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煤炭运销公司 甘肃 730084
摘要:企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企业就缺少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企业领导就失去了决策依据,就会造成各项管理工作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统计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了解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计,需要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利用统计信息,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和预测。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现状,能够提供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天的企业态势。从具体现实状况看,统计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社会与自然属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机构、人员分配、资产状况、负债详情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统汁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销售管理、财务收支等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预测。
2、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结构和运行规模。从结构上来说,企业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营销结构等,统计都可以将其完美的呈现。从规模发展看,统计通过表格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企业的投资规模、营销规模、生产规模、盈亏规模等。
3、能够体现出企业运行速度、发展效益与经济利益。企业的运行速度表现对产品生产量,生产量的提高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些郁足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利用统计分析支出与产出的结果,可以明确表示出产品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而反映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
4、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实力。统计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市场占有最、劳动成本、产品价格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同行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然后进一步作出努力,提升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企业统计管理现状
1、管理层对统计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受企业规模、性质、统计工作人员、管理层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及支持力度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往往存在着管理层不重视、不理解、不认同的问题。管理层仍旧简单将统计管理的职能理解为数据汇总、数据报告等与企业经营发展无关痛痒的工作;更有甚者认为企业统计管理部门可有可无,或利用财务人员甚至行政人员来完成相关统计工作。这类型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如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或者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撤销或合并。管理层的认知度直接决定了统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层认知度较低的企业无法科学地运用统计管理来指导企业业务决策和发展。
2、统计体制不健全
除少数对于统计工作要求较为专业的企业而言,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统计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方法论、在岗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专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尤其是中小型生产型企业,一般不会单独设立统计部门及相关专业岗位,多数会利用行政或者财务人员来承担统计管理的职能;而从上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看,往往由于缺乏方法论及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导致信息缺失、数据失真、上级或业务部门对统计结果认可度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统计体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的统计管理如空中楼阁,稍有差池即会跌入万丈深渊。
3、统计工具落后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从事专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员工而言,统计工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统计工作最终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国内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手工操作仍是多数企业完成企业统计工作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国内广大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在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统计工具停滞不前就使得企业统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较大提升、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性加剧。
4、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
5、统计队伍不稳定
由于统计工作岗位待遇较低,基层统计人员不能安心统计工作,人员频繁变动,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计多企业的综合统计人员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统计科学知识不足。尽管上级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有时也搞培训,但主要培训内容,与企业内部统计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体制 根据长期以来的观察,在不同的企业当中,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方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地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那么就更加谈不上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即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近些年部分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只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
3、要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
监督功能是在信息、咨询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也是通过信息结果来检验决策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并及时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由于监督功能的强化,必然要对信息与咨询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必须强化统计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科学设置统计指标
(1)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2)规范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及时性原则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4)客观性的原则
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5、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法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创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一定要把统计工作真正地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形成依法办统、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的核心地位。还要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力量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要严肃处理,使统计数据可以真正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成果,树立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统计人员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任务的基础上,还要参与市场调查,着眼于研究市场,充分发挥统计的数字优势,对原始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统计队伍建设的加强、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统计法制的健全,就会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侯树海.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1
[2]孔梅.浅谈企业统计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
[3]赵凤丽.探讨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
摘要:企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企业就缺少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企业领导就失去了决策依据,就会造成各项管理工作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统计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了解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计,需要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利用统计信息,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和预测。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现状,能够提供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天的企业态势。从具体现实状况看,统计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社会与自然属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机构、人员分配、资产状况、负债详情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统汁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销售管理、财务收支等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预测。
2、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结构和运行规模。从结构上来说,企业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营销结构等,统计都可以将其完美的呈现。从规模发展看,统计通过表格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企业的投资规模、营销规模、生产规模、盈亏规模等。
3、能够体现出企业运行速度、发展效益与经济利益。企业的运行速度表现对产品生产量,生产量的提高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些郁足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利用统计分析支出与产出的结果,可以明确表示出产品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而反映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
4、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实力。统计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市场占有最、劳动成本、产品价格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同行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然后进一步作出努力,提升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企业统计管理现状
1、管理层对统计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受企业规模、性质、统计工作人员、管理层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及支持力度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往往存在着管理层不重视、不理解、不认同的问题。管理层仍旧简单将统计管理的职能理解为数据汇总、数据报告等与企业经营发展无关痛痒的工作;更有甚者认为企业统计管理部门可有可无,或利用财务人员甚至行政人员来完成相关统计工作。这类型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如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或者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撤销或合并。管理层的认知度直接决定了统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层认知度较低的企业无法科学地运用统计管理来指导企业业务决策和发展。
2、统计体制不健全
除少数对于统计工作要求较为专业的企业而言,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统计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方法论、在岗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专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尤其是中小型生产型企业,一般不会单独设立统计部门及相关专业岗位,多数会利用行政或者财务人员来承担统计管理的职能;而从上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看,往往由于缺乏方法论及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导致信息缺失、数据失真、上级或业务部门对统计结果认可度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统计体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的统计管理如空中楼阁,稍有差池即会跌入万丈深渊。
3、统计工具落后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从事专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员工而言,统计工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统计工作最终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国内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手工操作仍是多数企业完成企业统计工作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国内广大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在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统计工具停滞不前就使得企业统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较大提升、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性加剧。
4、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
5、统计队伍不稳定
由于统计工作岗位待遇较低,基层统计人员不能安心统计工作,人员频繁变动,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计多企业的综合统计人员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统计科学知识不足。尽管上级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有时也搞培训,但主要培训内容,与企业内部统计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体制 根据长期以来的观察,在不同的企业当中,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方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地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那么就更加谈不上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即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近些年部分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只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
3、要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
监督功能是在信息、咨询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也是通过信息结果来检验决策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并及时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由于监督功能的强化,必然要对信息与咨询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必须强化统计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科学设置统计指标
(1)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2)规范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及时性原则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4)客观性的原则
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5、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法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创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一定要把统计工作真正地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形成依法办统、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的核心地位。还要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力量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要严肃处理,使统计数据可以真正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成果,树立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统计人员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任务的基础上,还要参与市场调查,着眼于研究市场,充分发挥统计的数字优势,对原始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统计队伍建设的加强、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统计法制的健全,就会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侯树海.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1
[2]孔梅.浅谈企业统计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
[3]赵凤丽.探讨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