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缺乏文化积淀的学校来说,进行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意识地积累、沉淀、提炼、升华,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区域特点,同时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在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和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的创造上下功夫。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有历史、无积淀的学校很多,就像历史不长但积淀很多的学校很多一样。说到没有“文化”的学校也是情理之中的。文化既然是积淀下来的,那么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时间,是对过去优秀做法的继承、是对曾经尝试的不断革新。一时间突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积淀下来的,更何况许多积累下来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需要继承的,说不定反而是需要剔除的也有可能。所以,想要短时间之内“打造学校文化”难度极大,弄不好,“美化”会变成“丑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设计,更不是拼凑、抄袭所能解决的问题。复制、粘贴的文字只是标语与口号,下载、美颜的照片只是表面的装潢。对于学校而言,唯有生发于学校自身积淀的文字才具有温度,只有成长于其间的画面才让人感动。学校文化建设,强调的是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同时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
在我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中,主要经历过两所学校,一所學校地处农村,一所学校地处县城。农村的那所学校,办学历史60余年,只是少有文化积淀,至今想不起学校的传承;城区的那所学校,办学历史有90年之久,有积淀、有传承、有校史馆为证,只是特色依然不特,众多学子记住学校的,主要是一栋木楼。前不久去某县考察学习,对一所小学印象比较深刻,这所小学以“树”为根建设学校文化,因为该校园内有一棵与学校建校历史同龄的大树。地处学校中央的大树见证了学校的风雨变迁,几十年来一直庇佑着学子茁壮成长。大树开枝散叶、由小变大,犹如学校育人、英才遍地。于是该学校以“树”为底蕴,构建学校文化,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校训自然融合。每当新学期始,师生在大树前唱响校歌,回声缠绕树干飘扬久远,无数少年又在大树底下许下了自己的诺言,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那么,对于那些过去长期不重视文化积淀的学校来说,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呢?从根本上讲,自然就是从即刻起有意识地积累、沉淀、提炼、升华。若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老老实实地根据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的要求,去开展各项活动、布置好每一块墙面即可。要知道,作为一项“标准”,一般既有底线要求,也有方向导引。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我们会对齐当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学校办学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和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的创造两个方面下功夫。
校园环境建设,需要对校园建筑、校园景观和室内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就校园建筑而言,理想的状态是整体规划、统一布置、尊重历史。可惜的是,有些方面是学校无法控制的,在我身边,许多学校的建筑并不由学校自己说了算,而是由“项目”决定,怎样的建筑设计、怎样的建筑风格、怎样的建筑要求都取决于“项目”,学校的建筑往往是自成风格、独立分布。学校不可能有整体的规划,也就谈不上建筑风格了。从这样的学校实际出发,校园建筑布置就需要尽力将自成风格的独立建筑一个一个在文化上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大学校园里对不同风格学院流派的整合一样。
说到校园景观设计,有些学校规模比较大,有些学校规模比较小,景观的位置和存在不必强求。说大一点,景观既包括一些微小建筑,也包括花坛草坪、道路标识。说小一点,景观便是连接校园建筑的线条,因为景观,校园里各自独立的建筑便成了一体,成了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存在。所以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建筑本身的功能定位,需要遵循学校对校园整体文化的理解。景观就像串起珍珠的线,让一粒粒珍珠变成了项链。
对校园室内环境布置来说,所说的室内不仅仅限于教室内部,而是指建筑物内部。建筑楼道和教室、功能室、厕所、宿舍、食堂等内部都是其所指。这些区域的布置都算室内环境布置。一般地,室内环境布置,需要先确定一个主色调和主题。围绕主色调选择色彩搭配,围绕主题选择内容形式。例如,幼儿园、小学可以色彩丰富鲜艳、主题活泼灵动、形式变化多样,而高中和初中则需要色彩柔和稳定、主题雅素静谧、形式稳妥内敛。就算色彩丰富鲜艳,也不意味着七种颜色同时集中在一起,色彩的过渡和搭配依然要遵循人对光彩的适应度和不同学段学生的感知度。
校园环境建设是多数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理解。实际上,学校精神文化才是学校文化之“魂”。创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好学校的精神文化,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校的活动建设。在这里,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形式开展,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开展一些特色的活动。例如,我的母校坐落在大山深处,学生也都来自山里,都和大山有着不解之缘。学校曾经在每年春季组织踏青活动、秋季组织爬山活动,师生期待,仪式隆重,育人效果极佳,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再举行,这些活动便真正成了历史。二是学校精神产品的凝练、传承、创新。这里既包括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也包括有效利用学校空间,传承历史积淀,彰显办学思想。例如,有所学校,据史料记载,校址原为一座寺庙,名号为广福禅院。我常常想,如果以“广福”二字作为学校文化的“标识”,那么是否可以围绕“广纳英才、福泽桑梓”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368c41e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2a.html.
[2]朴红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9(8).
(责任编辑:刘 莹)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有历史、无积淀的学校很多,就像历史不长但积淀很多的学校很多一样。说到没有“文化”的学校也是情理之中的。文化既然是积淀下来的,那么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时间,是对过去优秀做法的继承、是对曾经尝试的不断革新。一时间突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积淀下来的,更何况许多积累下来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需要继承的,说不定反而是需要剔除的也有可能。所以,想要短时间之内“打造学校文化”难度极大,弄不好,“美化”会变成“丑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设计,更不是拼凑、抄袭所能解决的问题。复制、粘贴的文字只是标语与口号,下载、美颜的照片只是表面的装潢。对于学校而言,唯有生发于学校自身积淀的文字才具有温度,只有成长于其间的画面才让人感动。学校文化建设,强调的是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同时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
在我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中,主要经历过两所学校,一所學校地处农村,一所学校地处县城。农村的那所学校,办学历史60余年,只是少有文化积淀,至今想不起学校的传承;城区的那所学校,办学历史有90年之久,有积淀、有传承、有校史馆为证,只是特色依然不特,众多学子记住学校的,主要是一栋木楼。前不久去某县考察学习,对一所小学印象比较深刻,这所小学以“树”为根建设学校文化,因为该校园内有一棵与学校建校历史同龄的大树。地处学校中央的大树见证了学校的风雨变迁,几十年来一直庇佑着学子茁壮成长。大树开枝散叶、由小变大,犹如学校育人、英才遍地。于是该学校以“树”为底蕴,构建学校文化,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校训自然融合。每当新学期始,师生在大树前唱响校歌,回声缠绕树干飘扬久远,无数少年又在大树底下许下了自己的诺言,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那么,对于那些过去长期不重视文化积淀的学校来说,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呢?从根本上讲,自然就是从即刻起有意识地积累、沉淀、提炼、升华。若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老老实实地根据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的要求,去开展各项活动、布置好每一块墙面即可。要知道,作为一项“标准”,一般既有底线要求,也有方向导引。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我们会对齐当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学校办学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和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的创造两个方面下功夫。
校园环境建设,需要对校园建筑、校园景观和室内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就校园建筑而言,理想的状态是整体规划、统一布置、尊重历史。可惜的是,有些方面是学校无法控制的,在我身边,许多学校的建筑并不由学校自己说了算,而是由“项目”决定,怎样的建筑设计、怎样的建筑风格、怎样的建筑要求都取决于“项目”,学校的建筑往往是自成风格、独立分布。学校不可能有整体的规划,也就谈不上建筑风格了。从这样的学校实际出发,校园建筑布置就需要尽力将自成风格的独立建筑一个一个在文化上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大学校园里对不同风格学院流派的整合一样。
说到校园景观设计,有些学校规模比较大,有些学校规模比较小,景观的位置和存在不必强求。说大一点,景观既包括一些微小建筑,也包括花坛草坪、道路标识。说小一点,景观便是连接校园建筑的线条,因为景观,校园里各自独立的建筑便成了一体,成了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存在。所以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建筑本身的功能定位,需要遵循学校对校园整体文化的理解。景观就像串起珍珠的线,让一粒粒珍珠变成了项链。
对校园室内环境布置来说,所说的室内不仅仅限于教室内部,而是指建筑物内部。建筑楼道和教室、功能室、厕所、宿舍、食堂等内部都是其所指。这些区域的布置都算室内环境布置。一般地,室内环境布置,需要先确定一个主色调和主题。围绕主色调选择色彩搭配,围绕主题选择内容形式。例如,幼儿园、小学可以色彩丰富鲜艳、主题活泼灵动、形式变化多样,而高中和初中则需要色彩柔和稳定、主题雅素静谧、形式稳妥内敛。就算色彩丰富鲜艳,也不意味着七种颜色同时集中在一起,色彩的过渡和搭配依然要遵循人对光彩的适应度和不同学段学生的感知度。
校园环境建设是多数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理解。实际上,学校精神文化才是学校文化之“魂”。创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好学校的精神文化,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校的活动建设。在这里,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形式开展,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开展一些特色的活动。例如,我的母校坐落在大山深处,学生也都来自山里,都和大山有着不解之缘。学校曾经在每年春季组织踏青活动、秋季组织爬山活动,师生期待,仪式隆重,育人效果极佳,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再举行,这些活动便真正成了历史。二是学校精神产品的凝练、传承、创新。这里既包括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也包括有效利用学校空间,传承历史积淀,彰显办学思想。例如,有所学校,据史料记载,校址原为一座寺庙,名号为广福禅院。我常常想,如果以“广福”二字作为学校文化的“标识”,那么是否可以围绕“广纳英才、福泽桑梓”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368c41e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2a.html.
[2]朴红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9(8).
(责任编辑:刘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