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是在课堂上以课文为原材料,以阅读为龙头,带动学生积极去诵读、品读、通读,在读中体现听、说、写三种能力,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依据是:阅读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思维活动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从直觉思维——“读”和“听”的第一手积累,到相应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演绎、归纳——“品”,再到自我判断——“说”和“写”的愿望,这本身就是一个辩证、流畅、连贯与和谐统一的过程。
  
  一、口不绝吟,耳聪目明
  
  选入课本的文章,无一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其遣词造句自然是金声玉振、琅琅上口、引人入胜。
  1、妙设导语,诱发学生主动读。比如:在讲《李凭箜篌引》时,笔者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高山流水》这支曲子大家都听过,我们都会说它很好听,那谁能站起来把你听后的心理感受说出来呢?”学生们或摇头或说出个只言片语。然后我接着说:“由此可见,用语言准确丰富地表述自己的感受有多难。但1000多年前,有位文人却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把自己听音乐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让人拍案叫绝,这就是……”说到这里我停下了,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表情,富有感情、认真地从作品的语言人手,体会作品的形式美。
  2、教师有意识范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精髓,领悟作者的感情,能够用标准、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带着表情地诵读课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的感情抒发一如作者的情感沉淀,如此“言传”,学生既可将适才的“读”与现时的“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丰富的感官享受,加深了作品形式美的感知,并在心中进行一番对比后产生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从而触及作者的情感轨迹。
  
  二、引导学生探幽发微地品读
  
  当“读”和“听”的初步效果产生之后,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本溯源,探幽发微,通过品读,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充分挖掘出文章的主旨,享受到文章的无穷之韵致。
  1、配乐朗诵。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参悟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感情”,笔者特别选择了两首钢琴曲《命运》和《致艾丽丝》,让学生跟着乐曲轻声地边“听”边“读”,哀景哀曲,乐景乐曲,或忧或喜,作者矛盾的心情就在语言和音乐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很容易就进入到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去,因为身临其境,自然体情至深。
  2、一咏三疑,层层深入拓思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激发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了疑就会有解疑的需要。大疑大得,中疑中得,小疑小得,有疑必得。文章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作用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但由于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就需要教师适当布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比如:在读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读到这样一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笔者就问:①这个“翔”字改为“游”、“浮”、“潜”、“卧”等字可不可以?②哪个更好些?③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因疑而品读,在严密的推理和思考后,逐渐“说”出“翔”字的妙处:①移词手法,富有动感;②显出水清,水天一色;③更显自由,暗寓“自主沉浮”。如果没有教师的布疑,学生也不会去品读,那么就不可能有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一线串珠,学以致用地通读
  
  这里的通读,既指再次的通览全文,又指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再回味,是完全享受意义上的读。由于学生在品读后获得的信息是点点滴滴的,还不够系统和连贯,或者说并未经过整合,所以.借助作者感情的红线将学生思想的珍珠连串起来,将会使学生的认知和感受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所以,通读的第一步,就在于经整体认知后,通过语言表达——“说”,使学生的思维再回到对作品的整体认识上,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语言特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如此反复、整合,不仅使学生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有了新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而且让他们明白课文若干要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去合理、巧妙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在更深层次上培养了他们运用“写”的能力。
  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大胆踊跃发言,总结文章的艺术特色,结果师生互动,创造出以下成果:
  “自清散文有特点,一线串珠有文眼;比喻修辞最明显,叠词连连韵律添;比拟传情意绵绵,时有炼字妙手拈。”
  通读的第二步,在于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畅所欲“言”,展开联想,因情为文。既然登山可以情满于山,观海可以意溢于海,赏文者为什么不可以情意荡漾、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呢?为文之道,贵有感而发,此时作文,何愁言之无物、言之无情、言之无理、言之无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读”、“听”、“说”、“写”四者本来就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不能机械武断地加以分割,所以,我们提倡“课堂阅读教学法”。它的显著特点是:诵读是“读”与“听”的有效结合,品读是“读”与“听”、“说”的有效结合,通读是“读”与“说”、“写”的有效结合。这里边最基本的是“读”的能力,拔高的是“听”、“说”、“写”的能力,它们的核心是提高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课堂评价不仅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改善教与学,使课堂激情燃烧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
期刊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会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学业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怎样听课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把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准备齐全,上课前只把与所讲科目有关的书本放到桌面上,其它书本放在书包里.其次,课间活动要合理利用.有的同学课间活动过于激烈,打闹得浑身是汗,上课铃响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呼声下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被动学习方式。下面就《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
期刊
一、及时复习,善于总结,学习物理更轻松    有些同学,解不对题,或不会做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他对概念,规律或公式没能理解和记住.当然,理解,记忆是不可分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横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我们学习物理时应及时复习.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知识,方法如下:  1、学习新课后当天及时复习,重点是本节知
期刊
一、自主学习、自行巩固、自动复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设置“阅读自学课”来实现。具体方法是:开课前印发统一的“自学互教”指导资料,让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及方法进行阅读课文内容,进而理解,乃至应用所学。要求是让学生读明白哪些问题,怎么读,如何思考等等。方法是注释陌生词语,绘制简单图示或知识结构,以帮助理解,遇有读不懂的词、句、段及时请老师给予个别解答。学生边自学,边整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高中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以及高中学生数不断增多,高中生的整体层面素质下降,高中生的整体数学能力也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厌烦,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学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应引起重视。如何改观这种状况,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注重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因此,根据学生
期刊
新课程理念大力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育局面。要让学生的学习实质性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这里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都存在着一个共性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保持高昂情绪,专心致志地听课。在这里我提出了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几点方法。 
期刊
许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把事情弄得很复杂,而把最本质最简单的东西忽略了。阅读也一样,本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认得字,“抓”起文章就可以读。我们有什么理由把阅读教学弄得繁琐复杂,让人望而生厌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恢复阅读的本源,让阅读成为一种真正能震颤人的心灵的情感体验呢?  一情境式阅读  所谓情境式阅读就是教师在授课时不对学生设定目标,不对课文详加分析,只创设便于学生感悟课文的情境。比如播放课文朗读
期刊
文贵情真,作文的目的应该是学生把心里想说要说的话,按一定的顺序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真实的情感不仅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使文章形成清新、朴素、自然的文风。多年来,笔者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有情而发与无情而发,写出来的作文水平质量有着显著差别,从而激起我对学生写作心理的探索,特别是对写作情感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启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1、从阅读中抽出情感之芽。小学
期刊
近几年高考试卷里的大现代文主观题,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很多考生对这两类题型的作答不得要领,导致失分严重。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它是有一定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技巧的,现结合实例作一解析。  一、对“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