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思想政治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政治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感悟基础上谈谈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堂对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有效德育 内化 言传身教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其原因就在于中学生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社会阅历少等原因。这使得在学校的管理中尽管德育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虽取得了些效果,但从整体状况来看效果不明显。所以,怎样利用而思想政治课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德育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评价被弱化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而且,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也是看学习成绩、优秀率和升学率。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方式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在完成教书的同时也要做到育人,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而不仅仅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单纯地作为教学知识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应潜移默化、潤物无声地完成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升,德育的教育。
二、精心备课,注意运用新事例、新材料来进行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首先要备教材,通过研读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可进行有效思想教育的因素,谋划出有效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同时,备课还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道德修养等,了解其心声及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完成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关心、留意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让说教教育更有说服力。这样也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说不再是枯燥、简单、乏味的说教,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三、德育是逐渐内化的过程
德育内化就是把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过程,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使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能主动地、自觉地向道德标准靠近,完成个体品质的转化的过程。
传统的德育教育是强制服从教育。它是把成人的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服从”。单纯的“说服式”和“管教式”的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采取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很好。特别是对处在叛逆、逆反的青春期的中学生,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德育教育应是由传统的强制服从的教育模式转化为民主的、尊重主体的、重视自我的情感内化过程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力,明确是非观念,通过个体自我体验,把自己的道德经验内化为稳定的道德品质。这是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吸收道德认识、辨别观念和内化道德要求的过程。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榜样的示范对学生思想认识的行程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有着很大影响作用。通过榜样示范,学生可以对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习惯有了新的认知,可以抑制、改变旧的道德认知情感,可以激发潜在的行为倾向,强化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使其变为外部的实际道德行为。
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可塑造性、模仿性很强的处在发展成熟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完全能直接示范和影响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认识到这点,懂得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加强理论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育人能力,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完成德育教育,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更好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规范学生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义新.思想政治课要发挥德育教育功能[J].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5).
[2]徐金才,何云峰.道德课堂:抵及道德教师的道德教育[N].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有效德育 内化 言传身教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其原因就在于中学生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社会阅历少等原因。这使得在学校的管理中尽管德育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虽取得了些效果,但从整体状况来看效果不明显。所以,怎样利用而思想政治课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德育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评价被弱化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而且,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也是看学习成绩、优秀率和升学率。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方式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在完成教书的同时也要做到育人,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而不仅仅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单纯地作为教学知识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应潜移默化、潤物无声地完成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升,德育的教育。
二、精心备课,注意运用新事例、新材料来进行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首先要备教材,通过研读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可进行有效思想教育的因素,谋划出有效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同时,备课还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道德修养等,了解其心声及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完成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关心、留意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让说教教育更有说服力。这样也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说不再是枯燥、简单、乏味的说教,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三、德育是逐渐内化的过程
德育内化就是把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过程,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使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能主动地、自觉地向道德标准靠近,完成个体品质的转化的过程。
传统的德育教育是强制服从教育。它是把成人的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服从”。单纯的“说服式”和“管教式”的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采取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很好。特别是对处在叛逆、逆反的青春期的中学生,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德育教育应是由传统的强制服从的教育模式转化为民主的、尊重主体的、重视自我的情感内化过程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力,明确是非观念,通过个体自我体验,把自己的道德经验内化为稳定的道德品质。这是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吸收道德认识、辨别观念和内化道德要求的过程。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榜样的示范对学生思想认识的行程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有着很大影响作用。通过榜样示范,学生可以对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习惯有了新的认知,可以抑制、改变旧的道德认知情感,可以激发潜在的行为倾向,强化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使其变为外部的实际道德行为。
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可塑造性、模仿性很强的处在发展成熟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完全能直接示范和影响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认识到这点,懂得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加强理论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育人能力,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完成德育教育,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更好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规范学生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义新.思想政治课要发挥德育教育功能[J].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5).
[2]徐金才,何云峰.道德课堂:抵及道德教师的道德教育[N].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