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5-02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而有味道,学生思维括跃,学习效率很高。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下面,我结合本人近1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而有味道,学生思维括跃,学习效率很高。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下面,我结合本人近1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