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推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愈加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打破常规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方法,代之以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教室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培养 自学 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终身学习成了时代的需要。宋代学者苏轼立下的志愿“立志读遍天下书”,按今天出版书的数量来看,那是不可能的了。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只抱着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那显然是已不符合教育理念和时代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中呼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新课程也有要求:“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两脚书橱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意识
学生在现有上课模式的长期熏陶下,学习往往显得很被动,习惯了老师教,自己忙着听和记录,接受现成的多,自己思考的少。难怪有人会说,中国学生是世界各国学生中最辛苦的,同时也是最懒惰的。辛苦自不必说,我想这里的懒惰应该是指思维上的惰性与学习的被动性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探索的思维模式,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关键。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急着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而且让学生明确,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进入社会才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二、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根本原因是不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厌恶,何谈自学,那当然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德国教育家芭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多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产生巨大的热情。
三、磨练学生的意志
现在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同学在吃苦耐劳方面的能力是很差的,这也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大敌。因此多与家长沟通,让同学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另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也是磨练意志的一种好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前面这几点,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就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节约了他们的时间。
1.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掌握学习规律。
学习要掌握规律和方法,每个同学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段,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找到自己的记忆高峰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另外,记忆的过程也就是防止遗忘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诺有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图,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快,以后逐渐减慢。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后及时复习,不要等到忘得差不多了才再来复习,那将事倍功半。
2.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
a.图书馆。
图书馆里集中的是人类各领域各学科的文化遗产。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以致把常坐的座位下面的水泥地踩出了一条痕迹。爱迪生小时候既卖报纸,又天天到底特律图书馆看书,以致成了发明大王。让学生多到图书馆去学习,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定会受益无穷。
b.电脑。
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让同学合理利用电脑,成为使用电脑的主人,把电脑这把双刃剑的有利一面充分用起来。
c.身边的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也是终身受益的。让同学在校时多请教老师,和同学间互相探讨,请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己多尝试、揣摩,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伊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古人也说过:“疑为学之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挣脱迷信权威的束缚,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反向思维,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4.针对差异,分层指导。
我们应该承认和正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同学之间也必然存在智力高低、学习能力强弱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要求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应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需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础。
五、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基础上,还想强调一点似乎和老师的职责相矛盾的就是要学会放手。
卢梭说过:“如果老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这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成为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快学生。”什么都包办代替,只能剥夺学生锻炼和思考的机会。因此我们如果真正爱我们的学生,就要放弃填鸭的教学模式,不要急功近利,多给他们一些自由,那是他们产生智慧的源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一定会促使学生构建起自学的能力,那样,他们就会像那清如许的泉水,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长流长清,永远不被时代的长河所淘汰。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培养 自学 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终身学习成了时代的需要。宋代学者苏轼立下的志愿“立志读遍天下书”,按今天出版书的数量来看,那是不可能的了。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只抱着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那显然是已不符合教育理念和时代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中呼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新课程也有要求:“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两脚书橱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意识
学生在现有上课模式的长期熏陶下,学习往往显得很被动,习惯了老师教,自己忙着听和记录,接受现成的多,自己思考的少。难怪有人会说,中国学生是世界各国学生中最辛苦的,同时也是最懒惰的。辛苦自不必说,我想这里的懒惰应该是指思维上的惰性与学习的被动性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探索的思维模式,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关键。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急着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而且让学生明确,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进入社会才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二、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根本原因是不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厌恶,何谈自学,那当然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德国教育家芭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多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产生巨大的热情。
三、磨练学生的意志
现在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同学在吃苦耐劳方面的能力是很差的,这也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大敌。因此多与家长沟通,让同学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另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也是磨练意志的一种好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前面这几点,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就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节约了他们的时间。
1.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掌握学习规律。
学习要掌握规律和方法,每个同学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段,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找到自己的记忆高峰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另外,记忆的过程也就是防止遗忘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诺有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图,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快,以后逐渐减慢。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后及时复习,不要等到忘得差不多了才再来复习,那将事倍功半。
2.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
a.图书馆。
图书馆里集中的是人类各领域各学科的文化遗产。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以致把常坐的座位下面的水泥地踩出了一条痕迹。爱迪生小时候既卖报纸,又天天到底特律图书馆看书,以致成了发明大王。让学生多到图书馆去学习,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定会受益无穷。
b.电脑。
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让同学合理利用电脑,成为使用电脑的主人,把电脑这把双刃剑的有利一面充分用起来。
c.身边的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也是终身受益的。让同学在校时多请教老师,和同学间互相探讨,请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己多尝试、揣摩,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伊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古人也说过:“疑为学之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挣脱迷信权威的束缚,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反向思维,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4.针对差异,分层指导。
我们应该承认和正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同学之间也必然存在智力高低、学习能力强弱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要求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应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需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础。
五、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基础上,还想强调一点似乎和老师的职责相矛盾的就是要学会放手。
卢梭说过:“如果老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这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成为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快学生。”什么都包办代替,只能剥夺学生锻炼和思考的机会。因此我们如果真正爱我们的学生,就要放弃填鸭的教学模式,不要急功近利,多给他们一些自由,那是他们产生智慧的源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一定会促使学生构建起自学的能力,那样,他们就会像那清如许的泉水,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长流长清,永远不被时代的长河所淘汰。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