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案和导学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于是,使用由“怎样教”过渡到“如何学”的学历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必然。有效实施课堂观察,逐步完成传统教案向学历案的过渡,是专业教师需要考虑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物理学科素养;学历案;课堂观察;评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学科品格和学科能力,是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后具有物理特质的修养素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
学生要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参与学习。以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获取、整合、转化、创新的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力”的形成,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根据学习科学的理论(布兰福特),学习的本质是认知经验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变化,是学习者在获得某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衍生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儿童不仅能建构自我图示,而且能建构自己的学习理论。儿童自主学习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方式的制约,教师的直接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反馈、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的讨论、学习行为上的合作,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关注“怎么教”,教师竭尽全力传递拥有的知识信息,不够重视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呈现方式是否科学,评价方式仅仅限于“老师教了,学生会做”;而学生面对教学信息的海量输入,无法进行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和二次信息的整理,无法落实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同时能够独立建构、整合、拓展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案必须由教师的立场转化为学生的立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的“学历案”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学历案”的研究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科的核心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学习力”的缺失,造成学生的“伪学习”,因此急需改变“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听懂了却不会做”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从“教案的革命”入手。
“学历案”的研究认为,“学历案”与“教案”(导学案)的区别在于:(1)备课立场将“教”的逻辑转化为“学”的逻辑,即采用逆向设计法,先定学习目标,再定评价任务,最后才设计学习过程;(2)用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建构特点的语言设计“学历案”中相关线索;(3)“学历案”的构成要素以“学生如何学会”作为主线,由“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训练、学后反思”六大部分组成;(4)以“学生达成一个学习主题目标的整体学习过程”设定学习量。
既然课堂教学的定位和思路发生改变,那么课堂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也会随之调整。如何在“学历案”的背景下做出科学、全面、准确、客观的完整学习主题教学评价,是推行应用“学历案”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建设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自主探究的引领者、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相长的合作者,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何依托“学历案”的设计主线来评价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的行为,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这种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是对教师专业的听课、评课能力的要求。
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统计、研究的过程,并在该基础上思考学生学习状态是否改善,学生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得当等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主要的关注点投射在学生身上,即使确定的观测点不是学生,也最终通过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么样来评价课堂。
课堂观察总的来说可以从四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即“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其中,各个维度又有许多分维度,如“学生学习维度”分为:(1)学生如何突破重难点;(2)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3)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学生参与的深度;(5)学生参与的广度等。尽管观察角度对应的是学生,但是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很容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硬性引导,表现出教的思路,而不是学生学的思路。下面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形变和弹力”作为分析课例。
一、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反映出的“学习目标”设计
1.理解形变、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复习“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方式。
2.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3.理解弹力的定义,并且能够根据弹力的定义判断某些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
4.尝试如何判断没有明显形变特征的物体的弹力方向的方法并说明依据。
5.尝试总结高中阶段涉及的弹力类型及判断其弹力的方法。
6.什么类型的弹力可以直接计算?理解胡克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7.不能直接计算的某些类型的弹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判断其大小。
8.相应例题(略)。
分析。
1.許多角度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硬性指令,反映的是教师“如何教”,缺少学生“如何学”的线索,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
2.未用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及建构知识的文字设计相应问题。
3.未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角度和探究行为对学生学习的渐进性的重要影响。
4.应考虑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对应采取的“因材施教”的措施。
二、学历案的尝试设计 1.任务1: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1)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被拉伸,外力撤除后恢复原状。
(2)弹簧在重物作用下被压缩,重物撤除后恢复原状。
(3)海绵表面放置重物后发生凹陷,重物撤除后恢复原状。
(4)橡皮泥被手压扁,手撤除后恢复原状。
(5)感受手压弹簧的感觉。
讨论分析。
(1)弹力的产生是否需要“直接接触”。
(2)弹力的产生基于什么类型的形变。
(3)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4)尝试描述弹力的概念。弹力会发生在没有形变的物体之间吗?
(5)能否感受上述例子中弹力的方向。
2.任务2:在上述例子中:
(1)彈力的方向与产生形变的物体的形变有关联吗?
(2)尝试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弹力,注意“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的体现。
(3)感受物体形变方向和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关系,总结弹力方向的特点。
3.任务3:
(1)利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的小实验理解胡克定律,感受弹簧劲度系数的特点并熟练运用胡克定律。
(2)尝试画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函数关系图,在忽略误差的前提下,认定应属于数学上的什么函数图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尝试理解函数关系图中可以反映哪些物理量。
4.任务4:难点(教师做必要的引导,因材施教)。
(1)尝试考虑高中阶段涉及哪些类型(接触面、轻绳、轻弹簧、轻杆)的弹力,是否可以直接计算大小,如果不行,可以考虑用学过的什么方法处理。
(2)尝试利用学过的方法总结这些弹力的方向特点。
(3)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判断某些问题中的弹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弹力方向如何判断;如果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通过上述课例的比较,我们发现传统教案(导学案)的主体定位多为“教师如何教”,而现阶段“学历案”行为主体的定位则为“学生如何学”,并且注重学生对学习信息的二次或多次建构、重组、衍生、拓展、探究及质疑,也更符合对学生学科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认知途径。因此,课堂观察评价的维度必然在学生“如何学”的主线上进行关注,必然在“学生学会了多少”上进行目标达成、角度观察、衡量标准、手法应用、策略引导等方面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崔允漷,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美)布兰福特.人是怎么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么上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物理学科素养;学历案;课堂观察;评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学科品格和学科能力,是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后具有物理特质的修养素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
学生要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参与学习。以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获取、整合、转化、创新的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力”的形成,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根据学习科学的理论(布兰福特),学习的本质是认知经验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变化,是学习者在获得某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衍生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儿童不仅能建构自我图示,而且能建构自己的学习理论。儿童自主学习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方式的制约,教师的直接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反馈、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的讨论、学习行为上的合作,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关注“怎么教”,教师竭尽全力传递拥有的知识信息,不够重视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呈现方式是否科学,评价方式仅仅限于“老师教了,学生会做”;而学生面对教学信息的海量输入,无法进行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和二次信息的整理,无法落实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同时能够独立建构、整合、拓展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案必须由教师的立场转化为学生的立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的“学历案”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学历案”的研究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科的核心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学习力”的缺失,造成学生的“伪学习”,因此急需改变“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听懂了却不会做”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从“教案的革命”入手。
“学历案”的研究认为,“学历案”与“教案”(导学案)的区别在于:(1)备课立场将“教”的逻辑转化为“学”的逻辑,即采用逆向设计法,先定学习目标,再定评价任务,最后才设计学习过程;(2)用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建构特点的语言设计“学历案”中相关线索;(3)“学历案”的构成要素以“学生如何学会”作为主线,由“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训练、学后反思”六大部分组成;(4)以“学生达成一个学习主题目标的整体学习过程”设定学习量。
既然课堂教学的定位和思路发生改变,那么课堂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也会随之调整。如何在“学历案”的背景下做出科学、全面、准确、客观的完整学习主题教学评价,是推行应用“学历案”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建设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自主探究的引领者、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相长的合作者,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何依托“学历案”的设计主线来评价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的行为,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这种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是对教师专业的听课、评课能力的要求。
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统计、研究的过程,并在该基础上思考学生学习状态是否改善,学生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得当等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主要的关注点投射在学生身上,即使确定的观测点不是学生,也最终通过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么样来评价课堂。
课堂观察总的来说可以从四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即“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其中,各个维度又有许多分维度,如“学生学习维度”分为:(1)学生如何突破重难点;(2)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3)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学生参与的深度;(5)学生参与的广度等。尽管观察角度对应的是学生,但是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很容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硬性引导,表现出教的思路,而不是学生学的思路。下面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形变和弹力”作为分析课例。
一、传统的教案(导学案)反映出的“学习目标”设计
1.理解形变、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复习“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方式。
2.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3.理解弹力的定义,并且能够根据弹力的定义判断某些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
4.尝试如何判断没有明显形变特征的物体的弹力方向的方法并说明依据。
5.尝试总结高中阶段涉及的弹力类型及判断其弹力的方法。
6.什么类型的弹力可以直接计算?理解胡克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7.不能直接计算的某些类型的弹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判断其大小。
8.相应例题(略)。
分析。
1.許多角度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硬性指令,反映的是教师“如何教”,缺少学生“如何学”的线索,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
2.未用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及建构知识的文字设计相应问题。
3.未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角度和探究行为对学生学习的渐进性的重要影响。
4.应考虑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对应采取的“因材施教”的措施。
二、学历案的尝试设计 1.任务1: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1)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被拉伸,外力撤除后恢复原状。
(2)弹簧在重物作用下被压缩,重物撤除后恢复原状。
(3)海绵表面放置重物后发生凹陷,重物撤除后恢复原状。
(4)橡皮泥被手压扁,手撤除后恢复原状。
(5)感受手压弹簧的感觉。
讨论分析。
(1)弹力的产生是否需要“直接接触”。
(2)弹力的产生基于什么类型的形变。
(3)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4)尝试描述弹力的概念。弹力会发生在没有形变的物体之间吗?
(5)能否感受上述例子中弹力的方向。
2.任务2:在上述例子中:
(1)彈力的方向与产生形变的物体的形变有关联吗?
(2)尝试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弹力,注意“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的体现。
(3)感受物体形变方向和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关系,总结弹力方向的特点。
3.任务3:
(1)利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的小实验理解胡克定律,感受弹簧劲度系数的特点并熟练运用胡克定律。
(2)尝试画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函数关系图,在忽略误差的前提下,认定应属于数学上的什么函数图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尝试理解函数关系图中可以反映哪些物理量。
4.任务4:难点(教师做必要的引导,因材施教)。
(1)尝试考虑高中阶段涉及哪些类型(接触面、轻绳、轻弹簧、轻杆)的弹力,是否可以直接计算大小,如果不行,可以考虑用学过的什么方法处理。
(2)尝试利用学过的方法总结这些弹力的方向特点。
(3)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判断某些问题中的弹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弹力方向如何判断;如果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通过上述课例的比较,我们发现传统教案(导学案)的主体定位多为“教师如何教”,而现阶段“学历案”行为主体的定位则为“学生如何学”,并且注重学生对学习信息的二次或多次建构、重组、衍生、拓展、探究及质疑,也更符合对学生学科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认知途径。因此,课堂观察评价的维度必然在学生“如何学”的主线上进行关注,必然在“学生学会了多少”上进行目标达成、角度观察、衡量标准、手法应用、策略引导等方面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崔允漷,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美)布兰福特.人是怎么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么上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