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教材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教材观,有效驾驭新教材,并将传统教材与新教材融会贯通,让教材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载体。
关键词:思想品德;驾驭教材;全面发展
教材就是在教育教学阶段用到的材料与信息的综合。教材可以分为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广义教材就是在教学中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而狭义教材就是简单地指课本。对于新课改内容来讲,教材对学生来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有效进行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依据。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依据课程有效地驾驭教材,把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将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有机融合,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一、教材在课程标准化中的地位
对于课程标准化,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阐述的观点和延展技能等内容选择最恰当地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基于教材是处理和驾驭教材的基础,也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基于教材”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主要表现为:
1.不结合学情,脱离实际。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创造,把学生难理解或者不能理解的都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讲解给学生,把死板教材赋予一定的生命活力。可是,有些教师就对教材上的内容缺乏思考,一味地按部就班,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了“讲读课”,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获得开发知识的潜能,还让学生在认知上的情感有了限制。
2.教师教学脱离书本。在新改教材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资源,学生不学教材内容就会在认知事物上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就是冷落教材。一是教师忽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过于强调教材滞后性,这样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文本。这种现象在教师评优课上尤为明显,许多教师为了得到学生和评委的关注,过多地投入到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甚至一节课都没有阅读教材,而教材中很贴近实际的案例就与学生失之交臂。另一个就是不全面地强调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有些教师就拿网络问题对学生进行严格管教,怕学生了解的多了就会逃去网吧,却忽视了网络有益的一面。
3.对教材的重点不予正确地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教材重点上不能很好把握,而突出教材重点,是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调研中,有许多教师都对教材重点很难把握,导致主次颠倒,教材重点就被无形删减了,课标要求也就没能落到实处。
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才能超越教材。课程标准是按照国家课程基本纲领内容所编制的,是教材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驾驭教材的基本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在青春成长期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为主,纵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材就是把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并以学生能接受的形式排版出来。
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新目标,领悟新课标的意图。与此同时还要以新课标标准为准绳,不能随意违背教材内容,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学生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相结合。
再就是要把握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充分掌握教材基本框架和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并能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产生的疑点、难点都要有效地进行突破。最后,就要把传统教材和新版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标准基础上,体现教材价值,准确构建教材知识体系,衔接好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新旧知识交替过程也要衔接好。
二、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新课程提倡的主要理念是,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它是师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正视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扬新目标、新思想、新思维。笔者对创生教材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实质上出发,思想道德课是关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课程,更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倡导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展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关注社会焦点话题,并通过自主体验达到思想升华和品德内化,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第二,把创生教材运用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中去,这就要在转变学习方式上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上进行。教师驾驭教材时转变传统理念,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全面落实,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挥集体智慧,尊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创生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化,把教材中处于静止的内容与动相结合起来,把教材中无趣的事物与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涉及到的应用相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强。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接受,这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我国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的教学来自于教师与教材完美的契合,教师进行教学时掌握教学技能,把教学中展现出的智慧、思想领域各方面都得到升华,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驾驭教材。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0.
[3]陈向明.创造性教材会出现哪些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吴铭.从课堂新标准看新教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思想品德;驾驭教材;全面发展
教材就是在教育教学阶段用到的材料与信息的综合。教材可以分为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广义教材就是在教学中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而狭义教材就是简单地指课本。对于新课改内容来讲,教材对学生来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有效进行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依据。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依据课程有效地驾驭教材,把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将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有机融合,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一、教材在课程标准化中的地位
对于课程标准化,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阐述的观点和延展技能等内容选择最恰当地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基于教材是处理和驾驭教材的基础,也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基于教材”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主要表现为:
1.不结合学情,脱离实际。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创造,把学生难理解或者不能理解的都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讲解给学生,把死板教材赋予一定的生命活力。可是,有些教师就对教材上的内容缺乏思考,一味地按部就班,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了“讲读课”,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获得开发知识的潜能,还让学生在认知上的情感有了限制。
2.教师教学脱离书本。在新改教材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资源,学生不学教材内容就会在认知事物上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就是冷落教材。一是教师忽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过于强调教材滞后性,这样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文本。这种现象在教师评优课上尤为明显,许多教师为了得到学生和评委的关注,过多地投入到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甚至一节课都没有阅读教材,而教材中很贴近实际的案例就与学生失之交臂。另一个就是不全面地强调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有些教师就拿网络问题对学生进行严格管教,怕学生了解的多了就会逃去网吧,却忽视了网络有益的一面。
3.对教材的重点不予正确地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教材重点上不能很好把握,而突出教材重点,是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调研中,有许多教师都对教材重点很难把握,导致主次颠倒,教材重点就被无形删减了,课标要求也就没能落到实处。
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才能超越教材。课程标准是按照国家课程基本纲领内容所编制的,是教材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驾驭教材的基本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在青春成长期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为主,纵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材就是把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并以学生能接受的形式排版出来。
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新目标,领悟新课标的意图。与此同时还要以新课标标准为准绳,不能随意违背教材内容,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学生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相结合。
再就是要把握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充分掌握教材基本框架和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并能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产生的疑点、难点都要有效地进行突破。最后,就要把传统教材和新版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标准基础上,体现教材价值,准确构建教材知识体系,衔接好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新旧知识交替过程也要衔接好。
二、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新课程提倡的主要理念是,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它是师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正视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扬新目标、新思想、新思维。笔者对创生教材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实质上出发,思想道德课是关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课程,更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倡导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展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关注社会焦点话题,并通过自主体验达到思想升华和品德内化,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第二,把创生教材运用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中去,这就要在转变学习方式上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上进行。教师驾驭教材时转变传统理念,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全面落实,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挥集体智慧,尊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创生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化,把教材中处于静止的内容与动相结合起来,把教材中无趣的事物与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涉及到的应用相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强。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接受,这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我国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的教学来自于教师与教材完美的契合,教师进行教学时掌握教学技能,把教学中展现出的智慧、思想领域各方面都得到升华,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驾驭教材。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0.
[3]陈向明.创造性教材会出现哪些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吴铭.从课堂新标准看新教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