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l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有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监控中心+巡维中心三种变电站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未来的变电站管理模式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变电站;管理模式
  
  
  引言
  变电站管理是变电运行管理的关键部分,目前广州地区主要的变电站管理模式有:有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和监控中心+巡检中心三种。三种模式管理方式大体如下
  有人值班变电站:
  负责变电站的监视、遥控、遥调、巡视、现场操作和设备管理。主要采取不间断轮换值班方式,少部分人员上常白班,目前500kV变电站多数采用该种模式。
  集控中心:
  负责管辖范围内变电站监视、遥控、遥调、巡视、现场操作和设备管理。监控人员采取不间断轮换值班方式,巡视、维护人员主要上常白班。
  监控中心+巡维中心
  监控中心:负责管辖范围内变电站监视、遥控、遥调及转接调度指令操作。采取不间断轮换值班方式。
  巡维中心:负责管辖范围内变电站的巡视、现场操作和设备管理,主要采取上常白班方式。
  1、 各种管理模式优缺点分析
  3.1、有人值班变电站
  优点:
  1)、 日常工作管理集中,有利于保障工作质量。由于班组只需管理单个变电站,各项日常工作可按周期规律进行,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同时站内各类设备配置比较固定,有利于设备管理和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
  2)、 事故或异常响应速度快。24小时有人值班,巡视周期短,变电内出现缺陷或异常时,能较早发现并处理,出现事故时能快速响应处理。
  缺点:
  1)、 运行人员需求量大,人员资源浪费。由于每个站均要求有人24小时值班,所以总人数需求量很大,在变电站内无大修、改造等工程项目时,站内工作量较小,人员资源浪费。
  2)、 不利于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变电站发展到一定数量时,各项管理标准执行难统一。
  (2)、集控中心
  优点:
  1)、 有利于监控人员对事故异常判断。集控中心的监控范围和操作范围相同,监控人员对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熟悉,对信号的理解深刻,对运行监视中出现的异常信息与现场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做出迅速的判断,并减少沟通过程,从而快速、准确向调度员汇报,确保事故处理的安全、高效。
  2)、 有利于较大工作量时的工作安全性。在电网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设备监控、设备接入调试、电网停送电操作等工作能够较为平均分配到各集控中心承担,集控中心能有效掌控工作的进度和相互配合关系,减少了监视、操作、沟通瓶颈,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较高。
  3)、 能一定程度缓解变电运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监控和操作人员角色可以转换,可以较大限度的发挥部分较高技能人员的水平。
  缺点:
  1)、 监控人员总数多,工作效率不高。各个集控中心均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监控人员,集控中心人员在外出操作时必须留下监控人员,若一个地区设多个集控中心,将造成监控人员数量增加,用于操作、巡维的人数相对减少,人员利用效率较低。
  2)、 不利于设备监控、巡维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各集控中心对设备监控和巡维工作管理存在一定差异,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精力同时完成好设备监控、巡维的专业化管理工作,导致监视和巡维工作质量受影响。
  3)、 影响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由于存在多个集控中心,调度联系对象较多,增加了调度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量,一定程度影响电网运行工作效率。
  4)、 对部分较高技术水平人员依赖性强。由于专业化管理较困难,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依靠部分技术水平较高人员把关。
  (3)、监控中心+巡维中心
  优点:
  1)、 监控工作效率较高。设备监控较集控模式下范围更广,更全面,加之信息高度集中汇聚,从而使变电站各类信息收集更便利、更快速。
  2)、 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监控人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备监控,专业化、规范化程度高,便于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集控中心之间存在的管理差异和偏差;同时各巡维中心专注于巡维工作,利于专业化、规划化管理工作。
  3)、 有利于提高监控人员利用效率。当变电站数量达到一定规模,采取监控+巡维模式,将设备监控工作集中交由少数人员进行专业化运作,能有效增加巡维人员数量,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设备巡视维护当中,人员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4)、 有利于调度人员工作。调度联系对象得到有效压减,减少了调度员的沟通协调工作量(特别在事故处理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缺点:
  1)、 对自动化、通信设备可靠性要求提高。由于采取集中监控的模式,必须在自动化、通信设备非常可靠的情况下,监控系统才能较准确的反应现场真实情况,如果经常误发信或漏发信,监视工作效率将较低。
  2)、 对监控手段和监控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电网发生重大事故时,由于监控中心信息收集高度集中,短时间内设备故障、异常等信息量急剧上升,只有在监控系统的信息内容规范、精简,监控人员技术技能水平过硬的条件下事故的才能得到迅速、正确处理。
  3)、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操作的沟通协调工作量。停送电操作监控中心与巡维中心需交叉配合,对一项操作任务来说,客观上加大了沟通协调工作量,特别在检修高峰期,容易发生操作瓶颈,降低工作效率。
  2、 变电站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探讨
  选择何种变电站管理模式,应充分考虑电网发展、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配置的客观条件,并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选取。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数量日益增加,无人值班变电站将是主要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国网部分地区,如重庆超高压500kV变电站已开始向无人值班站管理模式过渡。
  对于无人值班的集控中心和监控+巡维中心两种模式,在电网架构变化大,工作量、操作量、调试量、監控信号量大,设备水平、电网及通信网络可靠性还不高以及变电运行人员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集控中心模式有其适宜性。但随着电网、设备水平提高、程序化操作等相关技术和运行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流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实施监控中心+巡维中心的管理模式,较集控中心管理模式更为合适,也更先进。监控中心+巡维中心管理模式在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思路下进行工作,能更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优化运作模式,优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监控+巡维”模式将成为未来变电站管理的发展方向。
  3、 结束语
  变电站管理在变电管理中至关重要,监控中心+巡维中心将是未来变电站管理的发展方向,采用监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不仅能有效节省人力财力资源,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专业化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公司在河北建设服务中心工程中的施工经验以及收集到的大量相关的资料对不锈钢管道卡压连接技术的施工应用阐述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  前 言  薄壁不锈钢管是我国近年快速发展的高档建材,常采用卡压连接方式安装,在我国新建的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在工程中的施工经验以及收集到的大量相关的资料对不锈钢管道卡压连接技术的施工应用阐述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特
期刊
摘要:体系转换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主体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工序复杂、施工控制要求很高。本文通过对体系转换施工技术原理、技术准备、施工机具、施工方法等的论述,介绍和总结了该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 体系转换 施工技术 要点 应用  1、体系转换的原理  1.1体系转换施工原理  体系转换是预应力砼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的一大关键工作,主要是指在上部结构主缆、索夹、吊索及梁体施工完
期刊
唐华银褐煤干燥示范装置是国家重点技术开发工程,此工程引进美国LFC轻度煤气化技术,利用东乌珠穆沁旗额合宝力格煤田的特根召井田煤,投资建设日处理1000吨褐煤的干燥项目,对该区丰富的低阶煤进行干燥提质。  原煤3#栈桥是煤原料从原煤贮仓到提炼装置的运输枢纽,此工程栈桥为钢结构通廊栈桥,跨度为92.2米,栈桥宽度为6米。高度为0米到62.25米,坡度为39.16度。钢柱将栈桥分为HJ-1,HJ-2,H
期刊
摘要:介绍了某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根据地层条件分析了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层;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及地质概况  1.1 工程概况  临沂市某小区住宅楼位于临沂市南坊新区,该工程施工场区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本工程共设计Φ600mm钻孔灌注桩110支,Φ800mm钻孔灌注桩105支,设计桩长17m,桩身混凝土理论方量约为1500m3。  1.2工程施工条件  1.2.1现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等级公路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    反射是加铺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反射裂缝一经出现,水分的浸入、氧化以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常常加速反射裂缝向四周扩展,形成更为严重的其它病害。  沥青加铺层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为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单纯依靠增加加铺层厚度有其弊端,一方面增加厚度受到路面标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如何控制软土地层中将地铁深基坑的变形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宁波地铁一号线海晏北路站基坑施工为例,总结分析了软土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技术,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铁深基坑;变形控制。    地铁深基坑施工绝大多数位于密集城市中心,基坑周边密布着各类建构筑物、管线、道路以及地下隧道,周边环境复杂,而基坑作为一个临
期刊
1、桥梁病害诊断分析  混凝土结构桥梁的病害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引起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从引起病害的原因来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混凝土結构损伤与破坏;第二类是由荷载作用或设计、施工不当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损伤。  1.1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损伤或破坏  1)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渗透进混凝土中的CO2或其它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一
期刊
摘要:本文对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    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分析方法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分析采用普通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两大类。它们彼此补充,相互验证,同时也都要受到原型观测成果的检验。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①材料力学法,又称重力分析法,是目前广为
期刊
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的一种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原因,常常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表面质量缺陷,以致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质量。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量缺陷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清水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表面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控制措施。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网改造对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与可靠性提出了亟待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量多面广的复杂系统,近年来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进行了多次配电网自动化的试点工作。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电网配网自动化发展中的一些实用性问题如馈线自动化功能配置、通信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以提高供电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