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能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同时,地铁行车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地铁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地铁行车安全与乘客生命息息相关。本文对地铁行车安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
地铁是有轨交通,其运营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都应该遵循有轨交通的客观规律。在客运组织上,要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等都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备正常运行来保证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线路。因此它具有安全、快速、便捷、舒适、准时的特点,对于人们的出行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就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要建立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主要组成及作用
(一)地铁行车安全系统
地铁行车安全系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起到预测作用。例如:动车和动车组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能对动车和动车组进行动态监测,乘务员、前方车站和安全中心能接收到各子系统的监控信息,检修段能接收到监测数据。车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够预测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设备检修质量保证系统
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诊断与维修养护系统能够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例如:地铁工作人员能利用检测车对线路上的固定设备进行实际测试,能在检修基地对移动设备加强检查和维修,能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对动车和车辆的检修。
(三)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
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或预测到会发生灾害时,地铁沿线安装的灾害监测和报警设备会及时报警,系统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能与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相连,将数据直接传给车站,方便车站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建立良好的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加强人、机、环境三方面的紧密结合
实现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能保障地铁运输的安全性。在地铁运营中,地铁行车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失误,从而造成行车事故,车站要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行车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因行车人员的失误而出现的事故。另外,一些机器设备因长久失修会出现一些故障,因此可以通过预测故障的产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行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阻碍工作人员的正常行车,通过加强监测,准确预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解决在行车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二)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立和提高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车站要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通过对行车人员进行实际演练从而提高行车人员的应急能力,通过相关规定制度的引导从而提高行车人员安全行车的意识。
2.加强领导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一些重点作业或重大的降级运营组织时,车站领导要加强对现场的关注和把控并在应急情况下及时布控各点,这样既锻炼了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拉近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行车安全事故。
2.加强乘客的乘车安全意识
对于保障地铁行车安全,不仅要增强行车人员和领导人员的安全意识,更要增强乘客的安全意识,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行车安全的管理,保证地铁行车安全。
车站通过制定乘客守则,增强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对乘客的乘车行为进行规范[1]。例如:①乘客需按秩序在黄色候车带内侧排队候车,车停稳妥后依次上车,以免乘客不慎掉下站台。②规定每位乘客不能携带长度超过1.6米,体积超过0.15立方米,重量超过30公斤的物品上车,以免列车因负重过大产生地铁行车安全事故。③要求乘客维护车站和列车整洁,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以免对其他乘客的乘车造成干扰。
(三)建立地铁应急救援体系
1.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车站要加强对事故的预防措施。通过事故预防能避免事故发生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车站通过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例如,在改造或设计交通新线时,同时要设计必要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车站要加强对操作规程、应急规章、管理策略的维护。
②车站要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车地铁工作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车站都要做出相应的预测,制定紧急情况预案,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培训和演习。利用这些办法能使车站在发生任何突发状况时都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减小事故带来的危害程度。
③车站要协调应急救援系统各部分的功能。通过对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媒体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的相互协调,能够高效、迅速地解决应急事故。
④车站要发挥应急救援行动的积极作用。一个完善的救援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通过应急救援体系的指导,针对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地铁行车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才能真正减小事故的严重性。
⑤领导人员要有效地对事故进行善后。领导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在事故发生后要迅速清理现场,要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助,加强对事故恢复期的管理等。
(四)加强对列车设备的检修力度
很多地铁行车事故都是由于列车硬件设备出现了严重的损坏情况,因此要加强对列车设备的检修力度。地铁工作人员发现地铁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后要及时上报给车站领导人员,领导人员核实情况属实后,对于出现老化、损害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在对设备进行安装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对设备造成损害,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地铁行车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应受到损失,让企业形象受损,因此车站要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通过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检查设备的质量,加强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认真做到对事故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够尽量减小或防止事故。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64(05):23-26.
[2]李谭纲.有关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4,85(10):50-52.
摘要: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能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同时,地铁行车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地铁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地铁行车安全与乘客生命息息相关。本文对地铁行车安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
地铁是有轨交通,其运营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都应该遵循有轨交通的客观规律。在客运组织上,要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等都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备正常运行来保证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线路。因此它具有安全、快速、便捷、舒适、准时的特点,对于人们的出行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就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要建立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主要组成及作用
(一)地铁行车安全系统
地铁行车安全系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起到预测作用。例如:动车和动车组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能对动车和动车组进行动态监测,乘务员、前方车站和安全中心能接收到各子系统的监控信息,检修段能接收到监测数据。车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够预测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设备检修质量保证系统
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诊断与维修养护系统能够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例如:地铁工作人员能利用检测车对线路上的固定设备进行实际测试,能在检修基地对移动设备加强检查和维修,能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对动车和车辆的检修。
(三)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
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或预测到会发生灾害时,地铁沿线安装的灾害监测和报警设备会及时报警,系统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能与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相连,将数据直接传给车站,方便车站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建立良好的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加强人、机、环境三方面的紧密结合
实现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能保障地铁运输的安全性。在地铁运营中,地铁行车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失误,从而造成行车事故,车站要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行车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因行车人员的失误而出现的事故。另外,一些机器设备因长久失修会出现一些故障,因此可以通过预测故障的产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行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阻碍工作人员的正常行车,通过加强监测,准确预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解决在行车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二)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立和提高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车站要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通过对行车人员进行实际演练从而提高行车人员的应急能力,通过相关规定制度的引导从而提高行车人员安全行车的意识。
2.加强领导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一些重点作业或重大的降级运营组织时,车站领导要加强对现场的关注和把控并在应急情况下及时布控各点,这样既锻炼了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拉近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行车安全事故。
2.加强乘客的乘车安全意识
对于保障地铁行车安全,不仅要增强行车人员和领导人员的安全意识,更要增强乘客的安全意识,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行车安全的管理,保证地铁行车安全。
车站通过制定乘客守则,增强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对乘客的乘车行为进行规范[1]。例如:①乘客需按秩序在黄色候车带内侧排队候车,车停稳妥后依次上车,以免乘客不慎掉下站台。②规定每位乘客不能携带长度超过1.6米,体积超过0.15立方米,重量超过30公斤的物品上车,以免列车因负重过大产生地铁行车安全事故。③要求乘客维护车站和列车整洁,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以免对其他乘客的乘车造成干扰。
(三)建立地铁应急救援体系
1.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车站要加强对事故的预防措施。通过事故预防能避免事故发生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车站通过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例如,在改造或设计交通新线时,同时要设计必要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车站要加强对操作规程、应急规章、管理策略的维护。
②车站要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车地铁工作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车站都要做出相应的预测,制定紧急情况预案,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培训和演习。利用这些办法能使车站在发生任何突发状况时都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减小事故带来的危害程度。
③车站要协调应急救援系统各部分的功能。通过对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媒体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的相互协调,能够高效、迅速地解决应急事故。
④车站要发挥应急救援行动的积极作用。一个完善的救援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通过应急救援体系的指导,针对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地铁行车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才能真正减小事故的严重性。
⑤领导人员要有效地对事故进行善后。领导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在事故发生后要迅速清理现场,要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助,加强对事故恢复期的管理等。
(四)加强对列车设备的检修力度
很多地铁行车事故都是由于列车硬件设备出现了严重的损坏情况,因此要加强对列车设备的检修力度。地铁工作人员发现地铁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后要及时上报给车站领导人员,领导人员核实情况属实后,对于出现老化、损害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在对设备进行安装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对设备造成损害,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地铁行车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应受到损失,让企业形象受损,因此车站要保障地铁的行车安全。通过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检查设备的质量,加强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认真做到对事故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够尽量减小或防止事故。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64(05):23-26.
[2]李谭纲.有关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4,85(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