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信息管理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开设的六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正因为《信息管理学》重要性,如何在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重复的基础上,把信息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并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其建立其本专业的体系,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信息管理学》应与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这种关系是由其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性质决定的,同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必须从属于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必须与其有所区别。
  基于此,《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学术体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一般原理、通用方法和技术;了解信息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从而培养学生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并为将来的专业深造打下基础。由此,《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能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这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能在各行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因此这个目标主要是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本领域的理论素养,为部分学生继续教育和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应该体现其教学目标,以及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符合型人才”的总目标。[1]然而从目前市面上所出版的《信息管理学》(笔者把信息资源管理,或信息管理概论等教材也一并归入)教材来看,课程内容对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比较偏重,而信息管理领域的技能、方法部分不是特别多。笔者收集市面上主要的《信息管理学》的6种教材,现将其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1.柯平、高洁主编的《信息管理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该书从揭示信息管理的内核入手,认为信息管理的基点是信息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内核的支撑;信息处理体现了信息管理的精华所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的工具,又是信息管理的生果和产品;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内核重组的根源。全书循着这一思路展开叙述,并结合专门信息管理领域和信息管理环境的有关内容,构成了全书的体系框架。
  全书的内容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信息管理的应用各占书中的一半篇幅。这一写法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但是由于涉及面较广,容易造成内容泛化,重点不突出的缺憾。例如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等内容都有专门的学科研究,不必作为独立的章节来论述。
  2.马费成等编著的《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该书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了信息管理活动,重点介绍了信息、信息管理的内容、特征,信息交流和信息分布的规律,信息获取、组织、检索、服务原理与方法,还讨论了信息系统、信息机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吸纳了较多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但是,将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分章论述,可能与后续课程的重复较多;另外,将信息用户的需求与行为规律放在信息服务一章中,不能反映信息用户需求和行为规律对整个信息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就是,马费成于2004年1月份主编了一本《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教材,体系、知识上比较成熟,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辅助教材。
  3.刘红军主编的《信息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书结合了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管理基本方法的部分内容,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经济学等信息管理中的几个核心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把侧重点放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管理新理念、新模式的介绍上,着重从微观角度展开,强调定量分析,从整体内容上力求充分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兼顾系统性、易学性、实用性,尤其是其中关于信息管理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部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该书对信息系统的阐述过多,对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较少,将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纳入信息管理学基础之中也不合适。
  4.谭祥金、党跃武主编的《信息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该书立足于社会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全面介绍了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技术管理、信息资源人文管理、信息资源经济管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信息管理方法论等。将信息组织单独作为一章,而对信息管理的其他环节未作介绍,是该书的不足之处。
  5.杨善林、李兴国、何建民编著的《信息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该书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特征结合起来,建立了信息管理学的新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信息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按照信息管理的战略规划、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和管理创新与变革展开。
  但信息管理并不是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类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管理学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延伸,因而不适合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来展开论述。这样一来,有将信息管理等同于一般的管理活动的倾向,无法体现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6.娄策群主编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该书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信息资源分布规律,信息用户与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信息交流的机制,信息搜集、组织、分析、提供的原理和方法,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及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服务业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该教材突出了基础性、全面性、通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在基础性方面,重点阐述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全面性方面,涉及信息管理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在通用性方面,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的院系的需要;在新颖性方面,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教材的不足之处是对信息技术的介绍过于宽泛。[2]
  由于处于以财经、管理为办学特色的我校信息管理系,其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主要到企业、公司去。因此在《信息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要从管理的背景来给学生讲述信息管理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基于此,笔者认为《信息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应该遵循这样的思想:信息管理的基点是信息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内核的支撑;信息处理体现了信息管理的精华所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的工具,又是信息管理的生果和产品;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内核重组的根源。所以《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①信息管理概论。它主要介绍信息、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目标等。②信息处理过程。它主要包括信息搜集、信息分类、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构成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所在,因此非常重要。在后续的专业教育中将有专门的课程来加深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因此在该门课程中主要是根据本系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而查缺补漏。比如我们信息学院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只有信息检索,而对于信息分类、信息组织等都没有进行开设,因此应该补充这样的知识。同时,对于信息搜集这部分,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补充信息分布规律的介绍。如关于信息领域著名的三大定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关于信息搜集、信息评价的最新成果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的工具,这部分知识应该着重给学生介绍,并且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目前的ERP、SCM,以及CRM等有基本的操作能力。④信息管理技术。由于我系学生知识结构中技术成分还比较多,在这部分主要给学生结合目前企业中所用到的新的信息技术给学生讲解一下,以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早地适应市场。(我们系《信息管理学》的开设时间放在了大三,因此,笔者认为这部分应该作为学生信息管理技术的补充。)⑤信息管理的应用。企业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管理的若干规律作一介绍。⑥信息管理的人文环境、信息经济的相关介绍、信息法律政策、信息产业,以及信息经济相关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
  
  这门课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取多媒体、案例教学、TeamworK等多种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它必须借助教育界的建构主义思想,即:知识通过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和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传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3]特别是对信息管理概论部分,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厘清大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于信息处理过程模块的内容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管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同时,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环节来加强学生的信息管理的技能。比如,信息学院每年都有一个“网上学习”竞赛,让学生确定一个专题,然后查找相应的资料,写成检索实习报告。可以考虑这门课的考核采取这样的形式。从一开课就布置下来,然后让学生评比谁的做得好,在相互交流中大家得到提高。而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ERP模拟沙盘”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当然这些活动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的很大一部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重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学》目前的教材体系建设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教材都偏重理论,而对实践部分并不太重视,这使得学生觉得学了没有多大用处。由于该课的许多部分在以后的专业课中有所涉及,因此很多院系将这门课设为专业选修课(比如我们信息学院),更加导致学生学了四年感觉学了很多计算机技术,但又不精通,而对从事将来的信息管理工作又觉得没有学多少信息管理课程。因此,这门课通过搭建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体系,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信息管理的不同方向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国荣,乔好勤.信息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社会基础与基本框架.图书与情报,2003,1,59.
  [2]朱虹.国内外信息管理类教材.
  [3]陈晓峰.建构主义理论与《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http://www.cnfes.com/education/0403101106.htm/2004-11-21.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胸腺素α(l)的表达和活性检测,探索出基因工程生产胸腺素α(l)的途径和方法。试验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设计Tα(l)基因,由生物公司合成并连接到pMD18-T载体
弯曲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与沙门菌、志贺菌并列为人类三大腹泻致病菌。禽类是弯曲菌最常见的宿主,且感染弯曲菌后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可持续向外界排
摘 要: 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有效管理,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计算机实验教学 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    目前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已从面向理工科开设,发展到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从单一的计算机语言学习,发展到多课程、多领域的学习
摘 要: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程特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几个方面。  关键词: 《数据库应用技术》 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考试内容,它主要对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和加强创新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教育    1.引言    信息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中职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这一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中
摘 要: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面向IT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以及技术服务与销售等工作,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软件设计,熟悉相关的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公司及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本文作者针对因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