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城市交通建设对于地铁的应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城市人口流量的不断增大,使地铁在运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从而给人们造成相应的危害。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交通也愈加的拥堵,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的缓解了城市拥堵情况。但近两年地铁在运营过程中频频出事,地铁的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愈加受人注视。
一、我国地铁建设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127各城市建有地铁,其线路总长度已查过7000公里,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0个城市建有地铁,已运营地铁线路约20条,总里程约为589公里,正在建设或待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个,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里程2500公里,地铁线路89条。
图1 已建地铁城市及里程情况
二、地铁运营风险隐患
地铁可有效的缓解城市拥堵情况,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等优势,为城市交通建设添加了新活力与动力。但地铁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运行优势就会在某些程度上加大事故损害程度。首先,因为地铁是在半封闭的低下单向运行的,其通风条件极差,一旦发生事故,难以及时的疏散乘客,就会加大事故危害程度。其次,由于地铁沉箱比公交车车厢封闭,几乎没有新鲜空气流通,同时又缺乏阳光照射,这样的封闭环境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最后由于城市地铁属于一个快速的、短途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难以向飞机、火车、动车等那样的交通工具一样严格对每位乘客进行检查,所以很容易成为违法分子爆炸、纵火等袭击的目标。
三、国内外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2008年5月1日就结合我国地铁发展情况提出并实施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从风险的角度和安全运营的角度提出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其标准能够有效的引导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的管理。国内外都针对地铁的运营不同程度的展开了多次风险管理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运营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如北京制定《隐患数据库管理办法》针对地铁运行的监控、隐患的辨别、研究、治理、验收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香港则遵循ALARP原则,将其原则引入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中,根据风险的高低制定给相应的工作内容及系统保证计划,同时开展地铁风险研究及运营能力测试等实战演习工作,归纳总结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间、路段等情况,从而这顶出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安全风险事故的预防、检查和处理体系。而英国则是根据ALARP原则将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区别管理和对待。
图2 风险管理示意图
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在我国地铁风险管理中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对地铁运营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各个部门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每各部门只是解决自己工作中所发生的风险事故,无法系统的对风险进行管理。甚至一些地铁运营公司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从不主动的、积极的、系统的去对地铁运营进行监测与管理。
(二)管理办法死板
在地铁运营公司中,风险管理人员只是按照传统的“归纳法”对未知风险进行管理,缺乏主动性,并且采用这种管理原则会使所制定的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及解决实际问题,无法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三)没有系统的风险管理办法
虽然近几年地铁运营频频发生事故,但是也并不是高频率发生,就造成相关地铁运营公司在发生事故时才重抓风险管理工作,事后就又对其松懈,使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缺乏长效、系统的实施机制。且在地铁运营公司日常工作中缺乏对风险的复核及评估工作,大大降低了运营公司规避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五、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图3 风险控制系统
结束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的前提,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于系统复杂、影响力强、投资巨大的地铁来说是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铁运营公司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岳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06):194.
[2]秦毅,王仁祥,魏士凯,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3):258-262.
摘要:城市交通建设对于地铁的应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城市人口流量的不断增大,使地铁在运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从而给人们造成相应的危害。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交通也愈加的拥堵,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的缓解了城市拥堵情况。但近两年地铁在运营过程中频频出事,地铁的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愈加受人注视。
一、我国地铁建设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127各城市建有地铁,其线路总长度已查过7000公里,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0个城市建有地铁,已运营地铁线路约20条,总里程约为589公里,正在建设或待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个,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里程2500公里,地铁线路89条。
图1 已建地铁城市及里程情况
二、地铁运营风险隐患
地铁可有效的缓解城市拥堵情况,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等优势,为城市交通建设添加了新活力与动力。但地铁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运行优势就会在某些程度上加大事故损害程度。首先,因为地铁是在半封闭的低下单向运行的,其通风条件极差,一旦发生事故,难以及时的疏散乘客,就会加大事故危害程度。其次,由于地铁沉箱比公交车车厢封闭,几乎没有新鲜空气流通,同时又缺乏阳光照射,这样的封闭环境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最后由于城市地铁属于一个快速的、短途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难以向飞机、火车、动车等那样的交通工具一样严格对每位乘客进行检查,所以很容易成为违法分子爆炸、纵火等袭击的目标。
三、国内外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2008年5月1日就结合我国地铁发展情况提出并实施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从风险的角度和安全运营的角度提出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其标准能够有效的引导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的管理。国内外都针对地铁的运营不同程度的展开了多次风险管理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运营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如北京制定《隐患数据库管理办法》针对地铁运行的监控、隐患的辨别、研究、治理、验收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香港则遵循ALARP原则,将其原则引入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中,根据风险的高低制定给相应的工作内容及系统保证计划,同时开展地铁风险研究及运营能力测试等实战演习工作,归纳总结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间、路段等情况,从而这顶出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安全风险事故的预防、检查和处理体系。而英国则是根据ALARP原则将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区别管理和对待。
图2 风险管理示意图
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在我国地铁风险管理中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对地铁运营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各个部门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每各部门只是解决自己工作中所发生的风险事故,无法系统的对风险进行管理。甚至一些地铁运营公司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从不主动的、积极的、系统的去对地铁运营进行监测与管理。
(二)管理办法死板
在地铁运营公司中,风险管理人员只是按照传统的“归纳法”对未知风险进行管理,缺乏主动性,并且采用这种管理原则会使所制定的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及解决实际问题,无法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三)没有系统的风险管理办法
虽然近几年地铁运营频频发生事故,但是也并不是高频率发生,就造成相关地铁运营公司在发生事故时才重抓风险管理工作,事后就又对其松懈,使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缺乏长效、系统的实施机制。且在地铁运营公司日常工作中缺乏对风险的复核及评估工作,大大降低了运营公司规避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五、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图3 风险控制系统
结束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的前提,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于系统复杂、影响力强、投资巨大的地铁来说是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铁运营公司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岳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06):194.
[2]秦毅,王仁祥,魏士凯,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3):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