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与创新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终究没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大部分的教学改革只是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程度,减少教师讲授的内容。这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真正的教学改革是能够将教师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目前的大趋势,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不足之处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翻转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改革?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并着手进行实施的工作。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许多同行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可是,改革的根本是什么?在进行翻转课堂中。我观摩了好多次课程后发现,大家都把“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理解为从“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改为 “学生分享——老师听”,这样一种完全翻转课堂角色的改革真的有用并适用吗?我认为要进行改革首先需要思考“教学的根本是什么”, 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思考“改革的根本是什么”。
教学的根本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大多数教师会说是“学生”,而我认为“教学的根本”即“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每一堂课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中能够通过“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具有难度的一件事。“人”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即“教师”—— “课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交流的结果,而这样的交流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并不是之前那样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一堂课进行的整个过程可以比作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灵活而生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越丰富,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这棵树吸取的养分就越多,自然就生长得越快,课堂结束时这棵树从一颗小树苗长成了一颗枝叶茂盛的大树。怎样才能让每一堂课都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这取决于整个课堂的内容设计。
本人自己的教研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非在课堂中教师参与得越少,学生参与得越多,课堂就会越活跃。学生与教师参与度的提高应是成正比的。“翻转课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东西,需要我们多方位多层面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本人在研究与探索中得出几点关于教学改革的心得。第一,关于“翻转课堂”,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翻转的课堂,而是多样化。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后的课堂应有大量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活动不应局限于“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角色扮演”以及“回答问题”。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目标的综合特性,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是阅读,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将听说类活动加入阅读,英语语言的学习本来就需要综合的课堂。多样化课堂即体现课堂设计的多层面、多角度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拿教材的使用来举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教材内容是不变的,但在说明教材中所要呈现的主题时,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教材中的例子,还是使用另外的学生更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在举例子说明时,又应该考虑展现方式的多样化。虽然用游戏来展示有效果,但不可能每次都用游戏,技能的练习只是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侧重点。PPT也不应该是唯一可用的媒体教学方式,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设计的动态图也是一种可替代的方式。我认为更应该使用传统的板书作为主要展示内容的方式,PPT只是穿插其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取而代之。
第三,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习惯。教学改革的对象不仅是课堂,更应该包括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式与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大部分由他们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来決定,而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又由他们的学习经历来决定。作为教师,要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效率,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将此作为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才能找到教学开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第四,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把教学对象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多层次研究他们学习习惯形成的雏形。应该把这样的研究衍生到家庭以及成长环境,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最终因素,从根源分析,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如果能把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多样化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学改革的根本就是教学的多样化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多层面研究,大量阅读与观摩,让学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参与课堂,而不是单纯地从学生学到学生讲。更多关注语言教学领域最新动态与改革,将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可利用的新的教学法结合,以学生为主,以达到教学最好效果为目的,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理想的改革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目前的大趋势,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不足之处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翻转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改革?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并着手进行实施的工作。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许多同行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可是,改革的根本是什么?在进行翻转课堂中。我观摩了好多次课程后发现,大家都把“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理解为从“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改为 “学生分享——老师听”,这样一种完全翻转课堂角色的改革真的有用并适用吗?我认为要进行改革首先需要思考“教学的根本是什么”, 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思考“改革的根本是什么”。
教学的根本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大多数教师会说是“学生”,而我认为“教学的根本”即“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每一堂课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中能够通过“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具有难度的一件事。“人”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即“教师”—— “课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交流的结果,而这样的交流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并不是之前那样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一堂课进行的整个过程可以比作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灵活而生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越丰富,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这棵树吸取的养分就越多,自然就生长得越快,课堂结束时这棵树从一颗小树苗长成了一颗枝叶茂盛的大树。怎样才能让每一堂课都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这取决于整个课堂的内容设计。
本人自己的教研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非在课堂中教师参与得越少,学生参与得越多,课堂就会越活跃。学生与教师参与度的提高应是成正比的。“翻转课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东西,需要我们多方位多层面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本人在研究与探索中得出几点关于教学改革的心得。第一,关于“翻转课堂”,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翻转的课堂,而是多样化。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后的课堂应有大量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活动不应局限于“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角色扮演”以及“回答问题”。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目标的综合特性,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是阅读,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将听说类活动加入阅读,英语语言的学习本来就需要综合的课堂。多样化课堂即体现课堂设计的多层面、多角度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拿教材的使用来举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教材内容是不变的,但在说明教材中所要呈现的主题时,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教材中的例子,还是使用另外的学生更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在举例子说明时,又应该考虑展现方式的多样化。虽然用游戏来展示有效果,但不可能每次都用游戏,技能的练习只是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侧重点。PPT也不应该是唯一可用的媒体教学方式,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设计的动态图也是一种可替代的方式。我认为更应该使用传统的板书作为主要展示内容的方式,PPT只是穿插其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取而代之。
第三,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习惯。教学改革的对象不仅是课堂,更应该包括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式与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大部分由他们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来決定,而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又由他们的学习经历来决定。作为教师,要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效率,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将此作为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才能找到教学开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第四,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把教学对象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多层次研究他们学习习惯形成的雏形。应该把这样的研究衍生到家庭以及成长环境,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最终因素,从根源分析,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如果能把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多样化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学改革的根本就是教学的多样化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多层面研究,大量阅读与观摩,让学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参与课堂,而不是单纯地从学生学到学生讲。更多关注语言教学领域最新动态与改革,将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可利用的新的教学法结合,以学生为主,以达到教学最好效果为目的,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理想的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