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段路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半年,180天,4320个小时,是医生给出的他生命的最后期限。那些无法用药物遏制的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身体的大部分。
  他的主治医生说:“还是告诉他吧,病人有知情权,而且他不像那种看不开的老人。”没错,70岁的他已经是老人了,可我曾以为他能活到90岁或更长。这几年,他总会听到有人故去的消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老亲戚……他亦开过类似的玩笑,说:“该到那边去凑牌局喽!”
  这一次,被他说中了。只是,沉默半天,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后来,他先开口了:“是吧?难怪人家说,一查出来就晚了。”我点点头,喊了声“爸……”便再也说不出来半个字。
  “呵呵,也可以了,不是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嘛,我都快71了。”他像是自言自语,“不过,能活到80当然更好。”
  “爸!”我又喊了一声。“没事啊。”他又说,“到那边继续,去年老王还说他等着我,他算如愿了。”
  医生刚巧进门,听见他这句话,一下乐了:“老爷子,到了那边你先暴打老王一顿,没准儿是他念叨的。”
  “嗯。”老头儿认真地答应着,“还是医生说得对,我上次赢得老王俩月没翻身,他记仇呢……”
  这个几乎每天都见证死亡的医生也微微湿了眼睛。他拍拍我的肩:“老爷子没事,生命真不在于长短,精彩就好。”
  这话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到正题:“爸,手术咱不做了,不受那个罪了。拿了药,咱就可以回家了。”
  他忽然沉默了,低头想了好半天说道:“回家好,我这辈子身上没留过任何伤疤。这要是做了手术,到了那边,你奶奶该心疼了。”
  我知道,他还是挺失望的——不做手术,说明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但他很快就把情绪调整了过来,拉一下我的手:“你别太难过,都有这一天。走,咱回家商量商量后面的事。”
  B
  那天晚上,妈做了一桌菜,开了一瓶他存了多年的茅台。原本,我担心妈知道后会受不了,谁知爸进门扯开嗓子跟她说了实情后,她只愣了那么几秒钟,就平静地说了句:“真让你说中了。”
  但妈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我还是看到了她拼尽全力掩饰的痛苦——她的身体一直在抖,好半天洗不完一根小黄瓜。我进去,从后面轻轻抱住她。妈就那样背对着我,在我怀里低声哭了一小会儿。片刻后,她平静下来说:“别让你爸看见,不然他会更难受。”
  我看着她,这个胖胖的妇人,平日里絮絮叨叨,经常被爸数落没脑子,却从来不恼。直到那天,我才明白这不过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事到临头,她比谁都坚强。
  那一晚,我几乎整夜不曾合眼,在黑暗中默默流着眼泪。
  妈喊醒我的时候,已经是9点多了。一如往常,爸在阳台上侍弄满地的花草,偶尔捏着虫子喂那两只养了好久的画眉。
  我坐下来吃早餐,妈站在旁边说:“昨晚跟你爸商量了墓地的事。”我的筷子“当啷”一声掉在桌上。“我们商量好了,回老家,就在咱们家的那块坟地找个地方。不过你要先回去找找你舅舅,他懂风水。”
  我点头:“也好,回去陪着爷爷奶奶吧,以后我也回去陪你们。”
  “这就对了。”他拍拍手踱过来,“如果为了你日后看我们方便,去公墓也行,可你妈是大户人家的闺女,老了不回去,人家要说闲话的。”
  我略感意外。他们不是那种喜欢把旧事絮叨给孩子听的父母,我只知道爸和妈是同一个村的,妈这边的亲戚众多,我只逢年过节回去,永远认不全,详情更是不知道。
  他坐下来:“我跟你说说……”
  一说就是两个小时,从曾经在清朝为官的外高祖父说起。我顺着他的话开玩笑:“为了娶我妈,没少下工夫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得意地一笑,“谁知道你妈是绣花枕头,样样不会。”“大户人家的小姐嘛,哪儿会干粗活……”
  当他的生命开始以天来计算时,一家人却前所未有地开起从不曾开过的玩笑来,那些玩笑不仅将时光拉回到从前,还不经意地模糊了现在。
  我明白过来,他特意模糊这残酷的现在,是想把最后的日子走好。作为儿子,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乐观一些呢?
  C
  周末,我回了老家。舅舅带我去了那片老坟地,万分感慨:“这么多年,就想着什么时候他们可以回来多住一段时间,现在好,真是要回来了。”然后,他嘤嘤地哭起来。我没有劝他,走到祖父母的墓碑前站了一会儿。爸就快和他们团圆了。
  舅舅平静下来后,观测了半天,定下了方位。他同我讲:“坟要先砌好,现在有专门的小建筑队做这活,也是有讲究的,铺底和打围都不能勾缝,否则下雨会进水……”我怔怔地听着,那块4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是爸和妈终老以后的家,而我惟一能做的就是用心把这块小地方修建好,来为他们遮风挡雨。
  因为爸的状况,单位允许我不按时上班,全年的公休假也一起批了。我打算花更多的时间来陪爸,并耐心询问他还有什么想做的。
  他也不推托,直接告诉我他想去趟台湾。
  以前,很少和他一起旅游,工作以后太忙,他和妈也就是跟团在家附近的景点转转。台湾是我和他们去的最远的地方。
  他觉得台湾的风景并不如想象中的好,但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台湾人很有礼貌,人多但不显得乱,酒也便宜,750克的金门高粱也不过200多块钱……
  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他生气了,因为他发现台湾的博物院里好东西比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还多。他孩子气的一面凸现,竟然去质问导游,弄得导游哭笑不得。
  购物时,他给妈挑了一条珊瑚项链。妈有些犹豫:“颜色太艳了吧?”“不艳。”他说,“年纪大了,就要艳一点儿才好看。”然后,又挑了一条给我的妻子——儿子刚读小学,妻子要照顾他,没有同来。之后又买了各种食品,当然是给我儿子的。他坚决不让我把他的事告诉孩子,说孩子还不懂事,别牵扯他了。
  D
  后来,我们一家3口都搬到爸妈这边来了。儿子很高兴,他一直喜欢爷爷,在这里他也可以为所欲为。
  周末时,我又陪着他去看了几个以前的老同事,亦不说实情,只说无事闲逛。
  大约两个月后,他主动提出来让我带他去看看衣服。妻子在给他织毛衣,他很倔犟,一辈子只穿手工织的毛衣,还要V领开衫,并且挑了绛红色。
  在商场,我试探着问他是要西装还是休闲装。他都摇头,背着手转来转去,最后才说:“要套中山装,男人穿着气派、得体、大方。”但我们转了半天也没买到,后来去隆盛祥定做了一套,颜色是银灰色。量尺寸的时候,他喃喃自语:“真是瘦了。”他确实瘦了很多,尽管还吃得下饭,但肆虐的癌细胞总是和他抢夺营养,他已经占不了上风。
  之后一段时间,他天天晚上陪妈去一家老式茶楼听戏。妈一辈子爱听戏,可是他不喜欢。现在依然不喜欢吧?可是听了一段日子,也能跟着妈唱两句了,《失街亭》《空城计》还唱得有板有眼,惹得儿子老学他。一老一小表演时,我就静静地看着。我知道,如同我一样,他想把曾经没有做过的事补上。
  一天晚上,他对我说:“其实这样挺好,早早就知道了,可以准备准备。”然后,他说起爷爷最后的那两年,身体不太好了,每天晚上都要穿整齐衣服才肯睡。“老话说,穿戴好了走,到那边才有得穿,爷爷一直怕哪天突然走了,衣衫不整。”
  我知道,他说的准备不只是指衣服,他做了所有能想起来并且能做到的事。我们去拍了整套的全家福,他去挑好了墓碑的材料以及碑文的字体,交代了走时要带的东西—— 一块手表、两个证件、年轻时的日记以及一张他珍藏多年连妈都不知道的照片——当兵时,他一直喜欢照片上的那个年轻女子。
  我开玩笑:“带走了,不怕以后我妈去了她们打架?”他嘿嘿地笑:“不打不打,等你妈去了,我把她藏起来。”
  E
  198天后的黄昏,他走了,走得干净整齐,比医生预言的多活了18天。
  “是赚的。”他说。
  除了儿子,我们都没哭,眼泪早已经透支过了。我只是静静地握着他冰冷的手,努力记住他真实的面容,心里亦存着温暖和感谢——虽然每天都在即将失去他的痛苦中煎熬,但我还是要感谢对死亡的预知,让我可以陪着他从容地走完人生最后这段路,让这半年时光在我之后的漫长人生中无限延长。
  我也坚信,在另一个世界,他依旧在和我彼此凝望。
  摘自《读者·原创版》
其他文献
用DNA鉴定师邓亚军的话,这似乎是这个时代财富人群集体获得的一种“流感”——躁动的财富越发粉碎本已瓦解的内心秩序,越是在财富上成功的人士,越是要面对私人生活层面的种种失落。  这是时代给财富人群最隐私却也是最刻骨的追问:当没有稳固的、传统的伦理秩序,性与情的位置如何能守住?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鉴定师,邓亚军每天都要和这样的故事相处:很多人千方百计证明孩子是自己的,另外也有人千方百计证明孩子不是自
期刊
我的旅途大多在火车上度过,曾经热烈地赞美说,火车是个好东西。但在火车上,大部分时间却是无聊的,虽然可以搭话,但话题总会结束,窗边的景物,不知名的小站,都要飞快远离。  火车在平原上,正好有落日,那时刻,会想家。其余的时候想入非非,不一定是艳遇,就像故事要开始了。  我没这样的故事,有位朋友却有这样的缘分。一位姑娘是上铺,穿A字裙,不便爬上去,于是坐在那里等熄灯。朋友察觉了,跟她换了铺位……他们恋爱
期刊
说来也奇怪,先生从来是个甩手掌柜,家里大小事都不怎么操心的,但从前几年开始,他突然变成了热心于保健的人,被我嘲笑为怕死的小老头。  最开始,是热心仔细保存体检档案。  早些年,因为年轻,对身体很大意,每年的体检结果都是随手放置,时间长了就找不到,或者无意中被当废品处理掉了。那次,我又一次头疼眩晕,医生询问病史,我说前不久体检时查出有椎动脉供血不足,却说不出具体情况,只好再次排队等候检查。自那以后,
期刊
这是一曲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初恋往事,虽然经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旋律依旧如新。  他叫郑曾祜,她叫张瑞芳。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
期刊
冬天的一个深夜,我爱人从虹桥机场回家,匆忙间将平板电脑掉在出租车里。发现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平板电脑里有他的电话通讯录,几百个号码十分要紧,更要紧的是里面装了不少资料。他赶忙拿出发票,找到那家出租车公司,询问的结果是:司机根本没有看见。我爱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起平板电脑里装了卫星定位系统,马上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搜索跟踪。有了!屏幕上,信号一点一点往西移动,他紧盯屏幕不放。信号时而停下,时
期刊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结婚三个月,我知道了伍德的一个秘密。  这秘密让我们两个大动干戈,他摔了我买给他的山寨手机,我自作主张卸载了他最心爱的游戏。彼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让我们像斗败的鸡一样坐在沙发上,气喘吁吁。  起因是他在游戏里居然和别人做了夫妻!  若不是那夜我想逗他,悄悄走到他的身后,还看不到他和那女人的对话。他说,贤妻,咱们一起去龙月山庄吧,报我的一箭之仇。那个女人回答他,自然,夫
期刊
凌晨五点,我就醒了。最先醒的,是我身体上的那根骨头。自从那次捡煤时,山体塌方,压坏了我的腰椎,疼痛就钻进了我的体内,像一只冬眠的虫子,把我衰老的皮肉当做免费的“美餐”。当然了,疼痛还是很讲情义的,我用自己的血肉喂养了它,它为了报答我,就准时在每天黎明从我体内那根朽骨的伤口中爬出,催我起床。  即使疼痛不催我,我也会主动起床的,小孙子还等着我给他做早饭。昨天他就是因为上学迟到,挨了老师骂,回来向我哭
期刊
原本没打算和老公调到同一个城市,由于工作和孩子实在让我头大,终究还是想了办法和老公调到了一起,起码两个人在一起,有什么事还能彼此换个手。  老公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十几年,平时就住办公室,周末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因此没有在当地买房。我和孩子搬过来了,只好先租房住。想到人到中年还要过租房的日子,心里便生出几分异样的感觉,像是没了根基的浮萍。  老公主张把原来的房卖掉在这里买套房,想了想,我还是没答应。住
期刊
天生英雄种?  我奉命连夜采访一位英雄。  3个小时前,三名持刀歹徒在城市广场旁边的小巷口制造了一连串的抢劫案,他们先抢了一个老太太要给孙子买生日蛋糕的205元钱,接着,又抢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皮夹里的3000元钱和苹果手机,最后,还洗劫了三个刚看完午场电影的年轻人。三个歹徒的抢劫工作太顺利了,兵不血刃就取得了重大“战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动手,只拿着刀冷冷地说一句“把钱交出来”,被害人就乖
期刊
如果经常读唐宋文人的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诗人用写诗的方式来记述他们所患的各种疾病。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白居易,他患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在一首诗中他以诗人的笔法近乎艺术性地描述了自己的症状:“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陆游也是如此。  要说陆游有“糖网病”,那要先从他得糖尿病说起。在他的诗中,最初谈到自己有糖尿病是他五十二岁写的《铜壶阁望月》诗,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