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大学生是西藏社会与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状况对未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以西藏民族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名藏族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理财心理特征、在校期间理财状况、个人理财行为导向等理财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提升藏族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00-03
西藏民族学院是唯一在内地开办的西藏高等学校,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建校五十六年来为西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我校藏族学生具有个性质朴、刻苦勤奋和内向等特点,他们是西藏社会与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状况对未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大学期间是藏族大学生学习个人理财知识的黄金时间,具备基本理财意识、拥有良好理财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藏族大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对西藏民族学院就读的藏族大学生的理财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一)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西藏民族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为经管专业与非经管专业)的200名藏族学生,并从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200名藏族学生(其中男生115名、女生85名)来自大中城市32人,来自城镇59人,来自农牧区109人。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的调查方法包括两种: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随机选择大约15名学生进行初步访谈,目的是了解我校藏族大学生理财的心理特征、在校期间理财状况、个人理财行为导向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理财调查问卷。本次藏族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已剔除填写不规范问卷),有效回收比例为93%,回收有效问卷数覆盖全校不同学院的在校藏族学生,其中经管专业占42%,非经管专业占58%,不同专业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藏族大学生经济来源渠道单一,经济状况差异明显、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大。藏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地区和农牧区,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我校藏族学生的资金来源除父母提供以外,还包括学校各种困难补助、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及社会奖学金、亲友资助、打工收入等等。本次问卷调查中藏族大学生经济来源的结果显示:我校90.6%的藏族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来源在两个以上的藏族大学生只占34.5%;有8.6%的大学生能依靠自己获得部分收入,完全依靠自己勤工俭学、打工解决经济来源的藏族大学生只有1名。综上,我校藏族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父母,渠道较单一。相对汉族大学生,藏族学生独立谋生能力相对较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藏族学生汉语能力比较弱,远离家乡到内地求学,多数是第一次离开西藏,对内地环境适应过程较长,较难利用兼职缓解其经济压力。
2.理财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经济独立意识差。在进行个人理财访谈时,几乎所有藏族大学生都提出了“我无财可理”,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学生只需做到收支平衡即可,殊不知,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强化自己的理财观念,收支平衡正是学生理财的基本要求,有70%的藏族大学生知道“开源节流”这一基本的理财理念,但是对于“个人理财”的概念并不能准确表述,甚至有34%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攒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还显示:非经管专业的藏族大学生有64%认为理财是毕业有收入之后的事,此比率在经管专业学生是41%。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藏族大学生在内地求学,受以往就业传统的影响,学习动机相对内地生源学生小,对学习重要性及其对就业影响的认识不够。而我校在对经管专业区内班学生的开课计划中,涉及“个人理财”、“财商”的课程极少,非经管专业基本无相关课程,再加上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和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解上的一些障碍,直接影响藏族大学生对理财观的建立。即使有渴求掌握理财知识的藏族大学生也存在理财知识匮乏、理财技能薄弱的现象。
3.支出没有计划、无记账习惯,消费结构不合理。参与本次调查的200名大学生,来自大中城市32人,来自大中城市(如拉萨、日喀则等市)占16%,来自城镇的学生占29.5%,来自农牧区占54.5%,由于农区、牧区藏族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并不富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平均月支出在500元之内的有31人,占15.5%;500元~1 000元的126人,占63%;1 000元~2 000元的有34人,占17%;2 000元以上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5%。在消费支出结构包括5项,分别是饮食、日用品、通讯、网络、交际和学习支出。经管与非经管专业学生在5项支出中的比率差别不大,其中饮食和日用品是维持生活的必须支出,具有刚性,占主要部分。但是通讯和交际支出比例明显过高,这与藏族大学生注重友情有关,而学习支出比例明显偏低,甚至有些学生此项目消费为0,说明部分大学生尚未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位置,显示出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在是否记账方面,非经管专业有记账习惯的仅占其总人数的11%;而经管专业有43%的同学会将日常消费记账,还有同学甚至编制预算,对于此项目的回答可能与学生的专业有关。综合记账比率,无记账习惯的同学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表现是:收支不平衡,在月末或学期末时需要借钱,甚至借钱买票返家。
4.不了解大学生理财渠道与方式,风险意识淡薄。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非经管专业没有学生选择理财产品投资,经管专业有5%的藏族大学生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理财,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余额宝)、股票,其中投资额度2 000以下的占87%,2 000元以上的占13%。适合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包括银行存款、商业保险、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各有大小,出于稳健性的考虑,股票由于风险大并不适合在校大学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起点高,大学生难以投资,其他几种均适合在校大学生。但是进行投资的藏族大学生中,有56%的学生无法列举或列举不全这些理财方式,也无法分析其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将闲散资金投资于货币基金——余额宝,也无法说清楚其“七日年化收益率”的含义,这反映了藏族大学生在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未提前了解、分析理财方式与渠道、风险与收益,这样的投资对个人理财能力的提高影响甚微。 二、提高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的建议
1.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使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金钱观,提高“财商”。对藏族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要发挥对大学生个人理财和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将藏族大学生视为“理性的经济人”,重视理财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理财是人生的必修课。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基础上建立起巨大的财富,才能建立起金钱的财富。家长要教大学生认识金钱的重要性与作用,如果理性地对待金钱、如何去赚钱以及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理性的“花钱”,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由于我校藏族学生远离家乡求学,家长通常会担心孩子受苦,而一次性给学生巨额生活费,学生如果理财能力不强、消费无计划,很可能出现花钱无度,甚至挥霍、浪费。因此家长应针对孩子的特点决定生活费的支付方式及金额,让孩子逐步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怎样通过自己的安排使收支平衡。第二,学校也应在加强对藏族大学生“四观”教育,让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上,大学生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要拥有理财观念和“财商”,具体做法包括:在新生教育时,应增加理财教育,进入大学之后,无论时间上还是金钱上相对高中有了更大自由,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有限的金钱限度内,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学会把知识变成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使自己在学校实现财务自由。
2.进行理财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消费道德引导。藏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内地求学藏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因此,对于即将步入西藏经济社会的当代藏族大学生,理财应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让藏族大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全方位教育。目前西藏民族学院开设的涉及理财的课程仅有《财务管理》、《公司理财》、《ERP沙盘模拟经营》等,涉及的专业主要是经管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等,这对于全校数千名藏族大学生的理财知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设全校性的理财类选修课就非常必要,如《理财学》、《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创业常识与沙盘模拟经营》、《消费经济学》等,这些理财课程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可以通过开设这些选修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理论知识与方法技巧,利用有限的财富和理财知识,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全面提升学生对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理论认识。
3.提高藏族大学生理财兴趣,应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多样化方式营造学校理财氛围。由于我校藏族学生在高中之前都在西藏自治区读书,而西藏的基础教育较内地落后,农牧区尤其如此,有些藏族大学生汉语能力不强、学习基础较差,来到内地后,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在学业上表现出学识浅薄、成绩不佳、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等特征。因此,对藏族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必须结合其特点进行,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似,藏族大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学校应注重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营造学校理财氛围,这些措施包括:组织“校园理财知识竞赛”、“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网络虚拟投资大赛”、“理财读书笔记交流会”等活动;请有关个人理财专家、优秀校友走进大学校园,开展个人理财讲座,高屋建瓴地给学生介绍个人理财以及消费道德的新思想、新成果,还可请专业银行理财人员讲述银行卡的功能,合理使用银行卡理财的技巧等;在校园播放有关理财的电影,如《解构企业》、《华尔街》、《硅谷传奇》、《优势合作》等。此外,在内地的藏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信的情况,有些藏族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及选听相关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财知识,但是却不敢进行投资活动,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实践经验太少,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实践理财教育,提升藏族学生的自信。具体方法包括:第一,利用学校的西藏自治区重点会计实验室进行理财训练、指导个人理财规划;第二,针对藏族大学生就业地主要为西藏的特点,进行西藏就业创业指导,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特点及努力方向,合理安排大学的时间和金钱,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理财教育带动就业,防止学生盲目创业;第三,组织以个人理财教育为主题的参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尤其是对于贫困藏族学生,提供相关勤工俭学岗位,既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又能让他们融入社会,提高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财实践能力,为今后就业、服务西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琳.大学生个人独立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以某高校本科生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2009,(3).
[2] 刘倩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3] 卢慧婷.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品与质量,2010,(S5).[责任编辑 吴 迪]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00-03
西藏民族学院是唯一在内地开办的西藏高等学校,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建校五十六年来为西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我校藏族学生具有个性质朴、刻苦勤奋和内向等特点,他们是西藏社会与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状况对未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大学期间是藏族大学生学习个人理财知识的黄金时间,具备基本理财意识、拥有良好理财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藏族大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对西藏民族学院就读的藏族大学生的理财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一)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西藏民族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为经管专业与非经管专业)的200名藏族学生,并从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200名藏族学生(其中男生115名、女生85名)来自大中城市32人,来自城镇59人,来自农牧区109人。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的调查方法包括两种: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随机选择大约15名学生进行初步访谈,目的是了解我校藏族大学生理财的心理特征、在校期间理财状况、个人理财行为导向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理财调查问卷。本次藏族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已剔除填写不规范问卷),有效回收比例为93%,回收有效问卷数覆盖全校不同学院的在校藏族学生,其中经管专业占42%,非经管专业占58%,不同专业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藏族大学生经济来源渠道单一,经济状况差异明显、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大。藏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地区和农牧区,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我校藏族学生的资金来源除父母提供以外,还包括学校各种困难补助、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及社会奖学金、亲友资助、打工收入等等。本次问卷调查中藏族大学生经济来源的结果显示:我校90.6%的藏族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来源在两个以上的藏族大学生只占34.5%;有8.6%的大学生能依靠自己获得部分收入,完全依靠自己勤工俭学、打工解决经济来源的藏族大学生只有1名。综上,我校藏族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父母,渠道较单一。相对汉族大学生,藏族学生独立谋生能力相对较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藏族学生汉语能力比较弱,远离家乡到内地求学,多数是第一次离开西藏,对内地环境适应过程较长,较难利用兼职缓解其经济压力。
2.理财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经济独立意识差。在进行个人理财访谈时,几乎所有藏族大学生都提出了“我无财可理”,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学生只需做到收支平衡即可,殊不知,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强化自己的理财观念,收支平衡正是学生理财的基本要求,有70%的藏族大学生知道“开源节流”这一基本的理财理念,但是对于“个人理财”的概念并不能准确表述,甚至有34%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攒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还显示:非经管专业的藏族大学生有64%认为理财是毕业有收入之后的事,此比率在经管专业学生是41%。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藏族大学生在内地求学,受以往就业传统的影响,学习动机相对内地生源学生小,对学习重要性及其对就业影响的认识不够。而我校在对经管专业区内班学生的开课计划中,涉及“个人理财”、“财商”的课程极少,非经管专业基本无相关课程,再加上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和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解上的一些障碍,直接影响藏族大学生对理财观的建立。即使有渴求掌握理财知识的藏族大学生也存在理财知识匮乏、理财技能薄弱的现象。
3.支出没有计划、无记账习惯,消费结构不合理。参与本次调查的200名大学生,来自大中城市32人,来自大中城市(如拉萨、日喀则等市)占16%,来自城镇的学生占29.5%,来自农牧区占54.5%,由于农区、牧区藏族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并不富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平均月支出在500元之内的有31人,占15.5%;500元~1 000元的126人,占63%;1 000元~2 000元的有34人,占17%;2 000元以上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5%。在消费支出结构包括5项,分别是饮食、日用品、通讯、网络、交际和学习支出。经管与非经管专业学生在5项支出中的比率差别不大,其中饮食和日用品是维持生活的必须支出,具有刚性,占主要部分。但是通讯和交际支出比例明显过高,这与藏族大学生注重友情有关,而学习支出比例明显偏低,甚至有些学生此项目消费为0,说明部分大学生尚未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位置,显示出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在是否记账方面,非经管专业有记账习惯的仅占其总人数的11%;而经管专业有43%的同学会将日常消费记账,还有同学甚至编制预算,对于此项目的回答可能与学生的专业有关。综合记账比率,无记账习惯的同学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表现是:收支不平衡,在月末或学期末时需要借钱,甚至借钱买票返家。
4.不了解大学生理财渠道与方式,风险意识淡薄。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非经管专业没有学生选择理财产品投资,经管专业有5%的藏族大学生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理财,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余额宝)、股票,其中投资额度2 000以下的占87%,2 000元以上的占13%。适合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包括银行存款、商业保险、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各有大小,出于稳健性的考虑,股票由于风险大并不适合在校大学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起点高,大学生难以投资,其他几种均适合在校大学生。但是进行投资的藏族大学生中,有56%的学生无法列举或列举不全这些理财方式,也无法分析其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将闲散资金投资于货币基金——余额宝,也无法说清楚其“七日年化收益率”的含义,这反映了藏族大学生在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未提前了解、分析理财方式与渠道、风险与收益,这样的投资对个人理财能力的提高影响甚微。 二、提高藏族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的建议
1.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使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金钱观,提高“财商”。对藏族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要发挥对大学生个人理财和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将藏族大学生视为“理性的经济人”,重视理财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理财是人生的必修课。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基础上建立起巨大的财富,才能建立起金钱的财富。家长要教大学生认识金钱的重要性与作用,如果理性地对待金钱、如何去赚钱以及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理性的“花钱”,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由于我校藏族学生远离家乡求学,家长通常会担心孩子受苦,而一次性给学生巨额生活费,学生如果理财能力不强、消费无计划,很可能出现花钱无度,甚至挥霍、浪费。因此家长应针对孩子的特点决定生活费的支付方式及金额,让孩子逐步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怎样通过自己的安排使收支平衡。第二,学校也应在加强对藏族大学生“四观”教育,让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上,大学生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要拥有理财观念和“财商”,具体做法包括:在新生教育时,应增加理财教育,进入大学之后,无论时间上还是金钱上相对高中有了更大自由,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有限的金钱限度内,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学会把知识变成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使自己在学校实现财务自由。
2.进行理财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消费道德引导。藏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内地求学藏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因此,对于即将步入西藏经济社会的当代藏族大学生,理财应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让藏族大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全方位教育。目前西藏民族学院开设的涉及理财的课程仅有《财务管理》、《公司理财》、《ERP沙盘模拟经营》等,涉及的专业主要是经管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等,这对于全校数千名藏族大学生的理财知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设全校性的理财类选修课就非常必要,如《理财学》、《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创业常识与沙盘模拟经营》、《消费经济学》等,这些理财课程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可以通过开设这些选修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理论知识与方法技巧,利用有限的财富和理财知识,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全面提升学生对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理论认识。
3.提高藏族大学生理财兴趣,应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多样化方式营造学校理财氛围。由于我校藏族学生在高中之前都在西藏自治区读书,而西藏的基础教育较内地落后,农牧区尤其如此,有些藏族大学生汉语能力不强、学习基础较差,来到内地后,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在学业上表现出学识浅薄、成绩不佳、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等特征。因此,对藏族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必须结合其特点进行,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似,藏族大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学校应注重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营造学校理财氛围,这些措施包括:组织“校园理财知识竞赛”、“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网络虚拟投资大赛”、“理财读书笔记交流会”等活动;请有关个人理财专家、优秀校友走进大学校园,开展个人理财讲座,高屋建瓴地给学生介绍个人理财以及消费道德的新思想、新成果,还可请专业银行理财人员讲述银行卡的功能,合理使用银行卡理财的技巧等;在校园播放有关理财的电影,如《解构企业》、《华尔街》、《硅谷传奇》、《优势合作》等。此外,在内地的藏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信的情况,有些藏族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及选听相关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财知识,但是却不敢进行投资活动,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实践经验太少,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实践理财教育,提升藏族学生的自信。具体方法包括:第一,利用学校的西藏自治区重点会计实验室进行理财训练、指导个人理财规划;第二,针对藏族大学生就业地主要为西藏的特点,进行西藏就业创业指导,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特点及努力方向,合理安排大学的时间和金钱,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理财教育带动就业,防止学生盲目创业;第三,组织以个人理财教育为主题的参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尤其是对于贫困藏族学生,提供相关勤工俭学岗位,既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又能让他们融入社会,提高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财实践能力,为今后就业、服务西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琳.大学生个人独立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以某高校本科生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2009,(3).
[2] 刘倩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3] 卢慧婷.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品与质量,2010,(S5).[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