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厌学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数学学科中,改变学生厌学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老师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认为分数低是学生低能的表现.这种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从而产生厌学.再者,初中的课程多,学生从小学升学上来,有的一下子无法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加之教师急功近利的教学态度,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层次水平.此外,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无法接受理解繁多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不认真听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把课堂搞活,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再者,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而教师的评价和看法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涵着积极向上的趋势,相信每个学生,要克服对学生的偏见,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另外,近年来,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初中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或是其他因素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考学无望”,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清前途,于是在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笔者认为,一旦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反馈给家长,只有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创建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笔者通过许多案例发现,对初中数学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先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然后产生不愿意学的念头,最后对数学课漠不关心,课堂上得过且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认可(具体做法可以在课堂上口头表扬,或是在作业中写上鼓励性评语等),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回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由此而激起.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适的激励原则。如,学习成绩差、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当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回答问题时,应当给予表扬,不能够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创建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意义重大,它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学习更有动力,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同时,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能够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师生关系融洽,不但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极大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让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学好数学,就更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意、认真听讲.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平易近人,耐心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学生喜欢教师,就会自然地喜欢上该学科,厌学的现象自然也会消退.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班上的差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与学习好的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既要“西瓜”,又要“芝麻”的做法显然不当,所以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纠正班上不良学风,采用“帮扶”手段,让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后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让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把精力专注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培养.因此,除了在学习方面,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开创第二课堂,如听专题报告会、开展数学竞赛、撰写数学小论文以及开展内部小型的学术研讨会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数学刊物,包括班内的数学墙报、“数学之角”,“数学信箱”等,其中刊物的编辑、作者全由学生担任,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和特长.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活动中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责任编辑 黄桂坚)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老师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认为分数低是学生低能的表现.这种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从而产生厌学.再者,初中的课程多,学生从小学升学上来,有的一下子无法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加之教师急功近利的教学态度,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层次水平.此外,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无法接受理解繁多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不认真听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把课堂搞活,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再者,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而教师的评价和看法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涵着积极向上的趋势,相信每个学生,要克服对学生的偏见,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另外,近年来,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初中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或是其他因素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考学无望”,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清前途,于是在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笔者认为,一旦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反馈给家长,只有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创建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笔者通过许多案例发现,对初中数学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先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然后产生不愿意学的念头,最后对数学课漠不关心,课堂上得过且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认可(具体做法可以在课堂上口头表扬,或是在作业中写上鼓励性评语等),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回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由此而激起.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适的激励原则。如,学习成绩差、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当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回答问题时,应当给予表扬,不能够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创建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意义重大,它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学习更有动力,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同时,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能够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师生关系融洽,不但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极大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让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学好数学,就更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意、认真听讲.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平易近人,耐心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学生喜欢教师,就会自然地喜欢上该学科,厌学的现象自然也会消退.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班上的差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与学习好的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既要“西瓜”,又要“芝麻”的做法显然不当,所以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纠正班上不良学风,采用“帮扶”手段,让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后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让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把精力专注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培养.因此,除了在学习方面,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开创第二课堂,如听专题报告会、开展数学竞赛、撰写数学小论文以及开展内部小型的学术研讨会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数学刊物,包括班内的数学墙报、“数学之角”,“数学信箱”等,其中刊物的编辑、作者全由学生担任,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和特长.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活动中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