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近年来,海南成为许多人过年旅游的首选地。人们往往选择到海边,与大海相拥,听海风低语。但其实,除了与海洋亲密接触,感受当地黎族独特的新年习俗,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其中以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和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黎族人擅歌舞,新年的娱乐活动繁多,舂米舞粗犷有趣,竹竿舞热情欢快,鼻箫演奏情意浓浓……除了欣赏极具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还能品尝到独特的美味:山林中的绿色食物、树上的槟榔、田里的田螺……都是餐桌上的美食。饭后,再喝上一杯醇香的山兰酒,在温暖的阳光下,便慢慢沉醉。
船型屋和隆闺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
五指山腹地的黎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村寨前有潺潺流水和层层梯田,充满诗情画意。但迷人的田园风光却不及当地特色的居所茅草屋让人印象深刻,这种茅草屋因屋顶犹如倒扣的船只,得名“船型屋”。
五指山集中了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沟谷雨林的典型景观:溪水潺潺,彩蝶飞舞,古树参天,藤萝密布,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有永远两株相接的“母生树”,具有神奇医疗功效的野生茶树,像木屏风挡住你行走的“板根”……让人目不暇接,而路边成片的桫椤树群,你若知道它们的来历,定会大感震惊。桫椤起源于距今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舂米舞和竹竿舞传情的鼻箫,浑厚的椰胡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过年时,自然少不了各种歌舞活动。除了特定的表演聚集地,甚至还能看到正在田地里干农活的妇女也在跳舞,其实这是黎族极具特色的舂米舞。
舂米舞早在清代就已经产生,它源于黎族妇女的舂米劳动,以杵和臼为道具,通过杵和臼的击打,发出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并通过模拟舂米的劳动过程进行舞蹈,具有古朴、粗犷的演艺风格。舂米舞的特点在于几位舞者需要同时运用特定的身体韵律和步伐节奏,配合手中的木杵敲击木臼,从而产生悦耳的撞击声,或密集或舒缓的声音传入耳膜,似古代让人血液澎湃的集结鼓点声,让人回味。
与舂米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还有竹竿舞。竹竿舞是黎族传统的舞蹈,起源于黎族古老的祭祀活动。过去,当村民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后,家家户户就会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人们就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跳竹竿舞时,持竿者蹲在地上,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张合敲打竹竿,跳舞者则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灵巧敏捷地跳跃,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并边跳边喊“嘿! 呵嘿”,大大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竿舞的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过去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青年男女凭借此活动,可以寻找“搭檔”,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除了极具特色的舞蹈,黎族丰富多样的乐器也引人注目,尤其是一种用鼻来吹奏的箫,让人大感新奇。这种乐器叫“鼻箫”,在海南黎族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常被黎族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情,所以又有“最能传情的乐器”的美名。
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鼻箫的箫身做得很细,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有时气息难以控制,乐声会出现似有若无、断续飘渺的现象,听来颇有仙乐韵味。鼻箫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因人而异,有意思的是,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在众多的箫声中辨认出心上人的箫声来,黎族情歌歌词“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描绘的便是黎族青年用鼻箫传情的浪漫故事。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其中以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和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黎族人擅歌舞,新年的娱乐活动繁多,舂米舞粗犷有趣,竹竿舞热情欢快,鼻箫演奏情意浓浓……除了欣赏极具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还能品尝到独特的美味:山林中的绿色食物、树上的槟榔、田里的田螺……都是餐桌上的美食。饭后,再喝上一杯醇香的山兰酒,在温暖的阳光下,便慢慢沉醉。
船型屋和隆闺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
五指山腹地的黎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村寨前有潺潺流水和层层梯田,充满诗情画意。但迷人的田园风光却不及当地特色的居所茅草屋让人印象深刻,这种茅草屋因屋顶犹如倒扣的船只,得名“船型屋”。
五指山集中了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沟谷雨林的典型景观:溪水潺潺,彩蝶飞舞,古树参天,藤萝密布,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有永远两株相接的“母生树”,具有神奇医疗功效的野生茶树,像木屏风挡住你行走的“板根”……让人目不暇接,而路边成片的桫椤树群,你若知道它们的来历,定会大感震惊。桫椤起源于距今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舂米舞和竹竿舞传情的鼻箫,浑厚的椰胡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过年时,自然少不了各种歌舞活动。除了特定的表演聚集地,甚至还能看到正在田地里干农活的妇女也在跳舞,其实这是黎族极具特色的舂米舞。
舂米舞早在清代就已经产生,它源于黎族妇女的舂米劳动,以杵和臼为道具,通过杵和臼的击打,发出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并通过模拟舂米的劳动过程进行舞蹈,具有古朴、粗犷的演艺风格。舂米舞的特点在于几位舞者需要同时运用特定的身体韵律和步伐节奏,配合手中的木杵敲击木臼,从而产生悦耳的撞击声,或密集或舒缓的声音传入耳膜,似古代让人血液澎湃的集结鼓点声,让人回味。
与舂米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还有竹竿舞。竹竿舞是黎族传统的舞蹈,起源于黎族古老的祭祀活动。过去,当村民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后,家家户户就会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人们就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跳竹竿舞时,持竿者蹲在地上,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张合敲打竹竿,跳舞者则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灵巧敏捷地跳跃,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并边跳边喊“嘿! 呵嘿”,大大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竿舞的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过去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青年男女凭借此活动,可以寻找“搭檔”,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除了极具特色的舞蹈,黎族丰富多样的乐器也引人注目,尤其是一种用鼻来吹奏的箫,让人大感新奇。这种乐器叫“鼻箫”,在海南黎族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常被黎族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情,所以又有“最能传情的乐器”的美名。
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鼻箫的箫身做得很细,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有时气息难以控制,乐声会出现似有若无、断续飘渺的现象,听来颇有仙乐韵味。鼻箫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因人而异,有意思的是,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在众多的箫声中辨认出心上人的箫声来,黎族情歌歌词“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描绘的便是黎族青年用鼻箫传情的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