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它与视觉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很难把它们俩分开。绘画能力主要依赖于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的视觉能力,而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能让生活不可思议地丰富起来。
在很多方面,绘画就像骑单车一样,很难用语言来解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骑单车时,只要骑上去,踩着踏板,掌握好平衡,然后就骑走了。这种情况跟绘画一样,尽管几乎每个人都能学会骑单车,但很多人永远也解决不了如何绘画的问题。准确地说,大多数人永远也没学会更好地看事物,以至于不能绘画。
学习绘画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看事物——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而这就意味着远远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在某种程度上,绘画能力似乎就是一种将大脑的状态转换到不同的视觉/感知模式的能力。当能够掌握画家们看事物的特殊方法时,就能画画了。事实上,科学研究使那些经典作品看起来更加不同寻常,因为这让观赏者转换到画家的模式,并用画家的方式来欣赏作品。
绘画并不难。看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才是真正的问题。可能现在不相信,可能觉得视觉很好,而绘画很难。但反过来才是正确的,训练就是为了帮助完成思维转换和获得双重利益而设计的-首先,为了能全神贯注,需要通过意志力达到视觉的、感知的思维模式。其次,用不同的方式看事物。这两项都能保证把画画好。
许多画家都曾说过他们画画时看到的事物与原先不同了,并且经常提到绘画把他们带到一个更改过的意识形态里。在那种不同的主观状态里,画家们表示他们的感觉被转移,“与作品合二为一”,并能够抓住他们平常掌握不了的相互关系。时间的观念消失了,语言从意识中退出。画家们觉得自己很警醒,但同时也很放松,没有什么焦虑,正在经历一种让人享受的、有点神秘的大脑活动。
如果某种像绘画一样的活动,变成一种习惯的表达模式,那么一旦拿起绘画工具开始作画,这个人就会充满灵感,而且马上争取使自己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因此,绘画的关键是把大脑转换到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即一种意识模式的轻微转换,能够更好地看事物建立条件。在这个绘画模式里,就算从没学过绘画,也能把感知画下来。一旦熟悉了绘画模式,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精神的转换。
为了画好一件感知到的物品或人物,即任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必须把大脑转换到专用于视觉和感知任务的模式。进行从词汇到视觉模式转换的困难往往导致抵触。为了减少抵触带来的不适,停下来,然后重新开始。当给自己指示,也就是给大脑发出指示,进行“换档”、“改变策略”、“不要做这个,做那个”或使用任何能够引出认知转换的说明时,都会这样做。
把图画“酒杯,人脸”用左手绘画与右手绘画相互转换练习所带来的精神折磨,有很多解决方案。也许找到了一种独特或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为了把自己的解决方案用词语表达出来,也许该把发生的事情写在你画作的背面。很明显,我们通常习惯使用的模式,左脑模式通过挑选出部分细节来进行对事物的快速识别,而右脑模式是通过非词汇来感知事物的整体结构,并研究各个部分如何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或各个部分是否能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比如我们拿手举个例子,指甲、皱纹和褶子是一些细节符号,而手本身是一个整体。在普通生活中这种大脑的“分工合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如果要把手画出来,必须把视觉注意力同时放在整体结构和细节上,并理解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纯轮廓画可能被当作一种大脑的“休克疗法”,强制大脑用不同的方式工作。
绘画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能够抓住一闪即逝的超然现实的方式。视觉感知通过最直接的方式穿梭于人类大脑系统——穿过视网膜、视觉神经、两个脑半球、运动神经,然后神奇地在一张普通的纸上把独特的反应和感知画面转化成一个直接的图像。无论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画的欣赏者都能够透过你提供的景象找到你、了解你。
能够同时获得大脑两半边的力量,而且一边大脑与另一边大脑有无限种组合的方式时,意识的大门已经敞开,也就更加能够控制语言系统对自己思想的扭曲,有时甚至到导致生理病症的程度。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逻辑性系统性的思维当然对生存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希望我们的文化能够生存下来,那么我们迫切地需要了解人类大脑模式如何运作。
在很多方面,绘画就像骑单车一样,很难用语言来解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骑单车时,只要骑上去,踩着踏板,掌握好平衡,然后就骑走了。这种情况跟绘画一样,尽管几乎每个人都能学会骑单车,但很多人永远也解决不了如何绘画的问题。准确地说,大多数人永远也没学会更好地看事物,以至于不能绘画。
学习绘画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看事物——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而这就意味着远远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在某种程度上,绘画能力似乎就是一种将大脑的状态转换到不同的视觉/感知模式的能力。当能够掌握画家们看事物的特殊方法时,就能画画了。事实上,科学研究使那些经典作品看起来更加不同寻常,因为这让观赏者转换到画家的模式,并用画家的方式来欣赏作品。
绘画并不难。看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才是真正的问题。可能现在不相信,可能觉得视觉很好,而绘画很难。但反过来才是正确的,训练就是为了帮助完成思维转换和获得双重利益而设计的-首先,为了能全神贯注,需要通过意志力达到视觉的、感知的思维模式。其次,用不同的方式看事物。这两项都能保证把画画好。
许多画家都曾说过他们画画时看到的事物与原先不同了,并且经常提到绘画把他们带到一个更改过的意识形态里。在那种不同的主观状态里,画家们表示他们的感觉被转移,“与作品合二为一”,并能够抓住他们平常掌握不了的相互关系。时间的观念消失了,语言从意识中退出。画家们觉得自己很警醒,但同时也很放松,没有什么焦虑,正在经历一种让人享受的、有点神秘的大脑活动。
如果某种像绘画一样的活动,变成一种习惯的表达模式,那么一旦拿起绘画工具开始作画,这个人就会充满灵感,而且马上争取使自己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因此,绘画的关键是把大脑转换到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即一种意识模式的轻微转换,能够更好地看事物建立条件。在这个绘画模式里,就算从没学过绘画,也能把感知画下来。一旦熟悉了绘画模式,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精神的转换。
为了画好一件感知到的物品或人物,即任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必须把大脑转换到专用于视觉和感知任务的模式。进行从词汇到视觉模式转换的困难往往导致抵触。为了减少抵触带来的不适,停下来,然后重新开始。当给自己指示,也就是给大脑发出指示,进行“换档”、“改变策略”、“不要做这个,做那个”或使用任何能够引出认知转换的说明时,都会这样做。
把图画“酒杯,人脸”用左手绘画与右手绘画相互转换练习所带来的精神折磨,有很多解决方案。也许找到了一种独特或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为了把自己的解决方案用词语表达出来,也许该把发生的事情写在你画作的背面。很明显,我们通常习惯使用的模式,左脑模式通过挑选出部分细节来进行对事物的快速识别,而右脑模式是通过非词汇来感知事物的整体结构,并研究各个部分如何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或各个部分是否能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比如我们拿手举个例子,指甲、皱纹和褶子是一些细节符号,而手本身是一个整体。在普通生活中这种大脑的“分工合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如果要把手画出来,必须把视觉注意力同时放在整体结构和细节上,并理解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纯轮廓画可能被当作一种大脑的“休克疗法”,强制大脑用不同的方式工作。
绘画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能够抓住一闪即逝的超然现实的方式。视觉感知通过最直接的方式穿梭于人类大脑系统——穿过视网膜、视觉神经、两个脑半球、运动神经,然后神奇地在一张普通的纸上把独特的反应和感知画面转化成一个直接的图像。无论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画的欣赏者都能够透过你提供的景象找到你、了解你。
能够同时获得大脑两半边的力量,而且一边大脑与另一边大脑有无限种组合的方式时,意识的大门已经敞开,也就更加能够控制语言系统对自己思想的扭曲,有时甚至到导致生理病症的程度。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逻辑性系统性的思维当然对生存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希望我们的文化能够生存下来,那么我们迫切地需要了解人类大脑模式如何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