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课程教育改革已有十多年,现在课改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拓荒耕植、生根发芽、落地开花。但在较多的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学模式被生搬硬套、弱化异化,水土不服致使课改者茫然而无所适从。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模式及其相关理念的再认识,重新使课改中的教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本土化模式。
【关键词】高效管理 教学模式 杜郎口 反思
一、课堂高效管理
高效课堂必须有高效管理。我认为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管理好班级。几乎所有的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都指出,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一个缺乏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显然不会在教学上取得像样的成就[1]2。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为。在教师管控好课堂纪律之后,才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我们教师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学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二、高效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试验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吴立岗先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认为“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样做等等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2]779
当前,国内的教学模式很多,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提出的“高效课堂1333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语文导读教学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所谓“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和“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课改的实验中获得了成功,其中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正在课改路上的我们认真学习,应当对当前持续课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在各个教学模式中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高效教学反思
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使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学生成长的直接“决定者”,而是命运的“影响者”,教师要通过把学习和成长权交付给学生,实现学习的“事归原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相信学生”。教师要不再担当“牺牲者”,而是一个共同的“成长者”,教师的职业境界要通过课改得以提升。
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教师不能再一味担当“二传手”,而要鼓励学生与学习对话,即放手发动“一传”。教师不能再充当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生命激情的“纵火者”。
说到底教育终究是一项“科学”,课改注定需要下决心摒弃一些陈腐的经验,勇于完成课堂模式和流程的“再造”。模式即标准,流程即效益,技术的发展为新课改接续了生命。
高效课堂理念只有真正转变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促使课堂行为发生质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关键,课改仍然只会流于形式,课堂仍然无法杜绝一味地表演,教师仍然会继续支配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流程,淡化教学艺术。教育还必须学会重新回到常识上来,体现出其科学性的一面,限制任由其发挥的率性和随意性,强调教学技术的服务性,让一切“教的设计”都服务于“学之需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主体和主导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发挥教与学的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使学生从原先的“学”达到“会学”(学会学习),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这也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3]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0年10
【关键词】高效管理 教学模式 杜郎口 反思
一、课堂高效管理
高效课堂必须有高效管理。我认为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管理好班级。几乎所有的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都指出,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一个缺乏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显然不会在教学上取得像样的成就[1]2。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为。在教师管控好课堂纪律之后,才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我们教师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学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二、高效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试验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吴立岗先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认为“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样做等等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2]779
当前,国内的教学模式很多,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提出的“高效课堂1333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语文导读教学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所谓“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和“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课改的实验中获得了成功,其中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正在课改路上的我们认真学习,应当对当前持续课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在各个教学模式中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高效教学反思
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使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学生成长的直接“决定者”,而是命运的“影响者”,教师要通过把学习和成长权交付给学生,实现学习的“事归原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相信学生”。教师要不再担当“牺牲者”,而是一个共同的“成长者”,教师的职业境界要通过课改得以提升。
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教师不能再一味担当“二传手”,而要鼓励学生与学习对话,即放手发动“一传”。教师不能再充当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生命激情的“纵火者”。
说到底教育终究是一项“科学”,课改注定需要下决心摒弃一些陈腐的经验,勇于完成课堂模式和流程的“再造”。模式即标准,流程即效益,技术的发展为新课改接续了生命。
高效课堂理念只有真正转变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促使课堂行为发生质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关键,课改仍然只会流于形式,课堂仍然无法杜绝一味地表演,教师仍然会继续支配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流程,淡化教学艺术。教育还必须学会重新回到常识上来,体现出其科学性的一面,限制任由其发挥的率性和随意性,强调教学技术的服务性,让一切“教的设计”都服务于“学之需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主体和主导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发挥教与学的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使学生从原先的“学”达到“会学”(学会学习),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这也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3]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0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