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加上学校体育设施相对不完善,体育器材也相对不足,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如不加以消除,很难将体育课的教学功能完全地体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障碍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91-02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加上学校体育设施相对不完善,体育器材也相对不足,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如不加以消除,很难将体育课的教学功能完全地体现;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就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以下几方面心理障碍
(一)焦虑恐惧心理
教学内容不适宜,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中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大纲,缺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材陈旧、单调,而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从而是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天性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无趣无味,一些高难度项目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器械体育练习中,若器材较少,加之缺乏一些保护性的措施,容易造成学生尤其是胆量较小或体质较差的学生产生一种焦虑甚至是害怕的心理,从而影响动作及技术的掌握,教学任务难于完成或完成不好,教学的预期目标难以达到。
(二)自卑心理
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往往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一旦学习过程中,若动作没有完成,或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常会在上课学习或练习中缺乏信心而处于被动态。
(三)抵触心理
在一般的县城学校,体育师资相对薄弱,在教学中常会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简单粗暴的教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不公平,采取挖苦讥讽的语言,都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但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苦劳、烦闷、抑郁的心理状态。仪表不端,教态不严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枯燥单板,缺乏趣味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消极,注意力涣散等心理障碍。若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一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标准的任务,却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教学任务常常无法完成。
(四)应付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好坏无所谓;这种重文轻武,中智力轻体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最终还是以文化科目考试成绩来衡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基本上认为体育是“副”科,上不上无关紧要,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上体育课就是打球或者玩,对体育课的目的一片空白;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体育达标才能参加中、高考或中专毕业,体育也列为考试科目且占有一定人分数,然而规定的落实及体育成绩的测试漏洞甚多,把关不严,基本是有名无实: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抱着一种应付心理,动作掌握的好坏均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现,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体育活动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而上述心理障碍的存在,若教师无法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当然也无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
二、解决这些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将学生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程度
体育教学显然不同于其它教学,它是以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终极目的,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方法将学生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家庭环境等因素;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循序渐进,不断减轻直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这部分学生由“厌、怕”学转为“好”学。要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谓的“快乐体育”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推广快乐体育后,要以小型多样、游戏性强的项目代替一些技能性强、追求成绩的项目,使学生人人都能即学即会,即时主动地参与其中。学校运动会的项目也应进行相应改革,可以适当增加跳绳、棋类、拔河、体操、桥牌等小型比赛活动,以增加娱乐性与参与性。通过举行这些团体性和健身性的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不但获得了运动技能,也愉悦了身心。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理论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学内容要按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选修课和专项课,把愉快教育引入教学中。因此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 有现代气息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韵律体育与舞蹈等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常给学生以快乐、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对逐步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不断减弱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处理好师生关系
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不要无端地责怪学生,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成功地处理一些准突发事件,可提高教师自身在学生中威信;例如:某学生做技术动作时手臂扭伤,教师及时进行救护处理,并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碰到类似事件的救护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依靠感、信任感,久而久之,学生的恐惧心理自然界会慢慢化解。 (四)在体育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培养自信心
在体育课的练习时,教师应把每次课的练习任务定得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掌握,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高一些的要求,而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降低要求或者换项使其完成任务,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投篮(三步上篮)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示范时的完整动作,教师也可以对其要求高一些,如动作的准确、熟练和优美,以及投篮命中率等。对其他学生可以采用慢动作学习和走着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所做的动作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把技术动作基本完成就可以。对待那些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分解动作学习和局部动作学习的方法,甚至是换项完成练习。
我曾经教过一个体重180多斤的男生,受身体条件的影响,体育课上的很多练习他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为了让他同样感受到完成练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我就在别人跑100米短跑时,让他跑400米的慢跑,不计时间;别人练习急行跳远和跳高时,我让他练习蹲起;别人跑1000米长跑时,我让他练1200米的走跑交替练习,这样既能保证他的安全,又能让他体会到完成老师要求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次课都有收获,都能体会到努力后的成功。
(五)教学中注意信息的反馈
教学中注意信息的反馈,一个动作教完了,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此时可利用教学中休息时段与学生互相探讨,这样既可摸清学生掌握的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学内容的继续提供了依据。
(六)评价学生要恰如其分
评价学生要恰如其分,对待后进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灰心,不放弃,用真心感化他们,并及时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技术动作的指导,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动作打要领,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体质,还可以从中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总之,我们必须加强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以获得真正健康快乐且富有成效的体育教学,培养体魄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障碍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91-02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加上学校体育设施相对不完善,体育器材也相对不足,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如不加以消除,很难将体育课的教学功能完全地体现;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就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以下几方面心理障碍
(一)焦虑恐惧心理
教学内容不适宜,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中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大纲,缺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材陈旧、单调,而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从而是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天性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无趣无味,一些高难度项目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器械体育练习中,若器材较少,加之缺乏一些保护性的措施,容易造成学生尤其是胆量较小或体质较差的学生产生一种焦虑甚至是害怕的心理,从而影响动作及技术的掌握,教学任务难于完成或完成不好,教学的预期目标难以达到。
(二)自卑心理
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往往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一旦学习过程中,若动作没有完成,或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常会在上课学习或练习中缺乏信心而处于被动态。
(三)抵触心理
在一般的县城学校,体育师资相对薄弱,在教学中常会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简单粗暴的教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不公平,采取挖苦讥讽的语言,都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但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苦劳、烦闷、抑郁的心理状态。仪表不端,教态不严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枯燥单板,缺乏趣味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消极,注意力涣散等心理障碍。若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一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标准的任务,却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教学任务常常无法完成。
(四)应付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好坏无所谓;这种重文轻武,中智力轻体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最终还是以文化科目考试成绩来衡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基本上认为体育是“副”科,上不上无关紧要,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上体育课就是打球或者玩,对体育课的目的一片空白;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体育达标才能参加中、高考或中专毕业,体育也列为考试科目且占有一定人分数,然而规定的落实及体育成绩的测试漏洞甚多,把关不严,基本是有名无实: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抱着一种应付心理,动作掌握的好坏均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现,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体育活动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而上述心理障碍的存在,若教师无法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当然也无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
二、解决这些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将学生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程度
体育教学显然不同于其它教学,它是以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终极目的,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方法将学生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家庭环境等因素;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循序渐进,不断减轻直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这部分学生由“厌、怕”学转为“好”学。要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谓的“快乐体育”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推广快乐体育后,要以小型多样、游戏性强的项目代替一些技能性强、追求成绩的项目,使学生人人都能即学即会,即时主动地参与其中。学校运动会的项目也应进行相应改革,可以适当增加跳绳、棋类、拔河、体操、桥牌等小型比赛活动,以增加娱乐性与参与性。通过举行这些团体性和健身性的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不但获得了运动技能,也愉悦了身心。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理论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学内容要按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选修课和专项课,把愉快教育引入教学中。因此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 有现代气息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韵律体育与舞蹈等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常给学生以快乐、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对逐步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不断减弱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处理好师生关系
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不要无端地责怪学生,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成功地处理一些准突发事件,可提高教师自身在学生中威信;例如:某学生做技术动作时手臂扭伤,教师及时进行救护处理,并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碰到类似事件的救护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依靠感、信任感,久而久之,学生的恐惧心理自然界会慢慢化解。 (四)在体育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培养自信心
在体育课的练习时,教师应把每次课的练习任务定得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掌握,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高一些的要求,而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降低要求或者换项使其完成任务,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投篮(三步上篮)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示范时的完整动作,教师也可以对其要求高一些,如动作的准确、熟练和优美,以及投篮命中率等。对其他学生可以采用慢动作学习和走着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所做的动作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把技术动作基本完成就可以。对待那些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分解动作学习和局部动作学习的方法,甚至是换项完成练习。
我曾经教过一个体重180多斤的男生,受身体条件的影响,体育课上的很多练习他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为了让他同样感受到完成练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我就在别人跑100米短跑时,让他跑400米的慢跑,不计时间;别人练习急行跳远和跳高时,我让他练习蹲起;别人跑1000米长跑时,我让他练1200米的走跑交替练习,这样既能保证他的安全,又能让他体会到完成老师要求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次课都有收获,都能体会到努力后的成功。
(五)教学中注意信息的反馈
教学中注意信息的反馈,一个动作教完了,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此时可利用教学中休息时段与学生互相探讨,这样既可摸清学生掌握的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学内容的继续提供了依据。
(六)评价学生要恰如其分
评价学生要恰如其分,对待后进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灰心,不放弃,用真心感化他们,并及时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技术动作的指导,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动作打要领,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体质,还可以从中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总之,我们必须加强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以获得真正健康快乐且富有成效的体育教学,培养体魄健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