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系列化包装所独有的形式和特点,以及注重企业文化、创新、设计师素质、消费者利益各个方面阐述其在动态、不断发展更新的包装市场环境中的广阔发展空间。就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分析、探讨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可持续发展 趋势 市场发展 设计思想
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着消费市场的需求,而包装设计则必须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来变化。所以,包装设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从最初单纯的包裹、 装载产品起到保护商品目的的简易包装; 到通过美化装饰产品包装来提高产品价值的过度包装; 再到通过包装设计来体现产品属性和受众类型的分类包装; 以及在以环保为理念的大环境下出现的绿色包装等。所有的一切变革,都体现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对包装设计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
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二、包装设计理念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
优秀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①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②方便开启,使用安全;③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④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⑤平面设计美观大方;⑥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⑧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三、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包装生态学是建立在现代包装设计文化形态上的一种民族化现象。无论世界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从宏观上体现出了这一文化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去分析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异,对其文化底蕴进行不断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设计艺术实践。包装生态学作为一种民族化的特征,更具时代感。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而不同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也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滋生于世界文化的土壤之中。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以文化为本源,以自然生活与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工业与信息技术前古代城市的风貌,历史悠远的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 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 对称性、 也正反映出中华民族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生态物化的意识形态。
四、现代包装设计的多元化
包装设计是将自然科学与美术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它既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所以对包装的设计也开始从繁琐走向简洁,从复杂走向简单。社会关注环保,保护环境的意识使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商品包装设计单纯、整体感强,材质环保,包装的设计和材质也要具有循环使用性。
包装设计必须要与人的生长环境,思维和谐,具体含义包括:①个人自身的和谐;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③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④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⑤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改变也影响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变,为了加大产品竞争力,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出现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而设计的分类包装,这种包装形式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需求,将包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得更加充分。把“和谐”带进包装设计理念中,使少数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而随着跨国贸易的高度发展,把中国传统特色的商品通过包装设计走向世界,也成为包装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这要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盲目丢掉自己的本色,使其丧失于世界文化之中,也不能墨守成规,拒绝外来文化,必须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中国传统商品既能立足国内又能走向世界。
总结,在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需求的改变,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这种发展也在刺激着市场消费。促使消费市场开始朝着增加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转变,而包装设计新视点——增加包装设计信息量,让商业包装与公益广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就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里——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迟天尧.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J].包装工程,2004
[3]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可持续发展 趋势 市场发展 设计思想
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着消费市场的需求,而包装设计则必须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来变化。所以,包装设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从最初单纯的包裹、 装载产品起到保护商品目的的简易包装; 到通过美化装饰产品包装来提高产品价值的过度包装; 再到通过包装设计来体现产品属性和受众类型的分类包装; 以及在以环保为理念的大环境下出现的绿色包装等。所有的一切变革,都体现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对包装设计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
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二、包装设计理念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
优秀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①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②方便开启,使用安全;③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④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⑤平面设计美观大方;⑥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⑧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三、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包装生态学是建立在现代包装设计文化形态上的一种民族化现象。无论世界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从宏观上体现出了这一文化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去分析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异,对其文化底蕴进行不断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设计艺术实践。包装生态学作为一种民族化的特征,更具时代感。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而不同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也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滋生于世界文化的土壤之中。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以文化为本源,以自然生活与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工业与信息技术前古代城市的风貌,历史悠远的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 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 对称性、 也正反映出中华民族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生态物化的意识形态。
四、现代包装设计的多元化
包装设计是将自然科学与美术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它既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所以对包装的设计也开始从繁琐走向简洁,从复杂走向简单。社会关注环保,保护环境的意识使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商品包装设计单纯、整体感强,材质环保,包装的设计和材质也要具有循环使用性。
包装设计必须要与人的生长环境,思维和谐,具体含义包括:①个人自身的和谐;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③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④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⑤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改变也影响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变,为了加大产品竞争力,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出现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而设计的分类包装,这种包装形式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需求,将包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得更加充分。把“和谐”带进包装设计理念中,使少数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而随着跨国贸易的高度发展,把中国传统特色的商品通过包装设计走向世界,也成为包装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这要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盲目丢掉自己的本色,使其丧失于世界文化之中,也不能墨守成规,拒绝外来文化,必须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中国传统商品既能立足国内又能走向世界。
总结,在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需求的改变,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这种发展也在刺激着市场消费。促使消费市场开始朝着增加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转变,而包装设计新视点——增加包装设计信息量,让商业包装与公益广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就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里——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迟天尧.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J].包装工程,2004
[3]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