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之中,经常是矛盾着的,为了前途命运不惜一切代价,废寝忘食地工作;还是安于现状,就现有的物质条件享受生活?是该选择激流勇进,还是选择激流勇退?矛盾之中,人是会痛苦的,因为这同时是人生的态度问题。而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面对生活矛盾,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是要“委蛇其形”,还是要“逍遥其心”?请看庄子怎么说。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
安时处顺 委蛇其形
委蛇,又作委佗,语出《应帝王》关于神巫季咸、列子与壶子的故事中,庄子在记述壶子示季咸以地文、天壤、太冲莫胜之后说:“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委蛇应是因顺和随顺的意思,即应世而变、顺时而动,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
作为一位把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看作自己灵魂的伟大哲人,人生追求的高远,让庄子极欲如鲲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超然世外;社会现实的险恶,又迫使庄子不得不像潜龙在渊一样隐于底层,顺世随俗。因此,在庄子那里,超世和遁世的人生态度虽然也时有闪现,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庄子强调的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的顺世人生态度。
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逃避和随波逐流,而是在对社会现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基础上的一种灵活应对,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处世方略和人生态度。因为,庄子的这种“当其时,顺其俗”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只有顺人而不失己,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只有外化而内不化,才能获得内心的精神自由。
坐忘无待 逍遥其心
如果说委蛇其形的外在处世之道,为庄子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逍遥其心的内在精神超越,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其实,如果我们承认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人生境界,本身就是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以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为前提,虚己以游世才是可能的。
庄子把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这种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遥游。关于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是这样描述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这里,庄子一方面指出逍遥游即一种无拘无束、无牵无绊的、自由自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指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功”、“无名”、“无己”。所谓“无功”就是不“以物为事”;所谓“无名”就是不“以天下为事”。只有“无己”,才能不被形体所拘,实现精神超越。
在“无功”、“无名”、“无己”这三者中,又以“无己”之境界最高。因此,如果说“无功”、“无名”是对身外之物的否定和扬弃,那么“无己”则是对主体自身的否定和扬弃。只有“无己”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无功”、“无名”。而一旦做到了“无功”、“无名”、“无己”,也就达到了“无待”逍遥、游于无穷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无待”逍遥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三种实现精神超越的修养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见独”。这三者都是指主体通过超验的方式,使心灵或精神达到一种“虚静”的境界,而“坐忘”和“见独”则是“心斋”的具体操作方法。
对当代人的几点启示
庄子哲学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想观念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他委蛇其形的处世智慧和逍遥其心的精神追求,即使在今天看来,对当代人仍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首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启示我们,在人生实践中,要能屈能伸、进退自如,从而等待时机、以求有为。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要让自己像弹簧一样富有张力和“弹性”,既不因为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感叹生不逢时而逃避社会生活,也不因为不识时务而一意孤行,甚至处处碰壁,而被社会所吞噬。
其次,“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的做人原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外柔内刚、外圆内方,从而保持独立的个性人格。当今社会虽然不似庄子所描述的那般险恶,但由于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日益密切,每个人的个性独立和个性自由意识不断增强,我们仍能从庄子的为人之道中得到启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营造出与他们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
第三,“无功”、“无名”、“无己”、“无待”的精神追求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淡泊名利、超越自我,从而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仿佛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身不由己地快步向前,难以体验到片刻的放松和休闲,以至于有的人在无法停歇的奔波忙碌中,忘记了人生的本来目的,以为只有拥有得越多,才能换来越多的放松和休闲,甚至是幸福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幸福不是指你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自由更不是指你可以做的事情的多少,庄子告诉我们,“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只会被外物所困、受欲望支配,只有受外界和自身束缚最少的人才能体验到最多的自由。
第四,“物物而不物而物”、“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的批判精神启示我们要高扬理性、勇于反思,从而不至于在现代社会中迷失自我。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本来服务于人的物却反过来左右人。作为主体的人,也越来越被工具理性和物质欲望所左右,越来越缺乏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以致于最终沦为物的奴隶。
第五,坐忘无待,逍遥其心的人生追求启示我们,要重拾理想、坚定信仰,从而保留内心世界的一方圣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理想和信仰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精神需要,为我们提供着精神依托、精神归宿和力量源泉。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理想失落、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精神危机也全面暴露。我们当代人在今天,只有再次拾起我们的理想,不断坚定我们的信仰,才能保留我们内心世界的那一方圣土,并最终使它成为美好的现实。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
安时处顺 委蛇其形
委蛇,又作委佗,语出《应帝王》关于神巫季咸、列子与壶子的故事中,庄子在记述壶子示季咸以地文、天壤、太冲莫胜之后说:“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委蛇应是因顺和随顺的意思,即应世而变、顺时而动,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
作为一位把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看作自己灵魂的伟大哲人,人生追求的高远,让庄子极欲如鲲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超然世外;社会现实的险恶,又迫使庄子不得不像潜龙在渊一样隐于底层,顺世随俗。因此,在庄子那里,超世和遁世的人生态度虽然也时有闪现,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庄子强调的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的顺世人生态度。
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逃避和随波逐流,而是在对社会现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基础上的一种灵活应对,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处世方略和人生态度。因为,庄子的这种“当其时,顺其俗”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只有顺人而不失己,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只有外化而内不化,才能获得内心的精神自由。
坐忘无待 逍遥其心
如果说委蛇其形的外在处世之道,为庄子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逍遥其心的内在精神超越,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其实,如果我们承认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人生境界,本身就是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以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为前提,虚己以游世才是可能的。
庄子把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这种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遥游。关于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是这样描述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这里,庄子一方面指出逍遥游即一种无拘无束、无牵无绊的、自由自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指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功”、“无名”、“无己”。所谓“无功”就是不“以物为事”;所谓“无名”就是不“以天下为事”。只有“无己”,才能不被形体所拘,实现精神超越。
在“无功”、“无名”、“无己”这三者中,又以“无己”之境界最高。因此,如果说“无功”、“无名”是对身外之物的否定和扬弃,那么“无己”则是对主体自身的否定和扬弃。只有“无己”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无功”、“无名”。而一旦做到了“无功”、“无名”、“无己”,也就达到了“无待”逍遥、游于无穷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无待”逍遥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三种实现精神超越的修养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见独”。这三者都是指主体通过超验的方式,使心灵或精神达到一种“虚静”的境界,而“坐忘”和“见独”则是“心斋”的具体操作方法。
对当代人的几点启示
庄子哲学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想观念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他委蛇其形的处世智慧和逍遥其心的精神追求,即使在今天看来,对当代人仍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首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启示我们,在人生实践中,要能屈能伸、进退自如,从而等待时机、以求有为。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要让自己像弹簧一样富有张力和“弹性”,既不因为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感叹生不逢时而逃避社会生活,也不因为不识时务而一意孤行,甚至处处碰壁,而被社会所吞噬。
其次,“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的做人原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外柔内刚、外圆内方,从而保持独立的个性人格。当今社会虽然不似庄子所描述的那般险恶,但由于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日益密切,每个人的个性独立和个性自由意识不断增强,我们仍能从庄子的为人之道中得到启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营造出与他们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
第三,“无功”、“无名”、“无己”、“无待”的精神追求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淡泊名利、超越自我,从而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仿佛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身不由己地快步向前,难以体验到片刻的放松和休闲,以至于有的人在无法停歇的奔波忙碌中,忘记了人生的本来目的,以为只有拥有得越多,才能换来越多的放松和休闲,甚至是幸福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幸福不是指你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自由更不是指你可以做的事情的多少,庄子告诉我们,“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只会被外物所困、受欲望支配,只有受外界和自身束缚最少的人才能体验到最多的自由。
第四,“物物而不物而物”、“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的批判精神启示我们要高扬理性、勇于反思,从而不至于在现代社会中迷失自我。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本来服务于人的物却反过来左右人。作为主体的人,也越来越被工具理性和物质欲望所左右,越来越缺乏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以致于最终沦为物的奴隶。
第五,坐忘无待,逍遥其心的人生追求启示我们,要重拾理想、坚定信仰,从而保留内心世界的一方圣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理想和信仰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精神需要,为我们提供着精神依托、精神归宿和力量源泉。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理想失落、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精神危机也全面暴露。我们当代人在今天,只有再次拾起我们的理想,不断坚定我们的信仰,才能保留我们内心世界的那一方圣土,并最终使它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