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 的培养不是教师的分析能给予的,而是通过语言实践进行了。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回归,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一篇课文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点的确定,训练重点把握,前提是把握教材的语言文字特点,了解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钻研教材,得看看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新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带有规律性的,学生学了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迁移运用。同时,它又是跟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在本班大多数儿童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他们可以“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稳步发展。因此抓住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成为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突破口。
一、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训练
理解词语,不仅仅是查一查字典、读一读它的注解而已,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它作出说明,到达真正意义上“懂”的境界。因此,在进行理解词语的训练时,特别要注意设计好训练的环节,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讨论、比较,甚至是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领会它的意思,并能作出正确的表述。例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对“堵住”一词可以设计以下训练环节:(1)查字典:“堵住”作何解释?(2)联系上下文:黄继光用什么堵住什么?(3)亲身体验:照文中所述,试着做“堵住”的动作。(4)再读句子,引导讨论:黄继光“堵住”敌人火力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5)概括小结:从“堵住”一词可以看出黄继光怎样的精神?
二、抓住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
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体会的同时,可以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句式训练,有很多形式和方法,如:填写句子,补充句子,比较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种意思等等。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式,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我的家乡》一文的第三自然时,就采用了让学生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文章意思。如:
通过句子的比较,挖掘了语言因素,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作用,又感受到月亮湾的美丽,真正发挥了教材的媒体作用。
仿句法也是常用的句式训练法。要在透彻地理解文中的句子后进行仿写,使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在教学《葡萄沟》一文中,就采用了此法进行重点句式训练,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再让学生理解句子,最后让学生仿写:秋天到了,公园里菊花盛开,,,。这样的训练来之于课文,拓展了课文,学生能从无意识以有意识地运用,掌握了句式,积累了语言。
句式训练还有换词法、造句法、改写法、填表法等等。总之,针对课文中不同的句式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掌握多种句式,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以读促写,进行读写训练
课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学生难以读懂。如果教师对它进行适当的处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体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句子和课文的内容,也能锻炼他们说、写的能力。在《荷花》这篇课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内容比较简略,粗略地读,不容易欣赏到它的美。在教学中,抓住总写的句子“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安排了一个说话、写话的训练内容:(1)“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换句话怎么说?(2)观察图片,说一说荷花有哪些姿态?(3)开展想象,说一说你还能想到荷花哪些姿态?(4)把它们写下来,补充到课文中,连起来诵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加强读写结合。我在学生精读指定段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仿写片段或进行想象作文。《粜米》一课,文章反映了旧中国家民遇上了好年景却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事。在新中国生长的儿童是体会不到这种痛苦生活的。我让学生精读细读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后,进行片断练笔。想象旧毡帽朋友回家和家人的对话。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傍晚,船刚靠岸,妻子儿女迫不及待地嚷开:“孩子他爸,新米卖几块一担啊?”“爸爸,有没有给我买花布?”“我要吃糖,我要吃……”旧毡帽朋友无心回答孩子的话,只是叹着:“别提了,才五块一担。”“啊,真黑心哪!”他妻子接过破毡帽,颤抖着声音说:“唉!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如《凡卡》这一课,我抓住凡卡寄信回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又突然被惊醒,设疑“这是什么原因?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老板、老板娘回来,凡卡没有及时开门,被揍了。”有的说:“老板发现墨水、钢笔被动过,揪住凡卡责问。”有的说:“凡卡没有听到摇篮里的小崽子哭闹,老板娘拎住凡卡的耳朵毒打。”在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孩子要改变悲惨命运,就得推翻吃人的制度,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加强了文道结合。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教师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
一、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训练
理解词语,不仅仅是查一查字典、读一读它的注解而已,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它作出说明,到达真正意义上“懂”的境界。因此,在进行理解词语的训练时,特别要注意设计好训练的环节,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讨论、比较,甚至是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领会它的意思,并能作出正确的表述。例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对“堵住”一词可以设计以下训练环节:(1)查字典:“堵住”作何解释?(2)联系上下文:黄继光用什么堵住什么?(3)亲身体验:照文中所述,试着做“堵住”的动作。(4)再读句子,引导讨论:黄继光“堵住”敌人火力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5)概括小结:从“堵住”一词可以看出黄继光怎样的精神?
二、抓住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
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体会的同时,可以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句式训练,有很多形式和方法,如:填写句子,补充句子,比较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种意思等等。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式,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我的家乡》一文的第三自然时,就采用了让学生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文章意思。如:
通过句子的比较,挖掘了语言因素,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作用,又感受到月亮湾的美丽,真正发挥了教材的媒体作用。
仿句法也是常用的句式训练法。要在透彻地理解文中的句子后进行仿写,使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在教学《葡萄沟》一文中,就采用了此法进行重点句式训练,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再让学生理解句子,最后让学生仿写:秋天到了,公园里菊花盛开,,,。这样的训练来之于课文,拓展了课文,学生能从无意识以有意识地运用,掌握了句式,积累了语言。
句式训练还有换词法、造句法、改写法、填表法等等。总之,针对课文中不同的句式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掌握多种句式,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以读促写,进行读写训练
课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学生难以读懂。如果教师对它进行适当的处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体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句子和课文的内容,也能锻炼他们说、写的能力。在《荷花》这篇课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内容比较简略,粗略地读,不容易欣赏到它的美。在教学中,抓住总写的句子“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安排了一个说话、写话的训练内容:(1)“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换句话怎么说?(2)观察图片,说一说荷花有哪些姿态?(3)开展想象,说一说你还能想到荷花哪些姿态?(4)把它们写下来,补充到课文中,连起来诵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加强读写结合。我在学生精读指定段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仿写片段或进行想象作文。《粜米》一课,文章反映了旧中国家民遇上了好年景却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事。在新中国生长的儿童是体会不到这种痛苦生活的。我让学生精读细读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后,进行片断练笔。想象旧毡帽朋友回家和家人的对话。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傍晚,船刚靠岸,妻子儿女迫不及待地嚷开:“孩子他爸,新米卖几块一担啊?”“爸爸,有没有给我买花布?”“我要吃糖,我要吃……”旧毡帽朋友无心回答孩子的话,只是叹着:“别提了,才五块一担。”“啊,真黑心哪!”他妻子接过破毡帽,颤抖着声音说:“唉!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如《凡卡》这一课,我抓住凡卡寄信回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又突然被惊醒,设疑“这是什么原因?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老板、老板娘回来,凡卡没有及时开门,被揍了。”有的说:“老板发现墨水、钢笔被动过,揪住凡卡责问。”有的说:“凡卡没有听到摇篮里的小崽子哭闹,老板娘拎住凡卡的耳朵毒打。”在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孩子要改变悲惨命运,就得推翻吃人的制度,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加强了文道结合。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教师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