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高,存在分工协作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政府宏观规划、人才短缺等问题,应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加强规划指导、促进分工协作及打造名牌企业等战略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繁荣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繁荣地区经济、出口创汇、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抓住中小企业发展机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并形成了集群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了吉林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十一五”以来,吉林省中小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自2007年起,推出“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并以各级开发区、专业园区为基础,为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吉林省中小企业在总量和质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围绕省内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
(一)中小企业集群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11年,吉林省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万亿元,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9.2%,中小企业上缴税金41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4.1%。可以说,中小企业占据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随着省内大企业配套要求和大项目的带动,形成了若干个中小企业集群。如:以省会长春市为中心的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制药、光电子、动漫产业及梅花鹿产业集群;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国家战略支持的背景下,形成了以吉林市为中心的吉林市石化产业集群,以铁合金、炭素为支撑的炉料产业集群;以延吉市为中心的石材加工、长白山特产、医药生产、木材加工及旅游产业集群。以吉林省内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呈现出数量增加、经济规模庞大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特征明显
从吉林省产业发展基础看,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汽车产业、石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以冶金产业、建材产业和轻纺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以长白山特产加工的特色产业,这些产业成为吉林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就是围绕这些产业,借助优势产业的人才、技术和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具有区域性和特色性的显著特征。如:长春市依托一汽集团、长春轨道客车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围绕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建立起为这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吉林市依托吉化集团,集聚了200多家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中小企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化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三)产业结构呈现逐步升级趋势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春市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就是以一汽集团为主要市场,以启明信息、富奥电子等企业为龙头,产品以发动机控制、车身、车载电子和汽车行业管理软件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导,辐射长春及周边地区的汽车电子产业,随着这些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崛起,一汽集团的一些零部件已经实现了本地配套。全国闻名的辽源袜业产业集群,以东北袜业园为依托,以棉袜织造为基础,逐步向丝袜和内衣领域转型,形成集原料、加工、包装、物流、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力争将辽源打造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规模的纺织袜业产业集群。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中小企业起步较晚,2009年吉林省中小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只有江苏省的19.4%,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数不到江苏省的1/5,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也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狭隘意识,导致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得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一)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
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的。但是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企业关联度不够、还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关系、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尚未形成。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是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另外,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高、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为主厂商配套的层次,没有形成自主品牌,特别是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知名品牌。
(二)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低档次多,中高档次少;一般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一般规模小,粗放生产经营,人员素质较低,资金短缺,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革新能力不足导致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另外,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强,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做的不好。一项针对吉林省中小企业研发能力的调查显示,6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研发部门,80.8%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发明和专利,73.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在制造行业中,37.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40.9%的中小企业生产大路产品或其他产品,只有21.6%的中小企业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很多企业设备陈旧,只有39.5%的企业主要设备是上世纪90年代的。 (三)缺乏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规划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上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省内中小企业的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虽然政府制定了一些规划明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企业集群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一些已经出台的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集群也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而一些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中小企业集群中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人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吉林省地处东北,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较低,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吉林省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而吉林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家族式管理、加上社会观念和认识偏差等因素,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和培养不出人才,造成企业人才匾乏。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没有受过专门知识的培养、训练。当前,吉林省中小企业主要缺乏五类人才:研究开发型人才、职业经理人、外贸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
三、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联系、互补和合作,形成以利益为导向、关系紧密的统一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一)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整合吉林省现有的农业、自然、人才等优势资源,发展具有竞争特色的产业,围绕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吉林省的科研优势,引导产、学、研相结合,迅速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建立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二)加强对企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
第一,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指导目录和政策引导。第二,强化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创业相关的机制,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的调节作用。第三,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引导中小企业及创业者选择适用的项目信息。
(三)促进企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整合原料、技术及市场等资源,发展专业化分工,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产品技术开发、生产环节、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内大型企业的协作体系,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等鼓励大型企业利用本地中小企业资源进行配套。这样既有利于大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又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四)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品牌
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中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很少,而企业实力不强或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都无法实现企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因此,吉林省中小企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产品企业,通过这些品牌企业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力民.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 毛艳华.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04,(10).
[4] 张国亭.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J].理论学刊,2008,(04).
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繁荣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繁荣地区经济、出口创汇、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抓住中小企业发展机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并形成了集群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了吉林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十一五”以来,吉林省中小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自2007年起,推出“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并以各级开发区、专业园区为基础,为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吉林省中小企业在总量和质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围绕省内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
(一)中小企业集群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11年,吉林省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万亿元,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9.2%,中小企业上缴税金41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4.1%。可以说,中小企业占据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随着省内大企业配套要求和大项目的带动,形成了若干个中小企业集群。如:以省会长春市为中心的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制药、光电子、动漫产业及梅花鹿产业集群;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国家战略支持的背景下,形成了以吉林市为中心的吉林市石化产业集群,以铁合金、炭素为支撑的炉料产业集群;以延吉市为中心的石材加工、长白山特产、医药生产、木材加工及旅游产业集群。以吉林省内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呈现出数量增加、经济规模庞大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特征明显
从吉林省产业发展基础看,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汽车产业、石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以冶金产业、建材产业和轻纺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以长白山特产加工的特色产业,这些产业成为吉林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就是围绕这些产业,借助优势产业的人才、技术和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具有区域性和特色性的显著特征。如:长春市依托一汽集团、长春轨道客车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围绕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建立起为这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吉林市依托吉化集团,集聚了200多家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中小企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化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三)产业结构呈现逐步升级趋势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春市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就是以一汽集团为主要市场,以启明信息、富奥电子等企业为龙头,产品以发动机控制、车身、车载电子和汽车行业管理软件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导,辐射长春及周边地区的汽车电子产业,随着这些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崛起,一汽集团的一些零部件已经实现了本地配套。全国闻名的辽源袜业产业集群,以东北袜业园为依托,以棉袜织造为基础,逐步向丝袜和内衣领域转型,形成集原料、加工、包装、物流、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力争将辽源打造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规模的纺织袜业产业集群。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中小企业起步较晚,2009年吉林省中小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只有江苏省的19.4%,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数不到江苏省的1/5,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也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狭隘意识,导致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得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一)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
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的。但是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企业关联度不够、还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关系、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尚未形成。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是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另外,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高、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为主厂商配套的层次,没有形成自主品牌,特别是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知名品牌。
(二)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低档次多,中高档次少;一般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一般规模小,粗放生产经营,人员素质较低,资金短缺,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革新能力不足导致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另外,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强,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做的不好。一项针对吉林省中小企业研发能力的调查显示,6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研发部门,80.8%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发明和专利,73.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在制造行业中,37.4%的吉林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40.9%的中小企业生产大路产品或其他产品,只有21.6%的中小企业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很多企业设备陈旧,只有39.5%的企业主要设备是上世纪90年代的。 (三)缺乏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规划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上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省内中小企业的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虽然政府制定了一些规划明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企业集群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一些已经出台的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集群也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而一些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中小企业集群中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人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吉林省地处东北,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较低,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吉林省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而吉林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家族式管理、加上社会观念和认识偏差等因素,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和培养不出人才,造成企业人才匾乏。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没有受过专门知识的培养、训练。当前,吉林省中小企业主要缺乏五类人才:研究开发型人才、职业经理人、外贸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
三、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联系、互补和合作,形成以利益为导向、关系紧密的统一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一)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整合吉林省现有的农业、自然、人才等优势资源,发展具有竞争特色的产业,围绕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吉林省的科研优势,引导产、学、研相结合,迅速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建立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二)加强对企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
第一,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指导目录和政策引导。第二,强化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创业相关的机制,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的调节作用。第三,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引导中小企业及创业者选择适用的项目信息。
(三)促进企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整合原料、技术及市场等资源,发展专业化分工,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产品技术开发、生产环节、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内大型企业的协作体系,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等鼓励大型企业利用本地中小企业资源进行配套。这样既有利于大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又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四)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品牌
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中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很少,而企业实力不强或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都无法实现企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因此,吉林省中小企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产品企业,通过这些品牌企业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力民.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 毛艳华.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04,(10).
[4] 张国亭.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J].理论学刊,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