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温州发展通航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和经济基础。除面对城市间的竞争压力之外,温州发展通航产业还面临通航飞机制造业基础薄弱、空有规划没有落实、通航专业人才稀缺、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制约通航发展主要因素,探讨通航产业发展路径,并建议在政府支持护航下,以通航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各方资源,引领通航产业加快发展。
关键词:通用航空 通航教育 温州
中图分类号:F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15-04
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短途运输等方面的飞行活动[1]。通用航空产业是相关其他产业,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市场运营、综合保障等延伸服务,参见图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民航运输大国。根据国家民航局“民航强国”的发展战略性目标,我国平均每年近10个新运输机场建设投入使用,5~7个机场改扩建,平均每年增加4个千万级旅客吞吐量机场。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快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近期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中的重要决策部署。通用航空已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该文基于对温州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通航教育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 温州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概况
温州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向北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向南对接海西经济区。空域辐射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中低空航线较少,拥有难得的良好通航飞行空域。
1.1 科学规划,前瞻布局
2014年12月,温州市印发《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围绕通航飞行和制造突破两条产业链。温州市发展通航产业的总体布局可概况为“一区两园多点”。“一区”指龙湾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区;“两园”指龙湾通用航空产业园和苍南龙港通用航空产业园;“多点”指分布在温州市域内的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而温州市通用机场的布局可以概括为“1245 N”,如表1所示[2]。
根据温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进程,规划至2030年分批次、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机场建设。建设时序如表2所示[3]。
1.2 稳扎稳打,循序推进
1.2.1 招商引资
2015年5月,温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五个一”活动启动,十大通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共计260亿元,一期投资约25亿元。项目涉及通航领域广泛,包括应急救援、商务飞行、旅游观光等。
1.2.2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
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简称东一飞)正式入驻温州,打造温州飞行救助基地。温州市应急办编制《温州市航空应急救援综合体系规划》,提出2016年开建28个应急起降点,保障30 min内100%覆盖中心城区,救援辐射人口300万,而温州也是全国第一个制定航空应急救援综合体系规划的地级城市。
1.2.3 开展空中旅游
温州自然资源丰富,有3个国家级风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非常适合开展空中旅游。目前,温州市兴龙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已牵手温州市洞头区及永嘉书院开展低空飞行项目。上海启德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空中看雁荡项目。
1.2.4 全市普及航空文化
温州市通用航空飞行学院(筹)针对不同的社会人士,推出了中美航空管理专业1+4本科教育、国际飞行驾驶培训和美国飞行体验营三个项目,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办了十多场有关航空文化的沙龙及活动。
1.2.5 打造通航服务集聚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为止,温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集有2 000多家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行业,又以北航温州研究院为首的通航高科单位坐落在文昌路,打造通用航空服务集聚区。
2 温州通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基于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全国各地都在争先发展通航产业,招商引资,抢占“先机”。通航产业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唯一刚开放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面临许多挑战。温州通航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方面。
2.1 通航制造业基础薄弱
我国的航空制造业,一直是由政府主持,实行传统的军工体制。由于历史原因,航空制造业也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项目,通航制造业基础也十分孱弱。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世界大国地位的提升,国产大飞机研发成功,但飞机核心部件技术仍需依靠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当前,各省市发展通航产业,多为依靠引进国外先进通航制造商。目前,温州通航飞机主要依靠进口,因此通航飞机维修成本将难以控制。
2.2 通航服务产业发展乏力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已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这两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国内不少地区纷纷规划建设通航产业园。例如,银川航空产业园的大环境绿化工程一期基本完成;宁海联手国内相关企业,创建一个飞行主题小镇;浙江安吉出台规划,倾力打造A类通航产业园;通州湾示范区与美国中部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打造通美通用航空产业园;四川金堂与乔治海茵茨(中国)飞机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将在金堂县建乔治海茵茨通用航空产业园等。
纵观全国在建或将建通航产业园,大多数是以“圈地”建通航机场或建通航飞机制造企业为主,不少通航机场在“晒太阳”,通航飞机整天“趴窝”。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通航服务产业发展迟滞,未形成良好的通航生存“空间”。其后果将是通航产能过剩,通航服务市场发展缺位,不能使通航产业健康发展。 2.3 通航专业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通航发展停滞不前,陷入发展瓶颈,缺乏飞行人员、通航服务市场营销人才和通航服务经营与管理人才等。国内现有的14所CCAR-141航校每年仅能培养运输航空公司所需飞行员的1/3,另外部分的飞行学员需要送往国外培训。当下,每年经过培训并符合要求的飞行员仅在1 0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民航未来需要15 000名飞行人才的大缺口。如果加上航务、机场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维修等相关领域,需求人数将达5万人,而中国目前总从业人员只有13 000人[4]。
2015年上半年,我国通用航空直接从业人员数量已达1.3万人;飞行、机务等专业人员近7 300人,占比为56.7%。飞行时数方面:2015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77.93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工业航空作业完成8.5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4%;农林业航空作业完成4.21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0.1%;其他通用航空飞行65.1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8.0%[5]。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工程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者占5.3%,专科学历者占14.6%,中专(含高中)学历者占35%,其他均是高中以下学历。50岁以上者占20%,40岁以上者占45%,30岁以上者占20%,30岁以下者只占15%[6]。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都远远不能达到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人才断层、年龄老化的状态。
就全国而言,通航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飞行员的培养,通航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温州本地的通航专业人才十分稀缺,除温州大学培养几名FAA高级地面教官之外,其他相关人员均依赖引进。
3 加快发展通航教育为突破口,培养通航紧缺人才
通航教育贯穿整个通航产业链,涉及领域广泛(可参见图1),单是机型、用途的不同,配套设施及服务便不一样,公务机、私人飞机、体育运动、直升机、水上飞机等,担任机务维修、飞机销售、航空食品、飞机租赁、空中旅游、应急救援、通勤、机场运营等工作的人才需求也不同。根据国际上通用航空产业1∶12的间接就业带动系数计算,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未来提供的全部就业岗位将在300万个左右。
作为专业性的通航教育,除了飞行员之外,还要重点培养通航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员,如,通用航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通航机场运行管理人员、通航飞机销售人员和通用飞机租赁人员等。
通航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培养规律和准则,不同的通航活动或作业项目都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7]。例如,飞行员的培养需要经过严格的飞行理论和上机实操,然后依次考取学生驾驶员执照、私用驾驶员执照、商用驾驶员执照和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等四个执照。飞行员的培养是从零开始积累,慢慢积累飞行时数和经验。目前每年经过培训并符合要求的飞行员人数,远远不能满足航空领域的大缺口。
许多通航企业靠引进国外的飞行员或是航空专业人才,但一时的引进,只能解燃眉之急,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过大,不稳定因素过多,治标不治本,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彻底改善温州通航产业发展不均衡,速度缓慢的现状,必须以通航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通航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加强通航人才的能力建设,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以期提高通航各个产业链的人才输出量。人才的本土培养,才能保证通航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3.1 教育先行,引領产业
通航教育是通航生态系统的突破口,也是整个通航产业链的奠基石。通航人才的紧缺,是发展通航产业的巨大瓶颈。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航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将汇聚起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并带动周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通航与当地经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温州发展通航产业,有利于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国家及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2 整合资源,激发产业活力
鉴于通航产业链涉及面广泛,起步阶段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各省市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根据自身城市的现有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通航产业链中的某一方面,结合各方资源来使通航产业链完整起来。以浙江省为例,宁波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眼城市,有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级的大港口,适合重点发展通航制造业和飞机进出口贸易;温州大学是全国首家举办工商管理(航空管理)本科专业的地方高校,并且是全国第一家以通用航空作为办学特色举办此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坚实的通航教育基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39个,覆盖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航空网络发达,发展公务机业务再适合不过。针对盲目跟风,各地兴建建设通航产业园、通航小镇的现象,温州可以根据自身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轨迹,创新规划出适合自己的通航产业之路,以通航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其他城市的资源,共同发展,共享共赢。
3.3 政府护航,加大要素投入
通用航空产业是集技术、服务和资金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政府是通航产业的直接推动者、政策制定者和支持者。发展通航产业是一项艰难且长期的任务,温州发展通航,只有通过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各方人才、资金、物力,保障通航产业的起步工作。
4 结语
通航产业,作为下一个黄金增长点,正处于行业的历史机遇期。需要以通航教育为凝聚点,带领通航全产业链共同成长,继而汇聚起各类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以及带动城市周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通用航空与城市经济、就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有机结合,有步骤地形成立体的产业结构,有效地促进通航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Z].
[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Z].
[3] 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航空培训论坛2013年论坛数据[Z].
[4]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
[5] 颜影,尚永锋.通用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7):92-93.
[6] 王霄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01-102.
[7] 宁波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J].三江论坛,2016(8):5-8.
关键词:通用航空 通航教育 温州
中图分类号:F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15-04
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短途运输等方面的飞行活动[1]。通用航空产业是相关其他产业,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市场运营、综合保障等延伸服务,参见图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民航运输大国。根据国家民航局“民航强国”的发展战略性目标,我国平均每年近10个新运输机场建设投入使用,5~7个机场改扩建,平均每年增加4个千万级旅客吞吐量机场。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快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近期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中的重要决策部署。通用航空已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该文基于对温州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通航教育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 温州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概况
温州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向北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向南对接海西经济区。空域辐射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中低空航线较少,拥有难得的良好通航飞行空域。
1.1 科学规划,前瞻布局
2014年12月,温州市印发《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围绕通航飞行和制造突破两条产业链。温州市发展通航产业的总体布局可概况为“一区两园多点”。“一区”指龙湾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区;“两园”指龙湾通用航空产业园和苍南龙港通用航空产业园;“多点”指分布在温州市域内的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而温州市通用机场的布局可以概括为“1245 N”,如表1所示[2]。
根据温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进程,规划至2030年分批次、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机场建设。建设时序如表2所示[3]。
1.2 稳扎稳打,循序推进
1.2.1 招商引资
2015年5月,温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五个一”活动启动,十大通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共计260亿元,一期投资约25亿元。项目涉及通航领域广泛,包括应急救援、商务飞行、旅游观光等。
1.2.2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
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简称东一飞)正式入驻温州,打造温州飞行救助基地。温州市应急办编制《温州市航空应急救援综合体系规划》,提出2016年开建28个应急起降点,保障30 min内100%覆盖中心城区,救援辐射人口300万,而温州也是全国第一个制定航空应急救援综合体系规划的地级城市。
1.2.3 开展空中旅游
温州自然资源丰富,有3个国家级风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非常适合开展空中旅游。目前,温州市兴龙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已牵手温州市洞头区及永嘉书院开展低空飞行项目。上海启德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空中看雁荡项目。
1.2.4 全市普及航空文化
温州市通用航空飞行学院(筹)针对不同的社会人士,推出了中美航空管理专业1+4本科教育、国际飞行驾驶培训和美国飞行体验营三个项目,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办了十多场有关航空文化的沙龙及活动。
1.2.5 打造通航服务集聚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为止,温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集有2 000多家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行业,又以北航温州研究院为首的通航高科单位坐落在文昌路,打造通用航空服务集聚区。
2 温州通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基于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全国各地都在争先发展通航产业,招商引资,抢占“先机”。通航产业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唯一刚开放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面临许多挑战。温州通航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方面。
2.1 通航制造业基础薄弱
我国的航空制造业,一直是由政府主持,实行传统的军工体制。由于历史原因,航空制造业也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项目,通航制造业基础也十分孱弱。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世界大国地位的提升,国产大飞机研发成功,但飞机核心部件技术仍需依靠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当前,各省市发展通航产业,多为依靠引进国外先进通航制造商。目前,温州通航飞机主要依靠进口,因此通航飞机维修成本将难以控制。
2.2 通航服务产业发展乏力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已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这两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国内不少地区纷纷规划建设通航产业园。例如,银川航空产业园的大环境绿化工程一期基本完成;宁海联手国内相关企业,创建一个飞行主题小镇;浙江安吉出台规划,倾力打造A类通航产业园;通州湾示范区与美国中部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打造通美通用航空产业园;四川金堂与乔治海茵茨(中国)飞机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将在金堂县建乔治海茵茨通用航空产业园等。
纵观全国在建或将建通航产业园,大多数是以“圈地”建通航机场或建通航飞机制造企业为主,不少通航机场在“晒太阳”,通航飞机整天“趴窝”。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通航服务产业发展迟滞,未形成良好的通航生存“空间”。其后果将是通航产能过剩,通航服务市场发展缺位,不能使通航产业健康发展。 2.3 通航专业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通航发展停滞不前,陷入发展瓶颈,缺乏飞行人员、通航服务市场营销人才和通航服务经营与管理人才等。国内现有的14所CCAR-141航校每年仅能培养运输航空公司所需飞行员的1/3,另外部分的飞行学员需要送往国外培训。当下,每年经过培训并符合要求的飞行员仅在1 0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民航未来需要15 000名飞行人才的大缺口。如果加上航务、机场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维修等相关领域,需求人数将达5万人,而中国目前总从业人员只有13 000人[4]。
2015年上半年,我国通用航空直接从业人员数量已达1.3万人;飞行、机务等专业人员近7 300人,占比为56.7%。飞行时数方面:2015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77.93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工业航空作业完成8.5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4%;农林业航空作业完成4.21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0.1%;其他通用航空飞行65.1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8.0%[5]。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工程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者占5.3%,专科学历者占14.6%,中专(含高中)学历者占35%,其他均是高中以下学历。50岁以上者占20%,40岁以上者占45%,30岁以上者占20%,30岁以下者只占15%[6]。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都远远不能达到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人才断层、年龄老化的状态。
就全国而言,通航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飞行员的培养,通航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温州本地的通航专业人才十分稀缺,除温州大学培养几名FAA高级地面教官之外,其他相关人员均依赖引进。
3 加快发展通航教育为突破口,培养通航紧缺人才
通航教育贯穿整个通航产业链,涉及领域广泛(可参见图1),单是机型、用途的不同,配套设施及服务便不一样,公务机、私人飞机、体育运动、直升机、水上飞机等,担任机务维修、飞机销售、航空食品、飞机租赁、空中旅游、应急救援、通勤、机场运营等工作的人才需求也不同。根据国际上通用航空产业1∶12的间接就业带动系数计算,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未来提供的全部就业岗位将在300万个左右。
作为专业性的通航教育,除了飞行员之外,还要重点培养通航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员,如,通用航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通航机场运行管理人员、通航飞机销售人员和通用飞机租赁人员等。
通航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培养规律和准则,不同的通航活动或作业项目都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7]。例如,飞行员的培养需要经过严格的飞行理论和上机实操,然后依次考取学生驾驶员执照、私用驾驶员执照、商用驾驶员执照和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等四个执照。飞行员的培养是从零开始积累,慢慢积累飞行时数和经验。目前每年经过培训并符合要求的飞行员人数,远远不能满足航空领域的大缺口。
许多通航企业靠引进国外的飞行员或是航空专业人才,但一时的引进,只能解燃眉之急,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过大,不稳定因素过多,治标不治本,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彻底改善温州通航产业发展不均衡,速度缓慢的现状,必须以通航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通航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加强通航人才的能力建设,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以期提高通航各个产业链的人才输出量。人才的本土培养,才能保证通航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3.1 教育先行,引領产业
通航教育是通航生态系统的突破口,也是整个通航产业链的奠基石。通航人才的紧缺,是发展通航产业的巨大瓶颈。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航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将汇聚起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并带动周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通航与当地经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温州发展通航产业,有利于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国家及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2 整合资源,激发产业活力
鉴于通航产业链涉及面广泛,起步阶段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各省市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根据自身城市的现有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通航产业链中的某一方面,结合各方资源来使通航产业链完整起来。以浙江省为例,宁波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眼城市,有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级的大港口,适合重点发展通航制造业和飞机进出口贸易;温州大学是全国首家举办工商管理(航空管理)本科专业的地方高校,并且是全国第一家以通用航空作为办学特色举办此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坚实的通航教育基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39个,覆盖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航空网络发达,发展公务机业务再适合不过。针对盲目跟风,各地兴建建设通航产业园、通航小镇的现象,温州可以根据自身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轨迹,创新规划出适合自己的通航产业之路,以通航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其他城市的资源,共同发展,共享共赢。
3.3 政府护航,加大要素投入
通用航空产业是集技术、服务和资金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政府是通航产业的直接推动者、政策制定者和支持者。发展通航产业是一项艰难且长期的任务,温州发展通航,只有通过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各方人才、资金、物力,保障通航产业的起步工作。
4 结语
通航产业,作为下一个黄金增长点,正处于行业的历史机遇期。需要以通航教育为凝聚点,带领通航全产业链共同成长,继而汇聚起各类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以及带动城市周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通用航空与城市经济、就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有机结合,有步骤地形成立体的产业结构,有效地促进通航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Z].
[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Z].
[3] 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航空培训论坛2013年论坛数据[Z].
[4]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
[5] 颜影,尚永锋.通用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7):92-93.
[6] 王霄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01-102.
[7] 宁波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J].三江论坛,201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