产生集体秩序;同时,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伴随着牺牲自由的性爱。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个体追求快乐的本能相对立,人类文明史就是性本能压抑史,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
马尔库塞继承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基本观点,但他并没有单单停留于此,而是把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力图发掘弗洛伊德文明论的哲学意义及社会学意义。他认为弗洛伊德只提示了文明产生的生物学根源,而没有发现文明还是社会学的产物。因此,他用马克思对文明社会历史根源的揭示来改造弗洛伊德文明论,否定压抑文明永恒性的观点;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尤其是异化理论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最终使人获得自由解放。
二
马尔库塞究竟是如何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结合到一起的呢?
首先,他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一种“爱欲解放论”。弗洛伊德认为:在现代文明中,人受到压抑,就是因为他本质的爱欲受到压抑。马尔库塞指出,当马克思说人的解放时,实际上就是爱欲的解放。当然,马尔库塞所指的爱欲的解放并不等同于性欲的解放,虽然弗洛伊德并没有区分爱欲与性欲的区别。马尔库塞是将性欲看做爱欲向温柔和爱慕的自我升华,所以他并不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性欲的毫无限制的满足。
马尔库塞认为,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劳动毕竟是最基本的。很明显,解放爱欲的关键是要解放劳动,也就是说,要使爱欲进入劳动领域,使人摆脱异化劳动的痛苦,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中并没有区分异化的工作与非异化的工作。马尔库塞认为,能满足爱欲的只是非异化的工作,是人的各种器官和机能的自由消遣。这种消遣,不像异化劳动那样,只是为了人的自我保存而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相反,它的本性就是满足爱欲,而且除了提供这样的满足,别无他骛。马尔库塞认为,这个思想不仅符合而且补充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从而认为人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然而只有把劳动与爱欲相联系,认识到劳动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才能说明人何以能在劳动中实现自己而获得快乐。
其次,他把弗洛伊德关于在现代文明中爱欲受压抑的观点与马克思关于劳动被异化的观点相结合,发起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人的本质要求解放,可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却受到压抑。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在早期根据异化劳动理论所作的批判十分认可,而对于马克思晚期以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武器所作的批判持否定态度。因此,他把批判的重点放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上。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地、具体地指出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所以马尔库塞选择用弗洛伊德的爱欲理论来补充。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压抑爱欲的社会。这种压抑表现为劳动的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人们在劳动中从事越来越单调乏味的操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而且,马尔库塞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压抑着作为人的本质的爱欲,而且还把不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纳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使人们陷入深深的异化状态而麻木不仁。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达到的顶点,但是,同时也是爱欲受到压抑的顶点。
最后,他把弗洛伊德对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分析与马克思对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结合,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爱欲与文明是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所以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马尔库塞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对建立一个爱欲解放的文明社会充满了信心。并发掘了爱欲受到压抑的社会历史根源,以证明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是完全可能实现的。马尔库塞把文明社会对爱欲冲动的压抑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基本压抑”,另一种是“额外压抑”。 前者主要出于生活资料匮乏以及种族繁衍的需要。后者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而对本能进行的过多压抑。文明发展到今天,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文明已经没有必要压抑人的本能,相反,为本能的满足提供最有力的条件。因此,基本压抑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爱欲所受的压抑不仅没有减轻或消失,相反日趋严重,这正是额外压抑造成的。既然如此,消除这种压抑,彻底解放爱欲,就不会颠覆文明本身,而只会推翻现行社会的统治秩序。就此,一种非压抑的文明就可能诞生了。
三
在《爱欲与文明》的1966年政治序言中,马尔库塞写道:“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显然,他强调,解放爱欲实际上不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问题,它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才是人的本质,爱欲的解放才是人类解放的必要环节。只有实现了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文明是爱欲本能释放的产物,是建立在爱欲基础之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它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成果。而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显然颠倒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错误地认为是精神文明孕育了物质文明。在劳动问题上,虽然马尔库塞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但在他眼里,劳动只是达到爱欲解放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解放仅仅是爱欲解放的一个方面。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与对客观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密不可分,劳动在此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人类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爱欲解放仅仅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
马尔库塞的理论明显有许多错误之处,它把人的解放归结为爱欲的解放失之片面、把爱欲的解放与劳动的解放扯在一起牵强附会、对建立爱欲解放的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现实性的论证缺乏科学根据。但必须指出,这一理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是偶然的。它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人寻求新的存在,即本质上是快乐的存在的正当性的说明,对人追求爱欲满足合理性的探讨,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感召力和征服力。
马尔库塞说:“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可能性: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从科学到乌托邦,而不是从乌托邦到科学。”他的非压抑性文明论在原则上是一种乌托邦,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是来自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而是用乌托邦的、抽象的人道主义精神来构想。这种乌托邦式的非压抑性文明论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虚构的理想型社会,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尔库塞主张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道路,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论文明[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北京:三联书店,1980.
[5]薛民.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述评.上海:复旦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