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而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每个小学的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在此,笔者想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必须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素养,更有益于学生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實际教学及生活中要本着"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宗旨,充分准备、科学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确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要根据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区别对待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进度。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灵活安排,深入浅出,科学新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安排设置是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的重要手段。在提高课堂的45分钟的质量的同时,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要培养阅读思维习惯。阅读的能力虽说主要依赖于语文科目,但在数学科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总是强调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的核心,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所谓"读懂"题目,就是只有先阅读题目,才能做到懂题目。当阅读题目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学生在解题方面也就显得游刃有余。经常强调学生做题之前要读懂题目,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要培养思辨的数学习惯。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需要有意识的安排上课的内容,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其中对学生的问答要着重设计。在二年级表内除法一课中,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出56÷8=7的?"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数学问题往往能做到一题多解,如何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的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呢?最优解的思维其实就是发散性思维,一个问题多种解法,一个计算式多种途径算得正确答案,一个方向问题多种说法等等,这些都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并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讨论,发表见解,肯定好的方法,纠正错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最快最直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计算58-32-18和58-(32+18)的时候,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先通过计算,然后观察总结得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后连个数的和这一规律。寻找最优解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视巩固,注重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我买了3箱汽水,每箱装8瓶,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通过实际的教学发现,学生的作业会多种多样,涉及范围也会很大,这也恰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运用数学思考的习惯。
四 、以身作则,注重引导,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身心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以此达到可以内化成为学生习惯的一种能力行为。 "严师出高徒"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在班上某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说悄悄话,扰乱其他同学上课,这就要必须严格规范,甚至要下些"苦功夫"。可以通过课后谈话,成绩对比,与同学间的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眼色与其进行交流,约束其开小差行为。对其约束行为目的要求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长期与其行之,让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而形成的。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工作上,必须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系统安排数学的课程,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逐步达到"学生能够快速熟练解决简单的生活数学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必须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素养,更有益于学生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實际教学及生活中要本着"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宗旨,充分准备、科学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确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要根据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区别对待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进度。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灵活安排,深入浅出,科学新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安排设置是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的重要手段。在提高课堂的45分钟的质量的同时,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要培养阅读思维习惯。阅读的能力虽说主要依赖于语文科目,但在数学科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总是强调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的核心,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所谓"读懂"题目,就是只有先阅读题目,才能做到懂题目。当阅读题目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学生在解题方面也就显得游刃有余。经常强调学生做题之前要读懂题目,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要培养思辨的数学习惯。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需要有意识的安排上课的内容,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其中对学生的问答要着重设计。在二年级表内除法一课中,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出56÷8=7的?"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数学问题往往能做到一题多解,如何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的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呢?最优解的思维其实就是发散性思维,一个问题多种解法,一个计算式多种途径算得正确答案,一个方向问题多种说法等等,这些都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并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讨论,发表见解,肯定好的方法,纠正错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最快最直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计算58-32-18和58-(32+18)的时候,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先通过计算,然后观察总结得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后连个数的和这一规律。寻找最优解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视巩固,注重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我买了3箱汽水,每箱装8瓶,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通过实际的教学发现,学生的作业会多种多样,涉及范围也会很大,这也恰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运用数学思考的习惯。
四 、以身作则,注重引导,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身心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以此达到可以内化成为学生习惯的一种能力行为。 "严师出高徒"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在班上某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说悄悄话,扰乱其他同学上课,这就要必须严格规范,甚至要下些"苦功夫"。可以通过课后谈话,成绩对比,与同学间的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眼色与其进行交流,约束其开小差行为。对其约束行为目的要求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长期与其行之,让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而形成的。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工作上,必须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系统安排数学的课程,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逐步达到"学生能够快速熟练解决简单的生活数学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