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新闻出版局聘我做报刊审读员,算来也快4年的时间了。近4年的审读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使我这样一位过着退休生活的老人,又找到了新的感觉,又为社会所用了。我的退休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乐趣。
我年轻时,还算是一个比较好学的人。但是退休之后就变得懒了,几乎是不再读书,也不看报了,成天安排的都是健身和娱乐活动。当我介入审读工作,就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当时,我一方面感觉审读工作很新鲜,因为这项工作很有点挑战性;另一方面的感觉就是力不从心。我退休之前搞出版行政管理工作的那点经历、办法和经验等,虽说同属出版管理范畴,但工作对象、内容、角度和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用原有的那一套显然是不灵了。我必须重新学习,否则就不能胜任审读工作,不能完成审读任务。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我买来了必要的工具书,找来了与审读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还借了些总结审读工作经验和方法方面的书籍等。于是,我开始贪婪地学习与审读相关的规定和办法,重温汉语文学和新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等。凡是能够帮助我适应审读工作,或者说是能够提高我的审读工作能力的知识都要学。这中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梁前刚先生的著作《报刊审读漫议》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薛耀晗先生的著作《报刊审读初探》两本书,给予我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打开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的眼界,成为我进入书报刊审读领域的入门向导。梁前刚和薛耀晗两位同行,介入审读工作较早,或者是亲自抓过审读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具体参与了书报刊的审读业务。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首先是做有心人,随时积累资料,其次是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工作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上,对审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科学总结,为我们这些审读工作的后来者铺出了一条通往审读工作殿堂的路子。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搞好审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还学习到了他们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审读工作,为发展和繁荣书报刊出版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学习到了他们总结和探索审读理论、坚持审读实践创新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审读理念。
哲人讲:“学然后知不足”。我通过后来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努力做审读工作,虽然也小有成绩,但我还是认识到做好审读工作还有相当差距。我现在怀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决心要从思想修养和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加强学习,力争把委托给我的审读任务完成得更好。
审读工作使我改变了以往读书贪快求多的阅读习惯,用点读和反复读的办法发现文章中的思想火花,抑或是存在什么问题;我还改变了过去阅读为求知和求乐的思维方式,而是像交通警察用眼睛盯着过往的汽车那样,盯着书报刊及其编辑出版单位,看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谁在“违规行驶”或者是没走“正道”等。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来不得半点私心和杂念。这里同样有一个要搞好审读工作,必须先做人的问题。为了搞好审读,我们深入到书报刊编辑出版单位,同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向编校人员学习和请教;为了提高审读工作的质量,除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业余时间在家中我也几乎是报纸不离手,被家人称做“报痴”,晚上家人们看电视或者是休息之后,我时常还在撰写审读报告,或者是在翻阅工具书,或者是在查阅相关资料、核对某个历史事件等。每搞清楚一个问题、弄明白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我就会感到兴奋和喜悦;每写出一份有价值的审读报告,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感觉,每参加一次面对面的审读座谈会,我感到自己又找到了新的位置。其实有的时候这些对于我來讲并不是那么重要。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审读工作的过程,因为它既具研究性、探索性,又具挑战性,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过程,我喜欢审读工作。
(作者系青海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员)
我年轻时,还算是一个比较好学的人。但是退休之后就变得懒了,几乎是不再读书,也不看报了,成天安排的都是健身和娱乐活动。当我介入审读工作,就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当时,我一方面感觉审读工作很新鲜,因为这项工作很有点挑战性;另一方面的感觉就是力不从心。我退休之前搞出版行政管理工作的那点经历、办法和经验等,虽说同属出版管理范畴,但工作对象、内容、角度和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用原有的那一套显然是不灵了。我必须重新学习,否则就不能胜任审读工作,不能完成审读任务。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我买来了必要的工具书,找来了与审读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还借了些总结审读工作经验和方法方面的书籍等。于是,我开始贪婪地学习与审读相关的规定和办法,重温汉语文学和新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等。凡是能够帮助我适应审读工作,或者说是能够提高我的审读工作能力的知识都要学。这中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梁前刚先生的著作《报刊审读漫议》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薛耀晗先生的著作《报刊审读初探》两本书,给予我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打开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的眼界,成为我进入书报刊审读领域的入门向导。梁前刚和薛耀晗两位同行,介入审读工作较早,或者是亲自抓过审读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具体参与了书报刊的审读业务。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首先是做有心人,随时积累资料,其次是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工作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上,对审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科学总结,为我们这些审读工作的后来者铺出了一条通往审读工作殿堂的路子。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搞好审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还学习到了他们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审读工作,为发展和繁荣书报刊出版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学习到了他们总结和探索审读理论、坚持审读实践创新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审读理念。
哲人讲:“学然后知不足”。我通过后来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努力做审读工作,虽然也小有成绩,但我还是认识到做好审读工作还有相当差距。我现在怀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决心要从思想修养和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加强学习,力争把委托给我的审读任务完成得更好。
审读工作使我改变了以往读书贪快求多的阅读习惯,用点读和反复读的办法发现文章中的思想火花,抑或是存在什么问题;我还改变了过去阅读为求知和求乐的思维方式,而是像交通警察用眼睛盯着过往的汽车那样,盯着书报刊及其编辑出版单位,看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谁在“违规行驶”或者是没走“正道”等。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来不得半点私心和杂念。这里同样有一个要搞好审读工作,必须先做人的问题。为了搞好审读,我们深入到书报刊编辑出版单位,同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向编校人员学习和请教;为了提高审读工作的质量,除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业余时间在家中我也几乎是报纸不离手,被家人称做“报痴”,晚上家人们看电视或者是休息之后,我时常还在撰写审读报告,或者是在翻阅工具书,或者是在查阅相关资料、核对某个历史事件等。每搞清楚一个问题、弄明白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我就会感到兴奋和喜悦;每写出一份有价值的审读报告,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感觉,每参加一次面对面的审读座谈会,我感到自己又找到了新的位置。其实有的时候这些对于我來讲并不是那么重要。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审读工作的过程,因为它既具研究性、探索性,又具挑战性,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过程,我喜欢审读工作。
(作者系青海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