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把人才问题特别是把懂外语翻译的复合型人才问题推向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这给处于边缘境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如何担当起新时代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培养与输送符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生命力与实践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湖南农业大学大学外语部为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资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157-03
一、引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关键,“X 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界探究的重点。同时,翻译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手段,尤其受到重视。外语教学在新的政策形勢下,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本文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路下,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探究如何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外语教学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进一步明确,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目标,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毫无疑问,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理论和实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展方面,人才问题是关键。基于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应做到让“一带一路”来连接世界的主要文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培养懂得外语及翻译的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担当了新时代更光荣、更神圣的使命。
三、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
既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迎来春天,如何使其根繁叶茂、遍地开花,便成为外语教学工作者与外语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引入翻译教学研究,从它的三种不同存在形式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主张社会行动者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本和惯习在社会场域中竞争,并取得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他认为,资本有四种基本类型,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由于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资本,故不再详细介绍场域、惯习及其他资本的概念。1986年,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中,第一次详细阐述了文化资本理论,把文化资本从存在形式上区分为三种:身体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文化资本,构成行动者在社会中的不同行为表现。
1.身体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行动者有一种藏而不露的掌握场域运作的实际本领,是“肉体化的秉性”(高宣扬,2005),指的就是行动者的身体文化资本。行动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将内化的社会实践逻辑体现在身体的动作、姿态、话语、行动气质及习惯中。这些已化为身体和感觉的秉性,称为文化、教育、修养等。这种资本是转换成个人习性的外来财富,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当下的传承。身体文化资本的获得是潜意识的,不需要精心策划。
2.客观文化资本。与身体文化资本不同,客观文化资本的物质性方面是可以传递的,是一种在物质和媒体中被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如画作、纪念碑、文学作品、书籍等。客观文化资本虽然可以被传递,但传递的仅仅是合法的所有权,这种传递必须以客体的存在为前提。例如,绘画收藏可以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传递的只是所有权,而不是对一幅画的消费手段。
3.制度化文化资本。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是在学术上得到国家合法保障、认可的文化资本,布迪厄也把它叫作体制化的文化资本,表现为行动者的学术头衔和学术资格。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超越了身体化的生物局限,有自主性,并且能帮助文化资本拥有者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比如,经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获得的文凭证书;经过参加某种考试,通过的应试者会获得学习机会或能力证明等。
文化资本的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实际上强调人力资本、文化产业和文化制度等相关因素。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模式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境地,很多人认为翻译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得不到重视,没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合适的教材。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并对课程安排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总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缺乏系统的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的课程概念。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既有本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基于以客观状态存在的文化资本理论概念,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各学院的专业特色(湖南农业大学拥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专业),将专业课程与英语翻译课程相融合,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课程渠道,来加强翻译教学与学生本专业学科的学习。另外,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内容,选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籍作为翻译教材,将其更好地与“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逐步完善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学英语翻译实践教学设计。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几乎没有单独设置翻译课程,仅仅出现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翻译讲解及课后练习,课堂上翻译技巧传授得少,学生没有实际有效的操练,更得不到翻译实践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根本没有提高翻译水平的可能,更没有能力参加翻译等级考试并获取证书。如此下去,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得不到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只能是依附基本的英语知识而存在的一点皮毛而已。在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理论指导下,除课堂上应习得的翻译技能与书本知识之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创翻译实践拓展教育机制,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并获得翻译能力方面的认可。以湖南农业大学某些特色专业为例,如农学、茶学、食品科学、动物科学等,都创办了相应的企业,有关于本土传统中国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其为主题开展翻译大赛、翻译实践论坛、翻译本企业文化等,公开宣传扩大影响,为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学生颁发翻译能力认定证书。这既是“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关于宣传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也为学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基地,创设了实践环境。
3.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身体文化资本的获得。客观文化资本与制度化文化资本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旨在从外界因素加强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促进其成为复合型人才。从人的因素来说,即借用身体文化资本理论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则要提高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及学习者本身的文化资本。身体文化资本存在于社会中,表现为行动者通过社会培养而形成的惯习的集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资本的获得。因此,要多为师生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派往“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留学,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个人获得更多的异质文化,有助于翻译活动的开展。这是因为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接触异质文化,了解异质文化中独特的语言表达及习惯,对翻译技能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是教师的心声、学习者的期盼,更是时代的需求。以布迪厄提出的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文化资本设计翻译教学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机制,能够让学习者的文化资本从内部到外部都得到加强,在学好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获得充实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能力认可证书,为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化资本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定能适应时代需求,成为服务于国家政策、符合学习者心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实用学科。
参考文献:
[1]Bourdieu.P.The Logic of Practic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2]Boudieu.P.The Forms of Capital[A].A.H.Halsey et al(eds.).Education:Culture,Economy,and Socioty[C].Oxford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资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157-03
一、引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关键,“X 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界探究的重点。同时,翻译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手段,尤其受到重视。外语教学在新的政策形勢下,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本文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路下,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探究如何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外语教学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进一步明确,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目标,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毫无疑问,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理论和实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展方面,人才问题是关键。基于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应做到让“一带一路”来连接世界的主要文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培养懂得外语及翻译的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担当了新时代更光荣、更神圣的使命。
三、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
既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迎来春天,如何使其根繁叶茂、遍地开花,便成为外语教学工作者与外语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引入翻译教学研究,从它的三种不同存在形式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主张社会行动者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本和惯习在社会场域中竞争,并取得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他认为,资本有四种基本类型,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由于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资本,故不再详细介绍场域、惯习及其他资本的概念。1986年,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中,第一次详细阐述了文化资本理论,把文化资本从存在形式上区分为三种:身体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文化资本,构成行动者在社会中的不同行为表现。
1.身体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行动者有一种藏而不露的掌握场域运作的实际本领,是“肉体化的秉性”(高宣扬,2005),指的就是行动者的身体文化资本。行动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将内化的社会实践逻辑体现在身体的动作、姿态、话语、行动气质及习惯中。这些已化为身体和感觉的秉性,称为文化、教育、修养等。这种资本是转换成个人习性的外来财富,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当下的传承。身体文化资本的获得是潜意识的,不需要精心策划。
2.客观文化资本。与身体文化资本不同,客观文化资本的物质性方面是可以传递的,是一种在物质和媒体中被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如画作、纪念碑、文学作品、书籍等。客观文化资本虽然可以被传递,但传递的仅仅是合法的所有权,这种传递必须以客体的存在为前提。例如,绘画收藏可以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传递的只是所有权,而不是对一幅画的消费手段。
3.制度化文化资本。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是在学术上得到国家合法保障、认可的文化资本,布迪厄也把它叫作体制化的文化资本,表现为行动者的学术头衔和学术资格。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超越了身体化的生物局限,有自主性,并且能帮助文化资本拥有者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比如,经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获得的文凭证书;经过参加某种考试,通过的应试者会获得学习机会或能力证明等。
文化资本的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实际上强调人力资本、文化产业和文化制度等相关因素。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模式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境地,很多人认为翻译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得不到重视,没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合适的教材。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并对课程安排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总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缺乏系统的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的课程概念。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既有本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基于以客观状态存在的文化资本理论概念,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各学院的专业特色(湖南农业大学拥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专业),将专业课程与英语翻译课程相融合,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课程渠道,来加强翻译教学与学生本专业学科的学习。另外,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内容,选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籍作为翻译教材,将其更好地与“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逐步完善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学英语翻译实践教学设计。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几乎没有单独设置翻译课程,仅仅出现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翻译讲解及课后练习,课堂上翻译技巧传授得少,学生没有实际有效的操练,更得不到翻译实践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根本没有提高翻译水平的可能,更没有能力参加翻译等级考试并获取证书。如此下去,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得不到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只能是依附基本的英语知识而存在的一点皮毛而已。在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理论指导下,除课堂上应习得的翻译技能与书本知识之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创翻译实践拓展教育机制,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并获得翻译能力方面的认可。以湖南农业大学某些特色专业为例,如农学、茶学、食品科学、动物科学等,都创办了相应的企业,有关于本土传统中国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其为主题开展翻译大赛、翻译实践论坛、翻译本企业文化等,公开宣传扩大影响,为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学生颁发翻译能力认定证书。这既是“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关于宣传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也为学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基地,创设了实践环境。
3.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身体文化资本的获得。客观文化资本与制度化文化资本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旨在从外界因素加强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促进其成为复合型人才。从人的因素来说,即借用身体文化资本理论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则要提高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及学习者本身的文化资本。身体文化资本存在于社会中,表现为行动者通过社会培养而形成的惯习的集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资本的获得。因此,要多为师生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派往“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留学,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个人获得更多的异质文化,有助于翻译活动的开展。这是因为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接触异质文化,了解异质文化中独特的语言表达及习惯,对翻译技能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是教师的心声、学习者的期盼,更是时代的需求。以布迪厄提出的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文化资本设计翻译教学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机制,能够让学习者的文化资本从内部到外部都得到加强,在学好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获得充实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能力认可证书,为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化资本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定能适应时代需求,成为服务于国家政策、符合学习者心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实用学科。
参考文献:
[1]Bourdieu.P.The Logic of Practic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2]Boudieu.P.The Forms of Capital[A].A.H.Halsey et al(eds.).Education:Culture,Economy,and Socioty[C].Ox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