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小学高段歌唱课堂中有关二声部编创遇到的学生能力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六年级下册教授《榕树爷爷》一课时课堂中的教学片段为案例,从“模创” 入手,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编创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二声部;规律;模创;编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62-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琼.在教材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学会编创——让编创走进小学高段歌唱课堂[J].北方音乐,2020,04(08):162-163.
“模创”——“模仿编创”,即模仿一定的规律进行编创。在编创环节进行之前引导学生寻找课本中合唱歌曲二声部编配的内在规律,结合教师乐理知识的讲解,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模仿其规律进行二声部编创。下面是我对于课堂中所遇问题的思考以及课堂实践的一些总结。
一、初识音程,寻找规律
上《榕树爷爷》这一课时,在完成了基本的学唱歌曲的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曲谱,寻找二声部之间的构成规律。通过观察,学生得出了结论:高声部和低声部的音与音之间大部分都是间隔一个音,有时会出现其他情况。基于学生捕捉到的规律,笔者简单介绍了音程的相关知识:两个音叠置在一起同时出现称为和声音程,音与音之间距离的远近使得音程有了不一样的名字。通过聆听比较,学生感受到音程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回到《榕树爷爷》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被运用较多的规律。
(一)同步进行式
这种方式指的是低声部与高声部构成和谐音程,两声部以同样的节奏和相似的旋律线同步进行,如:
双声部以三度音程为主,也出现了五度、六度音程,节奏完全一致,不仅产生了丰富的和声效果,更是增强了歌曲的情感。同时也在演唱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旋律填充式
这种方式指的是在音程的基础上,作曲家变化节奏型,填充在主旋律长音或存在休止符的地方。在引子部分中,作曲家在长音处进行了填充,填充的音符与长音形成了四度和声音程向三度和声音程的进行,使得旋律更加具有向前的推进感。又例如《榕树爷爷》的第一部分,作曲家在高声部的空拍处填充了三度旋律音程,使得音乐变得更加饱满,也增添了几分俏皮、童真的味道。
通过聆听、观察、分析,学生不难在《榕树爷爷》中主动找到二声部编创的基本规律。这其中,不论是音程规律还是写作手法的规律,学生都能较快理解,并且最终转化为编创技能运用在二声部编创中。
二、构建音程,模仿编创
在新课标的创造领域中将原本的即兴创造改为了即兴编创,看似只是一个词的改动,实质是一个重要理念的轉变。“创造”一般来说倾向于“凭空”而创,更适用于作曲专业,而“编创” 倾向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更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造的要求。[1]于是笔者在《榕树爷爷》中主要的两种规律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创”,对教材中的另一首歌曲《DO RE MI》进行二声部编创。在编创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模仿同步进行式,采用向下寻找三度音程的方式编创低声部,例如:
通过规律的模仿,学生们让原本认为遥不可及的编创变得简单许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音程的构造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编创的信心与兴趣。
三、演唱聆听,修改完善
音乐课程的一大重要价值还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编创后的作品需要达到提高审美的目的,同时不能改变原本的风格。所以,在二声部编创之后一定要对作品进行演唱和评价,虽然学生们并不具备充分正规音乐知识,但是每位学生天生就有着印象性音乐知识,也就是一种对于音乐与生俱来的分辨美的灵感[2]。
例如歌曲《DO RE MI》原本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是当学生聆听了自己编创的二声部后,却感受到了一丝低沉忧伤,这和歌曲原本的音乐感觉相违背。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一个乐句中的三度音程为小三度音程,该音程呈现阴暗的色彩。由于学生的正规性音乐知识还不够完善,只能用印象性音乐知识来听辨出音乐情绪的不符,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修改意见。
通过修改,使得学生的二声部更加完整也更加符合音乐情绪,拥有了更好的音乐效果,学生在修改中也提高了审美能力以及编创能力。
四、举一反三,自主编创
当然,编创的手法还有很多,模仿编创只是其中的一种。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方法,灵活运用,甚至自主创新才是编创课堂最终的目的!以下分享几位同学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之后呈现出来的双声部编创作品:
纵观当今大部分教师的课堂,不论是日常课还是公开课,都更加注重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是感受音乐的文化魅力,依然忽视了“编创”这一方面的教学。一方面原因源于教师本身对于编创课程不够重视,更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模创”方式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编创,乐于编创,但这一定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前进。只要我们多思多做,留心观察,一定能为学生搭起最适合的阶梯,让他们主动前行,找寻音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C市小学为例[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1-7.
[2]戴维·埃里奥特.齐雪,赖达富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关键词】二声部;规律;模创;编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62-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琼.在教材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学会编创——让编创走进小学高段歌唱课堂[J].北方音乐,2020,04(08):162-163.
“模创”——“模仿编创”,即模仿一定的规律进行编创。在编创环节进行之前引导学生寻找课本中合唱歌曲二声部编配的内在规律,结合教师乐理知识的讲解,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模仿其规律进行二声部编创。下面是我对于课堂中所遇问题的思考以及课堂实践的一些总结。
一、初识音程,寻找规律
上《榕树爷爷》这一课时,在完成了基本的学唱歌曲的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曲谱,寻找二声部之间的构成规律。通过观察,学生得出了结论:高声部和低声部的音与音之间大部分都是间隔一个音,有时会出现其他情况。基于学生捕捉到的规律,笔者简单介绍了音程的相关知识:两个音叠置在一起同时出现称为和声音程,音与音之间距离的远近使得音程有了不一样的名字。通过聆听比较,学生感受到音程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回到《榕树爷爷》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被运用较多的规律。
(一)同步进行式
这种方式指的是低声部与高声部构成和谐音程,两声部以同样的节奏和相似的旋律线同步进行,如:
双声部以三度音程为主,也出现了五度、六度音程,节奏完全一致,不仅产生了丰富的和声效果,更是增强了歌曲的情感。同时也在演唱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旋律填充式
这种方式指的是在音程的基础上,作曲家变化节奏型,填充在主旋律长音或存在休止符的地方。在引子部分中,作曲家在长音处进行了填充,填充的音符与长音形成了四度和声音程向三度和声音程的进行,使得旋律更加具有向前的推进感。又例如《榕树爷爷》的第一部分,作曲家在高声部的空拍处填充了三度旋律音程,使得音乐变得更加饱满,也增添了几分俏皮、童真的味道。
通过聆听、观察、分析,学生不难在《榕树爷爷》中主动找到二声部编创的基本规律。这其中,不论是音程规律还是写作手法的规律,学生都能较快理解,并且最终转化为编创技能运用在二声部编创中。
二、构建音程,模仿编创
在新课标的创造领域中将原本的即兴创造改为了即兴编创,看似只是一个词的改动,实质是一个重要理念的轉变。“创造”一般来说倾向于“凭空”而创,更适用于作曲专业,而“编创” 倾向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更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造的要求。[1]于是笔者在《榕树爷爷》中主要的两种规律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创”,对教材中的另一首歌曲《DO RE MI》进行二声部编创。在编创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模仿同步进行式,采用向下寻找三度音程的方式编创低声部,例如:
通过规律的模仿,学生们让原本认为遥不可及的编创变得简单许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音程的构造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编创的信心与兴趣。
三、演唱聆听,修改完善
音乐课程的一大重要价值还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编创后的作品需要达到提高审美的目的,同时不能改变原本的风格。所以,在二声部编创之后一定要对作品进行演唱和评价,虽然学生们并不具备充分正规音乐知识,但是每位学生天生就有着印象性音乐知识,也就是一种对于音乐与生俱来的分辨美的灵感[2]。
例如歌曲《DO RE MI》原本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是当学生聆听了自己编创的二声部后,却感受到了一丝低沉忧伤,这和歌曲原本的音乐感觉相违背。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一个乐句中的三度音程为小三度音程,该音程呈现阴暗的色彩。由于学生的正规性音乐知识还不够完善,只能用印象性音乐知识来听辨出音乐情绪的不符,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修改意见。
通过修改,使得学生的二声部更加完整也更加符合音乐情绪,拥有了更好的音乐效果,学生在修改中也提高了审美能力以及编创能力。
四、举一反三,自主编创
当然,编创的手法还有很多,模仿编创只是其中的一种。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方法,灵活运用,甚至自主创新才是编创课堂最终的目的!以下分享几位同学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之后呈现出来的双声部编创作品:
纵观当今大部分教师的课堂,不论是日常课还是公开课,都更加注重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是感受音乐的文化魅力,依然忽视了“编创”这一方面的教学。一方面原因源于教师本身对于编创课程不够重视,更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模创”方式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编创,乐于编创,但这一定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前进。只要我们多思多做,留心观察,一定能为学生搭起最适合的阶梯,让他们主动前行,找寻音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C市小学为例[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1-7.
[2]戴维·埃里奥特.齐雪,赖达富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