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中国和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有着千年的历史渊源。这其中,同在北部湾沿岸、仅一河之隔的广西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越恢复邦交以来,从东兴北仑河边到越南芒街市,聚满了来自各地的“淘金客”。来来往往的人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货物中,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极盛时期,北仑河上千帆竞发,搬运工昼夜不停地搬货,船只的汽笛声、货车的鸣笛声、交易者的谈话声,交织成鼎沸之势。后来,民间的无序边贸遭到整顿,但地理优势注定了这对边城还会再度焕发生机。
东兴,崛起于北仑河之东。它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既沿边、沿江,又沿海,且与越南海陆相接,从古时海上丝绸之路时期起,就是我国西南边境的重要商埠。
这个特殊的小镇,还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有着各式各样動人心魄的传说。
传说中,东兴“京族三岛”的出现,是源于一条在海上兴风作浪的蜈蚣精。这条蜈蚣精盘踞在北部湾海岸的白龙岭上,每天以往来的行人为食。天上的某位神仙知道后,设法将一个煮得滚烫的南瓜倒进了蜈蚣精嘴里,使它烫得在海中不停地翻滚,最终痛苦身亡,并断作头、身、尾三截,演化为今天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此后,京族人在三岛上建立了“哈亭”,供奉那位据称是帮忙收拾了蜈蚣精的“镇海大王”。
与东兴隔河相望的芒街,同样聚居着大量的京族。芒街这个有趣的名字,不是因为这里是“芒果一条街”,而是得名于从前这里的人都用芒草搭建屋子。从东兴出境,跨过北仑河上的中越友谊大桥,不出百米就可到达越南芒街市境内。桥的一头一尾,连接着两个国家,“跨一步而出国”在这里成为现实。
东兴这头,群楼林立;芒街那头,楼宇稀疏。就是这样的两座城市,在奔流不息的北仑河的牵引下,承接着中越边贸的重担,繁盛了一代又一代。
然而,衰落来得始料未及。中越各自建政后,本已于1950年正式建交,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越边境冲突等事态而迅速交恶,并于1978年断绝了外交联系。1979年,中越友谊大桥被炸断,东兴与芒街也失去了臂助。没有了人员往来,就宛如鱼离开了水,这两座靠边贸发家的城镇自然也失去了活力,走向沉寂。
经过时间的洗礼,中越两国于1991年11月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理所当然地,这两座边城也迎来了它们的“重生”与新的“春天”。1994年,中越友谊大桥重新修竣并恢复通车,两边口岸也相继开放。东兴与芒街重新成为中越边贸的重要阵地,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也吸引了大批游客,一时风光无限。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对边城就逐渐成为生意人眼中的“黄金地带”。不过,其中蕴含的更多是“灰色意义”。
尽管中越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并给予了东兴及芒街一系列优惠及帮扶政策,但两座边城由于本身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层次较低等客观问题,一时难以走上正规化、大规模的边贸道路。这时候,在两国巨大的商品关税差及价格差的诱惑下,走私便成为便捷的致富手段。
所谓“海水不干,走私不断”,凭借着山水相连、阡陌相通的地理优势,东兴与芒街逐渐成为了走私者的“淘金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利益的驱使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走私梦”。而受走私者的诱使与拉拢,一部分边民也开始参与走私活动,走上了这条致富的“旁门左道”。
社会风气一旦形成,谁也不能逃离这种漩涡。在这里,不需要超凡脱俗的智慧,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情商,需要的,只是以身试法的胆量,真正是所谓的“只要你敢,就没有赚不到的钱”。在这里,上至老人妇女在村道设“卡”,向过往的车辆收费,下至未成年人放弃学业,间接参与走私活动,似乎所有的人都受“法不责众”的心理影响,被拴在同样的走私利益链条上,沉浮在走私获利的浪潮中。
在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全民走私”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由“水客”直接从越南背货进入中国,再经由各种地下网络集散分销至全国各地。而北仑河上,也每天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事实上,北仑河的河道非常狭长,最窄处只有十几米宽,走私者们利用铁壳船完成一次走私活动,一般只需要10分钟。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他们会利用各种方法来逃避监管部门的巡逻车,为此还衍生出“看水仔”这一职业,以便随时打探风声。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保货人、散货人等。
在持续的“淘金热”中,芒街坐拥“越南北方最大的边贸市场”,同时,这里遍布的赌场、酒吧、夜总会总是人满为患,不少周围村庄的越南少女也跑到这里来讨生活。一些姑娘主要为往来中国的“淘金客”服务,另外一些姑娘则在街头游荡,期望碰见一些赢了钱的赌徒或者路过的游客,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有着百年大教堂和东南亚风情的芒街,在金钱的作用下散发着黑暗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的人飞蛾扑火般来到这里。
错综复杂的走私链条,似乎将这里的人都粘在了同一张网上,上面的人逃不开,后面的人也前仆后继地压上来。这似乎是一个永远都不会醒的梦,然而时候到了,梦也就醒了。
随着破获的走私案件越来越多,这个地区的走私活动已经减弱许多。就算有人在“重赏之下”愿意铤而走险,在政府的“严打”之下,“勇夫”也变得越来越少。尽管走私活动余根尚存,但无论是交易额还是参与人数,都早已不如往日。渐渐不成气候的走私行业,也让“淘金城”的暴富梦远去。全民参与的“灰色经济”,则逐渐转向了阳光化的“航道”。
“风暴”过后,北仑河上精彩不减。在东兴的竹山港与芒街的绿林码头,满载着货物的船只依然在北仑河上日夜行驶,工人依旧忙于卸货,交易者也热火朝天地交谈着,周遭车水马龙。不同的是,这一切都在海关的监管下,合法合规地进行着。在两岸贸易区,各式服务平台也相继出现,实现货币自由结算的同时,各类申报通关审批流程也大大缩减。
2013年起,中越在北仑河的两岸各规划10平方公里左右的特殊监管区。这是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首个试点,以“一线放开、自由流动,二线管住、高效运行”开创了中越共管园区的新体制,这里亦有望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如今,广西的人均GDP是越南的2.5倍左右,东兴则是广西人均GDP最高的县份(含县级市)。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中国游客,通过东兴口岸进入芒街,再乘车前往河内、下龙湾、吉婆岛等旅游目的地。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芒街从越南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变身为新兴的经济特区。这座人口11万的边关小城,被认为是越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其部分家庭年平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街头越来越多的咖啡店,也显示了当地人休闲趣味的变化。
2017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逼近1000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约占1/4的份额。曾经人们提起时就自动往“乱”字联想的中越边贸,已在不知不觉中回归“有序”,走向新的繁荣。而东兴与芒街这对“边城姐妹花”,也在不知不觉中“蝶变舞翩跹”。
中越恢复邦交以来,从东兴北仑河边到越南芒街市,聚满了来自各地的“淘金客”。来来往往的人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货物中,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极盛时期,北仑河上千帆竞发,搬运工昼夜不停地搬货,船只的汽笛声、货车的鸣笛声、交易者的谈话声,交织成鼎沸之势。后来,民间的无序边贸遭到整顿,但地理优势注定了这对边城还会再度焕发生机。
重生的“边境地”
东兴,崛起于北仑河之东。它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既沿边、沿江,又沿海,且与越南海陆相接,从古时海上丝绸之路时期起,就是我国西南边境的重要商埠。
这个特殊的小镇,还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有着各式各样動人心魄的传说。
传说中,东兴“京族三岛”的出现,是源于一条在海上兴风作浪的蜈蚣精。这条蜈蚣精盘踞在北部湾海岸的白龙岭上,每天以往来的行人为食。天上的某位神仙知道后,设法将一个煮得滚烫的南瓜倒进了蜈蚣精嘴里,使它烫得在海中不停地翻滚,最终痛苦身亡,并断作头、身、尾三截,演化为今天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此后,京族人在三岛上建立了“哈亭”,供奉那位据称是帮忙收拾了蜈蚣精的“镇海大王”。
与东兴隔河相望的芒街,同样聚居着大量的京族。芒街这个有趣的名字,不是因为这里是“芒果一条街”,而是得名于从前这里的人都用芒草搭建屋子。从东兴出境,跨过北仑河上的中越友谊大桥,不出百米就可到达越南芒街市境内。桥的一头一尾,连接着两个国家,“跨一步而出国”在这里成为现实。
东兴这头,群楼林立;芒街那头,楼宇稀疏。就是这样的两座城市,在奔流不息的北仑河的牵引下,承接着中越边贸的重担,繁盛了一代又一代。
然而,衰落来得始料未及。中越各自建政后,本已于1950年正式建交,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越边境冲突等事态而迅速交恶,并于1978年断绝了外交联系。1979年,中越友谊大桥被炸断,东兴与芒街也失去了臂助。没有了人员往来,就宛如鱼离开了水,这两座靠边贸发家的城镇自然也失去了活力,走向沉寂。
经过时间的洗礼,中越两国于1991年11月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理所当然地,这两座边城也迎来了它们的“重生”与新的“春天”。1994年,中越友谊大桥重新修竣并恢复通车,两边口岸也相继开放。东兴与芒街重新成为中越边贸的重要阵地,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也吸引了大批游客,一时风光无限。
曾经的“淘金城”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对边城就逐渐成为生意人眼中的“黄金地带”。不过,其中蕴含的更多是“灰色意义”。
尽管中越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并给予了东兴及芒街一系列优惠及帮扶政策,但两座边城由于本身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层次较低等客观问题,一时难以走上正规化、大规模的边贸道路。这时候,在两国巨大的商品关税差及价格差的诱惑下,走私便成为便捷的致富手段。
所谓“海水不干,走私不断”,凭借着山水相连、阡陌相通的地理优势,东兴与芒街逐渐成为了走私者的“淘金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利益的驱使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走私梦”。而受走私者的诱使与拉拢,一部分边民也开始参与走私活动,走上了这条致富的“旁门左道”。
社会风气一旦形成,谁也不能逃离这种漩涡。在这里,不需要超凡脱俗的智慧,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情商,需要的,只是以身试法的胆量,真正是所谓的“只要你敢,就没有赚不到的钱”。在这里,上至老人妇女在村道设“卡”,向过往的车辆收费,下至未成年人放弃学业,间接参与走私活动,似乎所有的人都受“法不责众”的心理影响,被拴在同样的走私利益链条上,沉浮在走私获利的浪潮中。
在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全民走私”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由“水客”直接从越南背货进入中国,再经由各种地下网络集散分销至全国各地。而北仑河上,也每天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事实上,北仑河的河道非常狭长,最窄处只有十几米宽,走私者们利用铁壳船完成一次走私活动,一般只需要10分钟。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他们会利用各种方法来逃避监管部门的巡逻车,为此还衍生出“看水仔”这一职业,以便随时打探风声。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保货人、散货人等。
在持续的“淘金热”中,芒街坐拥“越南北方最大的边贸市场”,同时,这里遍布的赌场、酒吧、夜总会总是人满为患,不少周围村庄的越南少女也跑到这里来讨生活。一些姑娘主要为往来中国的“淘金客”服务,另外一些姑娘则在街头游荡,期望碰见一些赢了钱的赌徒或者路过的游客,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有着百年大教堂和东南亚风情的芒街,在金钱的作用下散发着黑暗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的人飞蛾扑火般来到这里。
远去的“暴富梦”
错综复杂的走私链条,似乎将这里的人都粘在了同一张网上,上面的人逃不开,后面的人也前仆后继地压上来。这似乎是一个永远都不会醒的梦,然而时候到了,梦也就醒了。
随着破获的走私案件越来越多,这个地区的走私活动已经减弱许多。就算有人在“重赏之下”愿意铤而走险,在政府的“严打”之下,“勇夫”也变得越来越少。尽管走私活动余根尚存,但无论是交易额还是参与人数,都早已不如往日。渐渐不成气候的走私行业,也让“淘金城”的暴富梦远去。全民参与的“灰色经济”,则逐渐转向了阳光化的“航道”。
“风暴”过后,北仑河上精彩不减。在东兴的竹山港与芒街的绿林码头,满载着货物的船只依然在北仑河上日夜行驶,工人依旧忙于卸货,交易者也热火朝天地交谈着,周遭车水马龙。不同的是,这一切都在海关的监管下,合法合规地进行着。在两岸贸易区,各式服务平台也相继出现,实现货币自由结算的同时,各类申报通关审批流程也大大缩减。
2013年起,中越在北仑河的两岸各规划10平方公里左右的特殊监管区。这是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首个试点,以“一线放开、自由流动,二线管住、高效运行”开创了中越共管园区的新体制,这里亦有望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如今,广西的人均GDP是越南的2.5倍左右,东兴则是广西人均GDP最高的县份(含县级市)。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中国游客,通过东兴口岸进入芒街,再乘车前往河内、下龙湾、吉婆岛等旅游目的地。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芒街从越南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变身为新兴的经济特区。这座人口11万的边关小城,被认为是越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其部分家庭年平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街头越来越多的咖啡店,也显示了当地人休闲趣味的变化。
2017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逼近1000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约占1/4的份额。曾经人们提起时就自动往“乱”字联想的中越边贸,已在不知不觉中回归“有序”,走向新的繁荣。而东兴与芒街这对“边城姐妹花”,也在不知不觉中“蝶变舞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