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亚子先生于1934年有《秣陵杂赠》、《秣陵续赠》各三十首(载《磨剑室诗词集》),诗尾分注所赠旧雨新知,《续赠》第十六首为:
汉卿好客似原尝,
家国沉沦百感伤。
欧陆倦游初返棹,
梦中倘复忆辽阳。(汉卿)
诗末所注“汉卿”,为张学良将军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是旧时表示谦敬的说法。诗篇总题《秣陵杂赠》、《秣陵续赠》,自然是吟成于南京。他何以赴宁?因为参加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
1934年1月下旬,柳亚子与张学良相会于南京。柳亚子这年创作的六十首绝句,多咏旧时相识,唯独吟赠张汉卿一首却为新知而作,既非出于应酬,又无交浅言深之状,而有感时抒怀之情。
诗的首句“汉卿好客似原尝”,以“汉卿好客”与平原君、孟尝君相比,原、尝乃是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二,张亦近代四公子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堪与相比;“似”中仍有“不似”:少帅不能率国士御敌报国,是其不幸。言外有音,又含不尽之意。
次句“家国沉沦百感伤”,自然是指“九·一八”东北沦丧,非不敢战而奉命不能战,蒙“不抵抗将军”之恶名而代人受过,“百感伤”而无可一吐。少帅报国无门,“百感伤”更无甚于此者。
第三句“欧陆倦游初返棹”,言其刚由欧洲归国。蒋介石因其既身负“不抵抗”之名又念念不忘斯土斯民,就要他出国“考察”;他在此时“初返棹”仍然不减隐痛。
尾句“梦中倘复忆辽阳”,称其恢复山河之志犹坚。“倘”通“惝”,自失貌。家园之痛隐忍已久,此时恐怕凄然而失再忆辽阳的旧梦了,猛志固在却又无可如何。
亚子先生相赠以诗,相寄以情,有心为诗,却无语告慰。柳氏《自撰年谱》记载,谱主在赠诗以后,于同年1月27日到杭州,未叙及是否重晤汉卿先生于西子湖畔,而鲁潼平先生(当时浙江省主席鲁涤平之从弟)在港刊撰文说:“记得汉卿先生(1934年初)莅杭后不久,南社词人柳亚子先生也到了那里叙旧。”似乎还重见过一次。柳氏在抗战胜利后所作《八年回忆》中说:“经过了西安事变和救国会七君子被捕的事件,心上冷冷热热,总觉得没有身投大时代的勇气,只做了一个可怜的旁观者。”可见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对汉卿先生系念良深,并相信此举出于“梦辽阳”的至诚;诗人自愧弗如的感慨更表明了他的崇敬心情。
汉卿好客似原尝,
家国沉沦百感伤。
欧陆倦游初返棹,
梦中倘复忆辽阳。(汉卿)
诗末所注“汉卿”,为张学良将军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是旧时表示谦敬的说法。诗篇总题《秣陵杂赠》、《秣陵续赠》,自然是吟成于南京。他何以赴宁?因为参加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
1934年1月下旬,柳亚子与张学良相会于南京。柳亚子这年创作的六十首绝句,多咏旧时相识,唯独吟赠张汉卿一首却为新知而作,既非出于应酬,又无交浅言深之状,而有感时抒怀之情。
诗的首句“汉卿好客似原尝”,以“汉卿好客”与平原君、孟尝君相比,原、尝乃是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二,张亦近代四公子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堪与相比;“似”中仍有“不似”:少帅不能率国士御敌报国,是其不幸。言外有音,又含不尽之意。
次句“家国沉沦百感伤”,自然是指“九·一八”东北沦丧,非不敢战而奉命不能战,蒙“不抵抗将军”之恶名而代人受过,“百感伤”而无可一吐。少帅报国无门,“百感伤”更无甚于此者。
第三句“欧陆倦游初返棹”,言其刚由欧洲归国。蒋介石因其既身负“不抵抗”之名又念念不忘斯土斯民,就要他出国“考察”;他在此时“初返棹”仍然不减隐痛。
尾句“梦中倘复忆辽阳”,称其恢复山河之志犹坚。“倘”通“惝”,自失貌。家园之痛隐忍已久,此时恐怕凄然而失再忆辽阳的旧梦了,猛志固在却又无可如何。
亚子先生相赠以诗,相寄以情,有心为诗,却无语告慰。柳氏《自撰年谱》记载,谱主在赠诗以后,于同年1月27日到杭州,未叙及是否重晤汉卿先生于西子湖畔,而鲁潼平先生(当时浙江省主席鲁涤平之从弟)在港刊撰文说:“记得汉卿先生(1934年初)莅杭后不久,南社词人柳亚子先生也到了那里叙旧。”似乎还重见过一次。柳氏在抗战胜利后所作《八年回忆》中说:“经过了西安事变和救国会七君子被捕的事件,心上冷冷热热,总觉得没有身投大时代的勇气,只做了一个可怜的旁观者。”可见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对汉卿先生系念良深,并相信此举出于“梦辽阳”的至诚;诗人自愧弗如的感慨更表明了他的崇敬心情。