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B2新发突变致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病的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ITGB2新发突变所致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的致病机制。

方法

患儿 女,11岁,因反复发热于2014年8月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白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水平;以全外显子基因二代测序明确突变基因;软件预测突变致病性;构建含野生型及突变型ITGB2基因的载体,分别比较野生型蛋白与突变型蛋白的稳定性及其亚细胞定位。

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反复感染发热、牙槽嵴低平、牙齿缺如等)与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高度相符;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18表达水平(0.2%)较对照组(患儿父亲:99.0%,患儿母亲:99.1%)显著下降;经基因检测明确患儿ITGB2的2个等位基因各携带有1个新发现的突变,分别为chr21(46319021)c.954del G(新发突变)和chr21(46309266)c.1802C>A(来自父亲);其中c.954del G突变为移码突变,确定为致病突变;c.1802C>A经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突变型蛋白在稳定性上与野生型蛋白无差别,但合成后无法定位于细胞膜。

结论

该患儿可确诊为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其致病突变为ITGB2基因c.954del G和c.1802C>A突变;其中c.1802C>A突变使CD18无法定位于细胞膜,从而导致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2010至2016年引起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0—2016年收集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疑似EV相关疾病患儿的口咽拭子标本进行EV筛查。使用实时荧光反转录(RT)PCR反应检测EV、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经自行设计引物、改进引物及PCR扩增条件,
期刊
目的总结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I)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SPENCDI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和基因测序结果,并分别以"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ondyloenchondrodysplasia"为检索词,检索截至2017年11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女,12岁,因"
期刊
目的总结Verheij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特点。方法对20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Verhei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Verheij syndrome""PUF60"和"Verheij综合征""PUF60基因"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18年1月前的PubMed、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
期刊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况调查。分析2016年9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患儿年龄、标本种类和月份分布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到6 200株肺炎链球菌,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95.1%(5 876/6 177),血液标本2.2%(136/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肿瘤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64例中位年龄9岁3月龄(出生~16岁1月龄)甲状腺占位性疾病患儿(男孩60例,女孩104例)进行病历资料收集,对其中62例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结果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甲状腺癌占住院登记的甲状腺占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北京儿童医院成熟B细胞淋巴瘤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6例年龄≤18岁的初治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剔除3例因放弃治疗出组病例后,183例按照北京儿童医院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危险度A组1例,B组59例,C组123例),C组中97例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