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教育 教有业成 学有优就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青岛51中秉承“厚德敏学,拓新致远”的校训,紧紧围绕“新和至善”的核心理念和“以人为本、方圆有度”的管理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稳定和创新的关系,优质发展的信念使得全校教师思想空前凝聚,焕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的敬业精神、更实的工作作风、更紧密的团结协作,以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求团结、特别有创意”的学校团队精神,努力让“自主和民主”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主旋律,积极打造人性化、人文化的校园氛围,实现了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新跨越,全力营造充满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氛围,创设“成就教育”的教育特色,在优质发展的平台上,不断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学校以全新的面貌和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
  “成就教育”是我校核心理念“新和至善”的传承,是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化体现。通过师生互动教育活动,在学习、身心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性等诸方面,实现了在原有平台上不断的提升,体验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愉悦成长,享受幸福旅程,进而产生不断追求新发展、新成就的学校特质精神文化。“
  成就教育”从三个维度展开实施——“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
  一、“成就教师”
  ——营造充满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的工作氛围,形成具有人文关怀、心情舒畅的工作文化。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这是我校实施成就教师的理论依据。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和满足各种心理需求中度过的,教育就是要引导人走向幸福。教师肩负着实施教育的重任,要首先获得自身的幸福体验。现在的教师普遍工作负担很重,容易缺乏职业的归宿感与幸福感,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幸福地学”。因此,学校管理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师激励方面上,学校坚持多元激励,因为多一个观察的角度,就会多发现教师的一些优点,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激励、感受成功,让所有教师追求自我成长、看到自我成长、享受自我成长的幸福。公正客观及时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每次教学分析会都采用科学方法对教学成绩进行分析,推动在教学上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教研和教学引领及导向,激励团队合作,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能力,形成在教学中追求“和谐共赢”的工作意识。用理解、信任、尊重和激励来调动全体教师的力量,并且依靠这种集体力量推动学校的发展。实施人文化管理,不是以硬性的量化等管理手段来让教师做事的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为教师提供和营造心情愉悦的工作条件和校园环境,使老师们处于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形成“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工作机制上,对于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一视同仁,公开公正,坚持工作成效优先的原则,采取民主化程序,形成了公正的工作导向,加大对身边德艺双馨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从严查处师德失范个别典型,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使得那些工作投入、认真负责、富有成效的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凝聚了人心,激励广大教师心顺风正,心态平和的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有品位的工作环境、有品质的教师生活、有品格的职业尊严,使教师具有高的职业幸福指数,激发教职工的成就感。
  把培训当作最大的福利,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精神与气质追求,搭建好名师梯队,实践破解教师职业发展高原期问题,建设并充分发挥名师骨干作用,择机成立首批“名师工作室”。继续对现有的“青蓝工程”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使“师徒结对制度”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方案。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鸣、不争利”。通过一系列教师培养制度和机制中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到自己适合发展的舞台和途径。从教师的学科来看,结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会越来越淡化所谓主副学科之分,对每一位教师会一视同仁,即倡导“小学科也有大精彩”,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技能特长,开设学校课程和特色教学活动,不断取得新成就、攀登新高峰。
  二、“成就学生”
  ——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校园文化,构建人文课堂,突出习惯文化建设,使学生具有人健全格和阳光心态,不断超越自我,体验幸福感和成就感,和谐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成就学生,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着手,着力突出习惯文化培养。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事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地去做。习惯的形成是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好的习惯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坏的习惯则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在学校中大力倡导“习惯教育”,就是想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比如,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将学习习惯分为课前学习习惯、课上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每种习惯又可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基本学习习惯和拓展性学习习惯。根据年级特点和学期节点,介绍推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静净敬”为主线的行为要求,并“一以贯之”。清晰明了、立足实际的要求,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人”的目标,进而“成就学生幸福、成功、快乐的人生”。
  成就学生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以学校课程的实施为载体的,通过不断创新方法,形成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的。首先是将学校内的活动序列化和课程化,精心规划设计组织校园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提升综合素养和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把德育教育活动办成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学习生活,受学生喜爱的精品。
  建设研发校本选修课,包括依托外力开设选修活动,建设一批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将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体育馆等校园资源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抓好市南区“1+X”工程,利用学校体育馆这一优势,重点突出学生“1”(也就是羽毛球的技能),开展软式垒球、篮球、排球、足球等特色球类活动,打造学校体育活动亮点   继续开展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美术活动小组等校园社团,搞好校园社团建设,积极支持学生自办社团,加强指导与管理,使之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
  全面开展科技活动,继续突出信息编程、科技模型和“头脑奥林匹克”等活动,特别要重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成就学校”
  ——确立明晰的发展目标,打造富有职业幸福感的优秀团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使学校不断处于跨越式发展之中。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成就学校最重要的软实力的集中体现。通过教代会让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实施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实现了引领全体教师取得价值认同、办学目标明确清晰和形成共同远景的过程。择善而从、择真而立、兼容并蓄、放眼长远,鼓舞人心。通过教代会,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各项政策的认同感,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热情,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化进程。营造有品位的工作环境、有品质的教师生活、有品格的职业尊严,使教师具有高的职业幸福指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成就感,畅所欲言,形成强大的上下同心同力同欲的工作气场,使得教职工专注于本职工作,教师不但在学业上乐于给学生以指导,而且还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关怀,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给学生以深刻影响。教育不只是让人未来幸福,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旅程。享受教育就是享受幸福,实施“为人”教育,而非“非人”教育。成就学校就是使学校成为幸福的源泉,幸福的教师有赖于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育有赖于幸福的教师,有幸福的教师才是学生幸福的依赖。成就学校就是要打造一所幸福学校,使学校成为幸福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成为缔造师生幸福的家园。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校以学校课程为载体进行更为科学化、人性化、全面化的课程设置,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置多门课程,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予以重视,特别强调为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而设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享有学校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智力发展,大脑潜能得到发掘,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广泛,基础知识扎实,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成快乐、自信、合作、关爱、坚强的人格,为学生的长久、可持续性奠基。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传授者、参与合作者、指导者、组织管理者、学习研究者。  一、在活动开展中扮演方法传授者的角色  在我们常规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大部分角色往往是
期刊
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必然追求也是人的幸福,而学校教育是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以“提升内涵,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努力成就教师职业幸福”为抓手,“尊重关注信任赏识”每一位老师,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让老师们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成就教师职业幸福。因为,只有有内涵、专业水平高的
期刊
内容提要:减负的实质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减去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心理减负”应当是‘减负提质’的第一要务。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引入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角度,帮助学生“心理减负”,确立了“阳光育人”的办学思想,并建构起“阳光育人”理念体系。将“减负增效”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增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上,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提升、阳光团队打造等策略,让老师的爱给学生赋能而不是失能
期刊
回顾我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历程,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在全面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拓展延伸,增强了国家、地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与此同时,通过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出了适合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初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两个层面  为了整体推进我校的课程建设,我们从两个层面来  展开。  第一个层面:
期刊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
期刊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反映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让每个孩子“有健康的身心”、“有良好的习惯”、“有广泛的兴趣”和“有发展的潜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把培养“四有”学生作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而富
期刊
林甸县幅员面积3503平方公里,下辖4乡4镇3个林牧苇场,83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林甸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教职工2336人;在校生21551人。近年来,全县教育业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学院、市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充分整合资源、实现研培一体,开辟了一条全县教师的特色发展发展之路。下面,就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研培一体化工作的整体过程进行简要汇报。  一、冷静分析所引发的教育思
期刊
传统的作业模式存在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的弊端:作业形式与内容单一,只局限于书写、记忆;作业功能狭隘,大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在常年的一刀切的作业中,很多孩子对作业缺乏主动性,往往在极其被动的状态下完成作业,教师也经常为学生不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而烦恼,长此以往,一部分自律性差的孩子逐渐消钝了对待学习的热情,衰减了学习的灵性,抹杀了其独特的个性
期刊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环峰第三小学淡化活动形式,注重活动效果,努力构建学区的均衡优质教育体系,多举措推进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盖楼房、配硬件的表层问题,优质的区域均衡教育根本在于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均
期刊
2007年,大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大港三小)建校之初就将“爱”字确立为校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抱定“一个都小能少”的信念,坚持面向全体,坚持以“爱”为主旋律,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了“体验教育”特色。  一、环境篇:让爱充满学校每个角落  走进大港三小,远远映入眼帘的是赤红大大的“爱”字嵌于教学主楼墙壁上,让人内心深处感到温暖。整洁的校园大气宽敞、秩序井然。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