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股市近期颇惹人关注:一方面是港交所公布的上市新规引发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涌动,另一方面是QDII额度的“开闸”和沪深港通的双向扩容让港股市场引来活水,此外,叠加腾讯公布一季度靓丽财报和MSCI指数纳入中国股票,短暂沉寂的恒生指数再度活跃!
5月的第二周,恒生指数出现了连续5天的强势上行,累涨逾4%,创近3月以来最大的单周升幅,一扫今年以来的整体颓势。“就估值来看,经过2月份以来的调整,港股估值进一步压缩,目前港股预测市盈率已经低于它的十年历史均值。”上投摩根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张淑婉表示。
本周,这位有着10年港股投资经验的女基金经理接受了《红周刊》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在投资者相对成熟的港股市场,对于过高估值上市的公司会相对谨慎。结合业绩来看,相对看好大金融板块,包括银行和保险等板块,看好的原因在于它们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低位,估值安全垫较高。”
港股处在牛市初期的震荡阶段
《红周刊》:去年香港股市波澜壮阔,但今年似乎有所分化,特别是前四个月港股表现平平,谈谈您对港股整体走势的看法?
张淑婉:港股目前仍处在大牛市初期、起步阶段。港股市场现集众多资源和利好于一身。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利好将持续激发香港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就基本面而言,港股凸显了巨大的投资价值。
从企业盈利来看,2016年以来的这一轮港股牛市是盈利驱动的健康牛。2017年港股盈利成长超过20%,而2018年,预测港股盈利增速依然能够维持双位数以上的增长,企业盈利动能强劲。所以港股开启的是盈利长牛行情,强劲、持续的盈利高增长为港股上涨、牛市的持续提供坚实的支撐。而就估值来看,经过2月份以来的调整,港股估值进一步压缩,目前港股预测市盈率已经低于它的十年历史均值,具有显著的低估值优势。
在港股长期牛市的进程当中,每一次阶段性调整都提供难得的布局机会。
《红周刊》:近期,围绕港股市场基本面利好不断,港股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某种程度上将会改变,如何看待港股市场接下来的流动性?
张淑婉:2017年以来,海内外资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2018年更是加速流入。我们知道,2017年港股最主要增量资金来源是内地资金的北水南下,推动港股大涨。我们认为,内地资金流入港股是长期趋势,香港市场依然具有低估值优势,是内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海外资产配置重要的市场。
由于2017年港股涨幅显著,大量获利资金在2月以来的市场震荡中进行获利了结。待贸易战摩擦局势等不确定因素明朗化后,内地资金预计将重新大规模流入港股市场。而目前港股市场上,海外资金和内地资金占比是八二开,仍以海外资金为主,因此海外资金对港股增配所带来的效应更为显著。今年以来,截至2月末,净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规模,同时,海外资金流入的规模已经超越内地南下资金。海外资金作为全球配置资金,其流入不只代表短期盈利,更是一轮长期、持续、大规模的流入趋势。
银行股和保险股更具估值优势
《红周刊》:从香港上市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您更看好哪一板块?原因何在?
张淑婉:结合业绩来看,我相对看好大金融板块,包括银行和保险等板块。其中,银行股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低位、估值安全垫较高。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银行不良率持续双降,净息差季度环比持续改善,银行股基本面向好且分红率高。与此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空前,也将助力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待MSCI指数6月初正式将A股纳入后,全球指数型基金或将增加蓝筹股和银行股的持有比例,资金流入也将支持银行股的估值修复。
保险行业整体持续受益于中国的消费升级,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年增长15%甚至更高,且其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率预计也持续改善。同时海外市场保险渗透率较高,所以海外资金对于保险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高,是海外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我们持续看好保险板块的中长期逻辑。
此外,受到保险监管规定收紧、同类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的竞争、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保险行业表现不佳,整体行业的保单增长率在2018年2月份按照年增长率下滑23%(过去四年都有20%-63%的增长),2-3月万得香港保险指数下跌11.5%,是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随着行业逐步适应新规并动态调整销售策略、保险中介人行业平均数量同比增长达到21%,拉动保单增长及2017年下半年的低基数效应,我们预计保费降幅有望在二季度开始逐步收窄。
《红周刊》:2018年以来,A股市场上在“喝酒”后掀起了“吃药”行情,而香港市场的医药板块似乎也有所表现,请问如何评价两地医药股的差异性和所带来的投资价值?
张淑婉:首先,港股集中了制药股的龙头标的: 仿制药龙头如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 生物药龙头如三生制药等;CSO(合同销售组织)龙头如康哲制药和流通龙头国药控股等; 医疗服务龙头如凤凰医疗等。这些都是A股中缺乏的。其次,港股医药股估值相较于同类A股比较低。再次,港股目前最独特核心的优势在于开放对盈利的限制,将会吸引大量创新药企业上市,创新药是制药行业最具潜力的方向。
A股“入摩”同样短期提振港股
《红周刊》:本周资本市场最大的新闻就是明晟正式官宣A股“入摩”的股票了,但坊间似乎认为这与港股无关,请问您如何看?
张淑婉:一方面,A股“入摩”对市场风险偏好或将产生正面影响,提升A股国际化,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和增持,使更多国际增量资金增加对中资股的配置。而在港股通开通之后,港股与A股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情绪向好及估值修复将同时刺激港股的积极表现,因此国际增量资金在增持中资股的过程中,港股也将获得大量资金净流入。所以,A 股“入摩”对港股市场的短期提振效果同样存在。
5月的第二周,恒生指数出现了连续5天的强势上行,累涨逾4%,创近3月以来最大的单周升幅,一扫今年以来的整体颓势。“就估值来看,经过2月份以来的调整,港股估值进一步压缩,目前港股预测市盈率已经低于它的十年历史均值。”上投摩根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张淑婉表示。
本周,这位有着10年港股投资经验的女基金经理接受了《红周刊》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在投资者相对成熟的港股市场,对于过高估值上市的公司会相对谨慎。结合业绩来看,相对看好大金融板块,包括银行和保险等板块,看好的原因在于它们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低位,估值安全垫较高。”
港股处在牛市初期的震荡阶段
《红周刊》:去年香港股市波澜壮阔,但今年似乎有所分化,特别是前四个月港股表现平平,谈谈您对港股整体走势的看法?
张淑婉:港股目前仍处在大牛市初期、起步阶段。港股市场现集众多资源和利好于一身。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利好将持续激发香港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就基本面而言,港股凸显了巨大的投资价值。
从企业盈利来看,2016年以来的这一轮港股牛市是盈利驱动的健康牛。2017年港股盈利成长超过20%,而2018年,预测港股盈利增速依然能够维持双位数以上的增长,企业盈利动能强劲。所以港股开启的是盈利长牛行情,强劲、持续的盈利高增长为港股上涨、牛市的持续提供坚实的支撐。而就估值来看,经过2月份以来的调整,港股估值进一步压缩,目前港股预测市盈率已经低于它的十年历史均值,具有显著的低估值优势。
在港股长期牛市的进程当中,每一次阶段性调整都提供难得的布局机会。
《红周刊》:近期,围绕港股市场基本面利好不断,港股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某种程度上将会改变,如何看待港股市场接下来的流动性?
张淑婉:2017年以来,海内外资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2018年更是加速流入。我们知道,2017年港股最主要增量资金来源是内地资金的北水南下,推动港股大涨。我们认为,内地资金流入港股是长期趋势,香港市场依然具有低估值优势,是内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海外资产配置重要的市场。
由于2017年港股涨幅显著,大量获利资金在2月以来的市场震荡中进行获利了结。待贸易战摩擦局势等不确定因素明朗化后,内地资金预计将重新大规模流入港股市场。而目前港股市场上,海外资金和内地资金占比是八二开,仍以海外资金为主,因此海外资金对港股增配所带来的效应更为显著。今年以来,截至2月末,净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规模,同时,海外资金流入的规模已经超越内地南下资金。海外资金作为全球配置资金,其流入不只代表短期盈利,更是一轮长期、持续、大规模的流入趋势。
银行股和保险股更具估值优势
《红周刊》:从香港上市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您更看好哪一板块?原因何在?
张淑婉:结合业绩来看,我相对看好大金融板块,包括银行和保险等板块。其中,银行股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低位、估值安全垫较高。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银行不良率持续双降,净息差季度环比持续改善,银行股基本面向好且分红率高。与此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空前,也将助力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待MSCI指数6月初正式将A股纳入后,全球指数型基金或将增加蓝筹股和银行股的持有比例,资金流入也将支持银行股的估值修复。
保险行业整体持续受益于中国的消费升级,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年增长15%甚至更高,且其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率预计也持续改善。同时海外市场保险渗透率较高,所以海外资金对于保险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高,是海外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我们持续看好保险板块的中长期逻辑。
此外,受到保险监管规定收紧、同类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的竞争、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保险行业表现不佳,整体行业的保单增长率在2018年2月份按照年增长率下滑23%(过去四年都有20%-63%的增长),2-3月万得香港保险指数下跌11.5%,是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随着行业逐步适应新规并动态调整销售策略、保险中介人行业平均数量同比增长达到21%,拉动保单增长及2017年下半年的低基数效应,我们预计保费降幅有望在二季度开始逐步收窄。
《红周刊》:2018年以来,A股市场上在“喝酒”后掀起了“吃药”行情,而香港市场的医药板块似乎也有所表现,请问如何评价两地医药股的差异性和所带来的投资价值?
张淑婉:首先,港股集中了制药股的龙头标的: 仿制药龙头如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 生物药龙头如三生制药等;CSO(合同销售组织)龙头如康哲制药和流通龙头国药控股等; 医疗服务龙头如凤凰医疗等。这些都是A股中缺乏的。其次,港股医药股估值相较于同类A股比较低。再次,港股目前最独特核心的优势在于开放对盈利的限制,将会吸引大量创新药企业上市,创新药是制药行业最具潜力的方向。
A股“入摩”同样短期提振港股
《红周刊》:本周资本市场最大的新闻就是明晟正式官宣A股“入摩”的股票了,但坊间似乎认为这与港股无关,请问您如何看?
张淑婉:一方面,A股“入摩”对市场风险偏好或将产生正面影响,提升A股国际化,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和增持,使更多国际增量资金增加对中资股的配置。而在港股通开通之后,港股与A股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情绪向好及估值修复将同时刺激港股的积极表现,因此国际增量资金在增持中资股的过程中,港股也将获得大量资金净流入。所以,A 股“入摩”对港股市场的短期提振效果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