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贵州某师范大学25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高职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普通高职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基于现象和事实,笔者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言教学脱离不了文化的渗透和渲染,同时也是彰显各种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长时间以来,教学双方对语言学习都会形成固有模式。即教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学生也盲目跟从语言知识学习,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双方沟通交流不顺畅。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际上,由于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和学情各有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找出有效方案。为此,笔者对某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通过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现状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主要有如下:Spitzberg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地说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一行为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 Lustig 和 Koester认为:“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单凭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获得跨文化能力。”也就是说,知识、动机和行动三者结合才能构成跨文化能力。贾玉新认为: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毕继万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组成的必备综合能力。”虽然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要素各抒己见,但其核心组成部分都包含三个层面的能力即认知、感情(态度) 和行为。在认知层面,学者们指出交际者了解和掌握目标文化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感情层面包括交际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不同文化态度和尊重、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等。行为层面主要是指言语能力、非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外交能力、适应能力等。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各高校之间人才交流不断深入,合作机会的不断增加,具有较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必然。而对于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来说,了解本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发现问题,并探索可行解决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本调查测试对象为贵州某普通师范大学的2014级25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该学校比较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南非、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泰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交换学生项目。在调查的258名学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的交换生项目。
3.研究工具和方法。根据文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献综述,结合本研究的目的,自编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本问卷调查共设计44道选择题,由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大部分组成,表层文化共设33道题,具体包括:有关英美国家基本文化常识(11道);体现日常交往的言语交际行为(11道);有关社会习俗规范方面(11道);深层文化共设(11道题),包括有关时间观念、推理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本次发放问卷258份,回收258份,有效率为100%。先用 EXCEL所得数据反映出当前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再用 Matlab 7.0生成相关的指标图像直观地反映出问题所在。
四、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五、课堂教学策略
1.比较讨论法。比较法常常被运用于文化教学过程中。该方法重心在于分析讨论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区别和不同。在分析讨论中,除了比较两种文化的特点,还应关注各自文化的内涵。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谈论学校生活也成为广泛流行话题和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学校”所包含有如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科目、教学时限、校服、教学楼、家庭作业、学校饮食以及学生行为等。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去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ujkh1Fff0) 观看一个关于中国典型的学校日。再让另一部分学生观看一个英国典型的学校日的短片。该短片包含有社会文化知识、社会语言学以及非言语交际如问候、打招呼、礼貌请求、感谢的恰当用法等。两组学生可以讨论比较中英两国学校系统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观察,言语比较两个短片中的细小区别和最大不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语用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社会文化知识。 2.设置教室文化长廊。文化长廊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因为它总是潜意识的影响着学习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文化长廊里张贴国际影视名人,文学作家,科学家,名胜古迹等当代海报图片。其目的是打造强烈的文化气息、引起关注和评论、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发挥其想象力。文化长廊主要关注与社会文化知识,它的出现将取代教室里枯燥的语法规则表,词汇量化表,学生行为规范表等。
3.课堂内容信息重组复述。信息重组即要求课堂上学习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复述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加强引导,要求复述时重点关注个别特征的表述。例如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Short Video,再布置学生课堂Pair work,即对短片中的对话内容进行复述,突出强调部分,如对话中使用 “please”,“excuse me”,“sorry”的次数,眼神交流的频率,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教学环节可以使得学习者的说话能力,语用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堂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适应范围较广,无论是听力课,写作课还是精读课,教师在课堂上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角色扮演。例如听力课上,教师完成Short Conversation这一部分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录音中的场景,Speakers 的语音语调,情感态度等进行脚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感受语言中文化的美感。这有利于让语言学习者在脚色扮演中提高的社会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言语交际能力和非言语交际能力。
六、总结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了学生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不足。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语言教学工作者而言,始终把每一堂课的教学视为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定期调查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总结归纳问题是相当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及时改进课堂教学策略,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以达到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pitzberg B.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In Samovar LA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言教学脱离不了文化的渗透和渲染,同时也是彰显各种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长时间以来,教学双方对语言学习都会形成固有模式。即教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学生也盲目跟从语言知识学习,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双方沟通交流不顺畅。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际上,由于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和学情各有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找出有效方案。为此,笔者对某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通过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现状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主要有如下:Spitzberg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地说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一行为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 Lustig 和 Koester认为:“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单凭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获得跨文化能力。”也就是说,知识、动机和行动三者结合才能构成跨文化能力。贾玉新认为: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毕继万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组成的必备综合能力。”虽然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要素各抒己见,但其核心组成部分都包含三个层面的能力即认知、感情(态度) 和行为。在认知层面,学者们指出交际者了解和掌握目标文化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感情层面包括交际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不同文化态度和尊重、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等。行为层面主要是指言语能力、非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外交能力、适应能力等。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各高校之间人才交流不断深入,合作机会的不断增加,具有较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必然。而对于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来说,了解本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发现问题,并探索可行解决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本调查测试对象为贵州某普通师范大学的2014级25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该学校比较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南非、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泰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交换学生项目。在调查的258名学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的交换生项目。
3.研究工具和方法。根据文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献综述,结合本研究的目的,自编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本问卷调查共设计44道选择题,由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大部分组成,表层文化共设33道题,具体包括:有关英美国家基本文化常识(11道);体现日常交往的言语交际行为(11道);有关社会习俗规范方面(11道);深层文化共设(11道题),包括有关时间观念、推理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本次发放问卷258份,回收258份,有效率为100%。先用 EXCEL所得数据反映出当前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再用 Matlab 7.0生成相关的指标图像直观地反映出问题所在。
四、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五、课堂教学策略
1.比较讨论法。比较法常常被运用于文化教学过程中。该方法重心在于分析讨论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区别和不同。在分析讨论中,除了比较两种文化的特点,还应关注各自文化的内涵。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谈论学校生活也成为广泛流行话题和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学校”所包含有如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科目、教学时限、校服、教学楼、家庭作业、学校饮食以及学生行为等。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去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ujkh1Fff0) 观看一个关于中国典型的学校日。再让另一部分学生观看一个英国典型的学校日的短片。该短片包含有社会文化知识、社会语言学以及非言语交际如问候、打招呼、礼貌请求、感谢的恰当用法等。两组学生可以讨论比较中英两国学校系统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观察,言语比较两个短片中的细小区别和最大不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语用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社会文化知识。 2.设置教室文化长廊。文化长廊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因为它总是潜意识的影响着学习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文化长廊里张贴国际影视名人,文学作家,科学家,名胜古迹等当代海报图片。其目的是打造强烈的文化气息、引起关注和评论、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发挥其想象力。文化长廊主要关注与社会文化知识,它的出现将取代教室里枯燥的语法规则表,词汇量化表,学生行为规范表等。
3.课堂内容信息重组复述。信息重组即要求课堂上学习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复述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加强引导,要求复述时重点关注个别特征的表述。例如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Short Video,再布置学生课堂Pair work,即对短片中的对话内容进行复述,突出强调部分,如对话中使用 “please”,“excuse me”,“sorry”的次数,眼神交流的频率,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教学环节可以使得学习者的说话能力,语用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堂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适应范围较广,无论是听力课,写作课还是精读课,教师在课堂上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角色扮演。例如听力课上,教师完成Short Conversation这一部分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录音中的场景,Speakers 的语音语调,情感态度等进行脚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感受语言中文化的美感。这有利于让语言学习者在脚色扮演中提高的社会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言语交际能力和非言语交际能力。
六、总结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了学生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不足。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语言教学工作者而言,始终把每一堂课的教学视为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定期调查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总结归纳问题是相当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及时改进课堂教学策略,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以达到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pitzberg B.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In Samovar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