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目标英语》安排了大量的听力内容,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第一课时都有大量的篇幅。听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教科书只呈现任务,不呈现内容文稿。此套教材提供给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的机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进一步训练和巩固目标语言,给学生提供了“说”的示范和例子。
但笔者发现,教师们在处理听力材料的存在着以下问题。
(1)曲解教材的听力意图:①改变听说顺序,把“听”放在“说”之后。部分教师在处理听力材料时,先引出新句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练,认为学生已经对材料充分熟悉之后在播放听力,从而去达到练习和检测的效果。事实上,听的训练总是先于说的训练,因为听力中的语言表达可以作为学生“说”的范例,供学生模仿。学生先“输入”信息,再通过说“输出”语言。②不顾层次,随意改编听力任务。听力材料的任务形式多样,难度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如第一步听力会安排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match等练习,只要求学生能听出含有目标语的特定信息就可以了,而不是让学生完成回答问题等较高层次的任务。部分老师将第一步听力擅自改成较高难度任务,甚至会把几项任务结合起来,由一次听力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听力难度,导致部分学生一头雾水,影响听力积极性。
(2)听力教学不完整。①听前没有引导或引导不够。②听中没有监控和指导。③听后没有反馈和拓展。
教师应该“备”足听力材料,不仅仅关注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点,更应该关注听力文本的内涵和教材中的听力任务的意图。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教材和“用”教材,立足学生视角,设计完整的听力任务。
本文将结合教材意图,根据Underwood(1989)的三段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来设计完整的听力任务。
一、听前阶段
(一)根据图片和相关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和已有经历
1.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入话题,激活已知
学习是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很难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听力前运用“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学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听力做好知识准备和话题准备。
2.根据插图引出生词,为“听”解决部分生词障碍
教材中有些生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学生又不能通过听来理解意思,这时,教师最好能在听之前教学该类词汇,为听力做好铺垫。
3.根据插图引出相关话题进行热身,启发学生思考,为听力做好心理准备
教材的很多内容都跟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引用图片或实物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听力作好热身准备,让学生对听力的大致内容心中有数,激发听的兴趣。
4.解释任务,明确要求
放听力录音之前,应让学生先浏览下内容,从中捕捉一些信息。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通话一些浅易的热身激活相关背景等。
(二)根据图片、标题或问题等信息预测听力内容
听前预测能使学生对听力材料有初步了解,增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自信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学生提前进入听力情景。
二、听时阶段
(一)设计有梯度的任务
有些听力材料由于对话长、内容多,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安或畏惧的情绪。所以我们可以对听力任务进行递进式设计,使之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
(二)营造氛围,关注“听”的状态,注重策略指导
当人在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在理解上大打折扣。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以便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
在听中环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听的状态:是否领会了听力要求,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采用了一些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如听较长对话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把听的焦点放在对话大意和关键信息上,而不是个别词、句上;同时,记录时要有重点,学会用简单的记号、写单词的前几个字母等来节省时间;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如偏重细节而忽视全文、用汉语进行思维、看录音原文等。
三、听后阶段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综合性原则。因此,我们在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全面发展。
(一)听与说结合
1.对话表演
对话表演不是朗读对话,而是需要学生脱离课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加上动作、表演等,在运用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学生在“听”之后通过“说”输出,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说而且“愿”说,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密度。有些听力材料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编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在听完Section B 2a、2b的听力材料后,笔者设计让学生与同桌搭档,也来亲手制作一样食物,并把过程告诉大家,这样的对话表演大大增加了语言运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可以口头巩固学生所学语言。
2.复述
复述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对对话或篇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二)听与读结合
读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
1.模仿录音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模仿听力材料,才能在上课时更好地指导学生模仿。其次,在听后,让学生一句一句地模仿,并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如句子的声调、重音、停顿等。朗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分角色朗读
对于一些角色比较明显的对话,如采访、讨论等,可以在听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由于难度不大,参与面广,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其可以让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参与课堂。
(三)听与写结合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写是对语言的输出。通过写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语言现象,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凡是可以让学生成段说的,都可以落实到笔头进行“写”的训练。在听后,我们还可以围绕目标语言讨论等,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听后拓展的活动
在听后,我们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各种活动,比如通过游戏或课外动手,进一步巩固听力,也可以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打开孩子看世界的窗口,促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知道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总之,教师在设计听力任务时,要研读教材,充分领会教材听力设计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实行适合学生的完整有效的听力教学。
但笔者发现,教师们在处理听力材料的存在着以下问题。
(1)曲解教材的听力意图:①改变听说顺序,把“听”放在“说”之后。部分教师在处理听力材料时,先引出新句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练,认为学生已经对材料充分熟悉之后在播放听力,从而去达到练习和检测的效果。事实上,听的训练总是先于说的训练,因为听力中的语言表达可以作为学生“说”的范例,供学生模仿。学生先“输入”信息,再通过说“输出”语言。②不顾层次,随意改编听力任务。听力材料的任务形式多样,难度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如第一步听力会安排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match等练习,只要求学生能听出含有目标语的特定信息就可以了,而不是让学生完成回答问题等较高层次的任务。部分老师将第一步听力擅自改成较高难度任务,甚至会把几项任务结合起来,由一次听力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听力难度,导致部分学生一头雾水,影响听力积极性。
(2)听力教学不完整。①听前没有引导或引导不够。②听中没有监控和指导。③听后没有反馈和拓展。
教师应该“备”足听力材料,不仅仅关注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点,更应该关注听力文本的内涵和教材中的听力任务的意图。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教材和“用”教材,立足学生视角,设计完整的听力任务。
本文将结合教材意图,根据Underwood(1989)的三段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来设计完整的听力任务。
一、听前阶段
(一)根据图片和相关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和已有经历
1.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入话题,激活已知
学习是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很难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听力前运用“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学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听力做好知识准备和话题准备。
2.根据插图引出生词,为“听”解决部分生词障碍
教材中有些生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学生又不能通过听来理解意思,这时,教师最好能在听之前教学该类词汇,为听力做好铺垫。
3.根据插图引出相关话题进行热身,启发学生思考,为听力做好心理准备
教材的很多内容都跟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引用图片或实物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听力作好热身准备,让学生对听力的大致内容心中有数,激发听的兴趣。
4.解释任务,明确要求
放听力录音之前,应让学生先浏览下内容,从中捕捉一些信息。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通话一些浅易的热身激活相关背景等。
(二)根据图片、标题或问题等信息预测听力内容
听前预测能使学生对听力材料有初步了解,增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自信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学生提前进入听力情景。
二、听时阶段
(一)设计有梯度的任务
有些听力材料由于对话长、内容多,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安或畏惧的情绪。所以我们可以对听力任务进行递进式设计,使之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
(二)营造氛围,关注“听”的状态,注重策略指导
当人在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在理解上大打折扣。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以便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
在听中环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听的状态:是否领会了听力要求,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采用了一些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如听较长对话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把听的焦点放在对话大意和关键信息上,而不是个别词、句上;同时,记录时要有重点,学会用简单的记号、写单词的前几个字母等来节省时间;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如偏重细节而忽视全文、用汉语进行思维、看录音原文等。
三、听后阶段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综合性原则。因此,我们在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全面发展。
(一)听与说结合
1.对话表演
对话表演不是朗读对话,而是需要学生脱离课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加上动作、表演等,在运用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学生在“听”之后通过“说”输出,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说而且“愿”说,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密度。有些听力材料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编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在听完Section B 2a、2b的听力材料后,笔者设计让学生与同桌搭档,也来亲手制作一样食物,并把过程告诉大家,这样的对话表演大大增加了语言运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可以口头巩固学生所学语言。
2.复述
复述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对对话或篇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二)听与读结合
读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
1.模仿录音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模仿听力材料,才能在上课时更好地指导学生模仿。其次,在听后,让学生一句一句地模仿,并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如句子的声调、重音、停顿等。朗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分角色朗读
对于一些角色比较明显的对话,如采访、讨论等,可以在听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由于难度不大,参与面广,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其可以让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参与课堂。
(三)听与写结合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写是对语言的输出。通过写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语言现象,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凡是可以让学生成段说的,都可以落实到笔头进行“写”的训练。在听后,我们还可以围绕目标语言讨论等,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听后拓展的活动
在听后,我们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各种活动,比如通过游戏或课外动手,进一步巩固听力,也可以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打开孩子看世界的窗口,促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知道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总之,教师在设计听力任务时,要研读教材,充分领会教材听力设计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实行适合学生的完整有效的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